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为何新节俭主义在青年中流行

贺才乐 《 人民周刊 》(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兴国之光、传家之宝和成人之魂。正所谓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至今没有过时。近年来,在青年人中掀起一股新节俭主义的热潮,这折射出了年轻人的新消费价值观念。

    新节俭主义是一种消费新风尚

    新节俭主义是NONO族的核心消费理念。新节俭主义的精髓是NO。NO,即对一切奢华铺张说NO,对一切刻意张扬的个性说NO,对一切名牌崇拜说NO,它着眼省钱,强调消费时机、性价比、使用率等。它是一种崇尚理性、独立人格、简约生活的消费理念,与传统节俭理念不同,具有不奢侈、不浪费、理性消费、享受生活等特征,坚持“省钱而不降品位”“省钱而不失时尚”“省钱而不减体面”等原则。实际上,新节俭主义者力图以简约朴素的方式还原生活本真:在消费上能化繁为简、重质轻量;懂选择、知进退,明白自己的真实需要,真正能做到适可而止;不盲目攀比,不刻意追求超前消费、奢侈性消费;拼团网购享优惠、自带午餐或吃食堂、租住宾馆式公寓楼、使用充费套餐送的手机、多坐公交和地铁……简约而不简单。支出时处处精打细算,该节省时节省甚至抠门,该奢侈时奢侈不小气,该出手时也大方出手。所谓“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花,该花的钱一分钱不省”,既是新节俭主义者的鲜明写照,也是年轻人消费观念和价值的真实折射,反映的是一种更为理性的消费意识和较强的理财能力,表现的是在满足一定物质需要之后的发展和享受需要。

    新节俭主义经历了从物质短缺时的主动节俭到物资丰足后的奢侈,再到现在的物质丰富下的主动节俭,不再体现为物资短缺与人们生存需求的矛盾,而是体现为物质相对丰富与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辩证融合,是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务实、适度、合理的消费,是对简约而不简陋、朴素而充实生活的追求。这种新潮流建立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上,可谓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消费理念。

    可见,新节俭主义既不是物资短缺时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衣缩食,也不是拒绝享受,去做嚼草根、啃树皮的清教徒和苦行僧,而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是对传统节俭的批判继承。本质上说,作为一种消费新风尚,新节俭主义即简约生活,它是勤俭节约传统的理性回归。

    新节俭主义为何在中国流行

    一是市场经济的时代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这一转型,大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度增长,为世界所瞩目。但是,由于在一些工作中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放松了精神文明建设,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当资源面临枯竭、人口红利不再、环境污染严重、道德开始沦丧,出现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失落时,新节俭主义就成了人们消费生活的一种时代选择。其一,社会能源和个人收入都较为固定,可供支配的资源有限;其二,人的欲望太多甚至贪婪,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而这难以一一满足,必须有所取舍。其三,经济学的成本核算原理在消费领域的具体表现,就是以较少付出获得较大收益,以现有收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新节俭主义是青年人面对社会生活重压的务实选择。

    二是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首先,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节俭的论述,勤俭节约具有修身、齐家、治国的功能,关乎个人、家庭、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儒家的“过犹不及”、道家的“清静无为”、佛家的“向性中作”等,特别是儒家所倡导的克己、尚俭、节用、中道等观念,今天对我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中国哲学中,曾有著名的天理人欲之辩,提出过无欲、寡欲、纵欲、养欲、节欲等学说。节制是一种美德,这可谓是新节俭主义的中国哲学基础。其次,中国是礼仪之邦,爱惜财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思想和行为,对新节俭主义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部分中国人的面子文化,特别是讲排场、好虚荣、摆阔气、好攀比等心理,一直为人诟病,这在反面催生了消费生活中的新节俭主义。

    三是对消费主义的理性反思。作为现代西方的一种资产阶级道德,消费主义是一种视消费为人生最高目的,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的价值观念。它注重个人物质享受,倡导高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以符号化、盲目占有、无限制破坏为特征。如法国的让·波德里亚所说:“‘消费社会’的特点:在空洞地、大量地了解符号的基础上,否定真相。”在“物质至上、消费至上”观念的裹挟下,人被异化为“消费的工具”或“被消费的工具”,相互盲目攀比,丧失了真正的消费选择自由,消费品被符号化,而过度的高消费还带来了资源的消耗和能源的浪费等生态灾难。

    此外,新节俭主义还受国外极简主义、环保主义等社会思潮的积极影响。简约生活是新节俭主义的内涵之一,在这点上极简主义与新节俭主义非常相似。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寻找复杂的问题解决办法,而此时“简单的方法反而更适合这个问题、更容易被发现、更容易被应用”。极简主义的核心理念是“KISS”(Keep It Simple,Stupid),即让事情变得简单易懂,它所追求的避免复杂、追求简单,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最为推崇的生活理念,与新节俭主义同向同行。环保主义作为一种保存、恢复和改善自然环境的意识形态,与新节俭主义反对浪费的理性消费本质相匹配,客观上对新节俭主义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中青校媒与淘宝特价版对全国高校大学生所作的消费习惯调查显示:64.61%的大学生有过“薅羊毛”的经历,45.17%的大学生会主动寻找“薅羊毛”的方式。这从侧面说明,青年大学生已成为新节俭主义的主体力量。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以新节俭主义引领青年消费新风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践行新节约主义,理念更新是前提。首先,勤俭节约并没有过时。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题中之义。尽管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需长期坚持勤俭节约的建设方针。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并不是要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而是指花钱用物要“适度”,要科学使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要着眼于满足生产与生活的客观需要,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因慕虚荣、求奢华、讲排场而无谓地铺张浪费。

    总之,践行新节俭主义,必须全员发力。各个主体都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全员合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使“不想浪费、不能浪费、不敢浪费”蔚然成风。这样,新节俭主义才算是深入人心了。

    (《人民论坛》2020年11月中期)

我国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
中国品牌 成色更足
为何新节俭主义在青年中流行
消费者如何实现“充电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