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言论

《 人民周刊 》(

    倡议“就地过年”要做好后续工作

    伏特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地散发,一些城市陆续发出倡议,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然而,一些群众仍持有观望态度。“就地过年”不是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从全局考虑,仅靠倡议和自觉还不够,需要社会各界的合力。

    提高重视程度是首要任务。当前,对疫情防控迫切性认识不足是一些人保持观望的重要原因。各地应充分强调春节疫情防控的特殊性,唯有引起群众足够重视才能得到积极配合。同时,要坚持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引导大家树立大局观,个人诉求应服从整体防控需要。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要提倡错峰探亲、错峰出游的新观念,避免春运人员密集迁徙。

    倡议“就地过年”需各行业积极配合。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周边登山、在家烹饪、逛街购物成为比较集中的活动方式。这与此前“五一”、国庆的郊区游、跨省游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群众响应政府号召共同防控疫情的决心。事实上,唯有将群众改变行程的成本降至最低,并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让群众自愿留下来,让倡议真正落地。元旦前夕各大航空公司陆续颁布政策,对涉及疫情风险地区的航班率先实现免费改退;疾控中心通过流调为市民营造安全活动空间;景区、商圈举办活动吸引群众市内娱乐……由此可见,让就地过年变得便利、充实、丰富,倡议才能得到响应。

    倡议“就地过年”还需更细致的服务。春节回乡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包含着人情亲情需求,既受节假日制度影响,更牵涉家庭发展生计,这都需有关部门、企业、社会组织深入调研,提前谋划,唯有针对不同群体为他们过节提供必要支持,才能让倡议更加有力。

    不能让“健康码演示”软件这么溜走

    老鹰

    日前有网友爆料称,在某应用软件商店中,一款名为“健康码演示”的软件能够根据个人所需随意显示各地健康码,明显涉嫌违法。1月12日,浙江杭州市上城公安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杭州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

    眼下,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虽然国内明显好于国外,但多地出现散发病例提醒我们,疫情防控不能松懈。众所周知,健康码在去年以来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以真实数据为基础,既方便个人查询自身防疫状况,也方便公共场所、防疫部门防疫管理。

    假如持虚假健康码的人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或者已经是感染者,进入公共场所的后果不堪设想。既给其他人的健康造成威胁,也破坏了已经取得的防控效果,继而增加城市乃至国家的防疫成本。所以,这一事件须引起高度重视。

    1月12日,该应用已从应用商店下架。笔者以为,绝不能让其这么“溜走”。因为有关责任人已涉嫌违法,就该受到法律制裁。而相关应用软件商店,没有严格落实管理责任,也应受罚。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履行四项管理责任,包括对应用程序提供者进行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等审核。此外,还应该追查哪些人下载了“健康码演示”APP,以此追踪有没有中高风险地区的用户利用这款软件提供虚假健康码。

    杭州警方目前已对此事件介入调查,依法处置值得期待。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尽管严格疫情防控早已成为社会共识,但仍有人很任性,试图利用疫情开发软件获利,同时还有应用商店助纣为虐。依法遏制惩处这类违法违规行为,是加强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

    年终岁尾为基层破除形式主义正当时

    向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强调,严肃查处随意向下派任务、要材料要报表、扎堆调研和随意要求干部“24小时在岗”等给基层造成严重负担的形式主义问题。

    年终岁尾成基层“繁忙季”,与形式主义的集中爆发不无关系。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为了让数据好看,要求基层“材料美化”,基层干部只能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一些地方平时不重视学习培训,一到年终就搞突击,以完成既定的培训时长要求。基层干部一边要参加培训,一边还要做好本职工作,既不能保证培训的效果、又加大了工作强度。

    这些现象表明,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十分顽固,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表现。比如,借“调研、座谈、观摩”之名行检查之实,不发文改以电话通知进行;有的脱“外罩”,红头文件改“白头”,行事更方便、要求更随意。

    为基层减负,必须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需进一步加大对困扰基层形式主义问题的查处力度,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问题,增强问责的政治性、精准性、实效性,不断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落细落实。

    形式主义表现在下面,但是根子在上头。基层减负贵在源头治理,需要从机关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抓起。年终岁尾,各级机关更要替基层着想,真正做到为基层减负有态度、有措施、有效果,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套路”中解脱出来,推动基层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新风正气。

    深化基层治理要善于集中群众智慧

    申国华

    一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事情,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处理不好,很可能演变成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难题,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北京等地的实践启发我们,破解类似“无人管”“管不了”“管不好”的基层治理难题,关键是要善于集中群众智慧。

    基层治理实践中,一些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甚至有的还演变成困扰基层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分析这些难题的成因,客观因素基本上都不是主要因素,很多都与干部和群众沟通不到位、缺乏群众理解与支持等主观因素有关。破解这些难题,只有激发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善于集中群众智慧,才能和风细雨地把问题一一解决。

    从内容上看,深化基层治理的内容繁杂而多样,从邻里关系到社区治安,从小区卫生到车辆停放……而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往往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处理这些矛盾纠纷,在严格依法的前提下,紧紧依靠群众,通过感情化解,往往能真正消除隔阂,化干戈为玉帛。

    从效果上看,基层治理中的小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这些小问题诱发因素多、持续时间长,如果仅靠法律的“硬度”而缺少感情的“温度”,只是简单地处理,表面上事情结束了、矛盾解决了,实际上往往雨过地皮湿、按下葫芦浮起瓢,容易引发新矛盾,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从方法上看,深化基层治理,需要找好“载体”。化解基层治理中的许多问题,既需要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也需要熟悉当事人双方的性格特点。由街道、社区、物业、居民组成的“说事团”“议事会”化解矛盾纠纷也好,解决基层治理难题也罢,容易找准“病根”并对症下药,而不是盲目的就事论事。

    “一则谣言三方获刑”的警示意义

    天歌

    2020年5月,一则“家长称女儿遭班主任体罚后吐血”的消息在网络热传,引起外界广泛关注,后经证实是家长刘某故意编造虚假信息,以达到迫使学校开除涉事老师、索要赔偿等目的。2021年1月11日,广州市白云区法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发文披露称,在此案中,造谣的家长刘某、背后利用网络散布谣言的幕后推手马某及平台经营者陈某均已被判刑。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曾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而牵涉其中的学校和当事老师,也承受了巨大的社会压力。随着警方介入,事件发生“反转”,家长刘某最终被法院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而帮助刘某发布谣言、扩大影响的刘某和平台经营者马某,也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罪名同样是涉嫌寻衅滋事罪。

    一则谣言,最终导致三方获刑,背后的教训足够深刻。作为孩子家长的刘某,仅仅因为和老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发生了矛盾和纠纷,就煞费苦心编造谣言,对老师进行污蔑,乃至于为了扩大影响,施加压力,不惜通过网络“水军”花钱购买“增粉”“点赞”及“转发”等服务提高网络关注度,最终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都应该理性对待,通过正当、合理的途径去寻求解决办法,如果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网络谣言上,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不良企图不惜铤而走险,最终必然会摔大跟头。刘某的教训,是对所有网络造谣者的一种警醒。

    不管是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还是通过网络黑产牟利,都是违法犯罪行为。“一则谣言三方获刑”的背后,值得人们引起警醒。

    低龄不再是恶行的“免罪金牌”

    梁彦

    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事件偶有发生,社会各界要求预防和惩戒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呼声非常强烈。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可以说,这是适应最新情况、回应社会关切的及时之举,也是惩治违法犯罪、扎牢法律底线的必要之举。

    无论如何,年龄绝不是罪恶的保护伞,低龄也不再是逃脱惩罚的“免罪金牌”。事实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未成年人的身体素质早已不同以往;借由网络信息的下沉,未成年人的精神和心智也呈现早熟倾向。正因如此,民法总则此前已将无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从10岁下调到了8岁。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责年龄下调到12岁,充分考虑了时代的发展特征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坚持了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兼顾被害人和社会的感受,明确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简单地“一关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

    我们必须看到,比起惩处“小恶魔”,防止“小恶魔”的诞生更具长远意义。“问题少年”不会无中生有,从教育缺位到情感缺失,从家庭失责到学校失教,任何一个成长环节的断开,都有可能导致最终走上歧途。对全社会而言,给予未成年人足够的关心和爱护,留意他们的行为习惯、精神观念、心理状态,加强学法、懂法、守法的法治教育,比所有的遗憾都更有用。

    良法善治。期待这柄愈磨愈锋利的法律之剑,能够带来足够的警示作用。愿每一个未成年人都能茁壮成长。

    致敬核酸检测后“不进屋的医护”

    木子

    近日,黑龙江绥芬河市,两名医护人员站在室外瑟瑟发抖的一幕被拍下。虽然这两名医护人员被冻坏了,但他们的举动却异常感人。原来,两人刚给密接者做完采样后等待救护车来接,虽已消毒,但仍不肯到执勤点屋内等待,就怕给别人带来危险。“再冷我们也得坚持。”

    “环境传人”,钟南山院士最近提出了新冠病毒的新课题。也许,这两名医生害怕给周围人添麻烦,不愿进入屋内的顾虑就变得暖心。虽然,吴尊友教授强调了“环境传人”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但把传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使得这两名医生认定,“挨冻”只是小事,再冷也能坚持。

    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从去年冬天至今,抗疫离不开医护人员。四季轮回,我们再次进入冬季,防控工作依然不得放松,我们身边也依然有如此优秀的医护人员为我们保驾护航。

    对于医护人员的暖心举动,市民大众最好的回应是配合与支持。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不放松、不恐慌、做好个人防护,依然需要每个人参与。

    外出时随身携带口罩,在人员密集场所、乘坐交通工具必须佩戴口罩;外出归家后勤洗手;不擅自前往中高风险地区;这些防护措施对每个人来说只是简单的举手之劳,却能带给整个群体更大的安全感。正如吴尊友所说,接触到可能污染的物品时戴口罩、注意手卫生,是可以防止感染的。

    让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两名医生的牺牲变得有意义,只需要我们每个人跨出一小步。一个微小的暖心举动,一个小小的个人牺牲,就能支撑我们打赢疫情防控前期战,也能保证我们在常态化防控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在城市“边角料”中寻找“诗和远方”

    方翔

    诗,未必在远方!

    从有关部门获悉,到2020年底,上海公园总数超过400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许多利用城市“边角料”改造而成的“口袋公园”,正在圆都市人家门口的“田园梦”。

    “口袋公园”又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像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在这方寸之间,往往考验着城市设计、管理者的用心和智慧。像静安区西康路的西康公园,附近老龄人口众多,公园在设施上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像以前遛鸟只能把笼子挂在树枝上,现在有了专门的遛鸟区域,既满足了老年人日常锻炼,又满足了娱乐和社交需求;杨浦区的创智天地社区空出的一块狭长的“边角料”,如今已经成为“混凝土丛林中的都市田园”……

    正因为与街区共生,每一个“口袋公园”,都需要与周边居民形成互动。曾经在小型绿地的设计和建设中,一些地方因缺乏调查,过于注重形式,不仅没有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而且造成了在后期维护上的大量投入,最终很难维持下去。民众需将原本散落在各处的公园、生态景观等,串成一根美丽的“绿项链”,让城市不仅有了“烟火气息”,而且更有了“诗和远方”。

    当城市中的空气满是青草和鲜花的芬芳,当人们在绿色中探寻梦想,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从人、文、地、景等各个维度出发,充分挖掘人民群众的力量,促进他们参与建设,把“我”变成“我们”,让陌生人成为熟人,公园便将成为城市人的公共乐园,这成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最好注脚。

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