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迎接冰雪之约 共创美好未来

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500天之际

季芳 孙龙飞 王亮 《 人民周刊 》(

    再过500天,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将拉开大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办,是中国体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开创双赢局面的重要契机,也将进一步激发中国民众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带动更多中国人关心、热爱、参与冰雪运动,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将全面兑现在申冬奥过程中的每一项承诺,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

    从2015年7月31日申办成功那一刻起,在无数关注的目光中,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又一次“握手”,正写下全新篇章。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振奋人心。”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这样评价。奥运史上的首座“双奥之城”,正在奋进中将蓝图一一化为现实。倒计时500天的脚步,踏实中蕴含着期待,从容中透射出自信。

    从绿色场馆建设到智慧城市运行,

    创造“可持续、向未来”典范

    位于张家口赛区的古杨树场馆群呈现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这里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处于山谷之间,施工难度大、环保要求高,是张家口赛区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之一。

    面对困难,建设者们迎难而上“啃下硬骨头”。“从2018年5月开工以来,我们集中力量加强技术攻关,连续攻克了施工作业面小、对山体支撑固定要求高等多个难题,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施工单位技术总工程师张裕说。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已经完成“天幕”的编织。其中索网张拉环节如同为场馆搭建“骨架”,难度前所未有。为了确保成功,设计师们分析了上万种不同情况,并在实验室搭建起比例为1:12的“迷你骨架”,反复进行试验论证。所有的创新尝试不仅在攻克当下难关,也将成为冬奥会留给未来的宝贵财富。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筹办工作带来不小挑战。为了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建设,冬奥建设者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筹办工作力度不减弱、标准不降低,做到“防疫、办赛”两不误。按计划,北京冬奥会所有竞赛场馆将在年内完工,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将与场馆同步完成。

    绿色可持续性理念,是冬奥场馆建设中的鲜明标签。以北京赛区为例,国家速滑馆等4个冰上项目场馆采用目前世界最环保的制冰技术,场馆碳排放趋近于零。同时,所有场馆都在积极实现赛时与赛后可利用、可经营、可持续的目标,达到冰场和夏季项目场地双向转换的能力。

    “可持续、向未来”,北京冬奥会提出的可持续性愿景,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创造奥运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按照申办时的承诺,冬奥会全部场馆正严格按照国家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在节能、低碳能源、废弃物与废水处理等方面成为示范。”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表示,“诸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后,将为智慧场馆,乃至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持。”

    从产业转型升级到区域协同发展,筹办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56岁的张家口市崇礼区居民温昌,一大早就搭乘公司的通勤车上班。他工作的太舞滑雪小镇正在努力建设夏季户外运动营地,让雪场从冬季向四季运营拓展。今年夏天,游客纷至沓来,温昌的工作忙碌而开心,他说:“崇礼热闹了,我们的生活才更有盼头。”

    昔日默默无闻的塞外小城崇礼,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转型发展机遇。冬奥会为超过3万名当地人提供了与冰雪产业相关的就业机会。来雪场工作前,温昌是崇礼营岔村的一名农民,和其他村民一样种地为生。冬奥会让他们端起了“冰雪经济”的饭碗,贫困的生活从此改变。

    “筹办冬奥会为张家口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旅游业的发展让不少农家院的生意蒸蒸日上。”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运行中心常务副主任李莉说,“冬奥会的到来,让当地群众真正受益,大伙儿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去年底,京张高铁建成通车,北京和张家口之间成为“一小时经济圈”,区域间互联互通不断加强,冬奥筹办为协同发展写下生动示范。

    如何交出冬奥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答案就在筹办进程中——京津冀以治气、治沙、治水为重点,加强了区域生态环境联合治理和保护力度,成效日益显现;延庆、张家口赛区的医疗、餐饮、住宿等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赛后将继续为当地民众生活服务;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不断挖掘资源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冬奥会带来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体育范畴。

    “催化发展成果由城市、地区或国家间的民众共享,这也应当是奥运会的作用”,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弗·杜比说,奥运效应不止是赛时17天的体育盛宴,也不仅局限于7年的筹办时间,奥运会可以在20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举办城市作贡献。推动奥运会与举办地良性互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让百姓生活长久受益,“北京做到了,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

    从冰雪运动热潮到奥运精神传播,

    人文财富融入百姓生活

    雪季未到,北京“滑雪战队”将培训安排在了线上,北京安贞医院的护士长乔杰同样受益匪浅。5年前爱上滑雪,乔杰的水平不断提高,听说冬奥会要组建服务雪上赛事的“滑雪战队”,她第一时间报了名。

    300多名滑雪爱好者与乔杰一起,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安装旗门杆、更换旗门布、犁式滑降和转弯,逐渐成为雪上赛事赛道作业的“熟练工”。“希望利用我们的专业技能和滑雪技术为冬奥会服务”,乔杰和队友们为拥有圆梦冬奥的机会激动不已。

    冬奥的脚步临近,全社会参与冰雪运动、助力冬奥筹办的热潮在不断升温。“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种子已生根发芽,引领着我国冰雪运动迈上新的台阶。据统计,截至2019年,全国滑雪场数量达到770余家,相比2015年申冬奥成功时增加了25%以上。随着“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的步伐加快,冰雪产业蓬勃发展,促进群众养成健身习惯,助推冰雪运动走进百姓生活。

    “虽然2019到2020雪季提早结束,但从长远来看,国内冰雪产业向上势头依然强劲”,张家口崇礼区太舞滑雪小镇总裁周文茜说,“越来越多的家庭带着孩子们走上雪场,孕育着冰雪运动的美好未来。”

    从社区到校园,从赛场到城市,冬奥会的辐射效应不断拓展。去年12月,冬奥会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启动,报名人数已超过87万人,其中年轻人占了较大比重;今年举办的“2020奥林匹克青少年美术大展”鼓励孩子们将奥林匹克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创作,展开畅想的翅膀;城市无障碍环境的优化,也在为冬残奥会的顺利举办奠定基础。这些活动在带动大众参与过程中推广志愿服务意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冬奥会为城市“软环境”的提升,为社会文明进步增添的人文财富,正一点一滴浸润在生活中。

    还有500天,五环旗下将汇聚起五洲健儿,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将谱写新的华章;期待2022,冬奥梦交织体育强国梦,“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交相辉映,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将张开臂膀拥抱四海宾朋,迎接冰雪之约,共创美好未来。

    (《人民日报》2020年9月22日)

75岁的联合国在挑战中前行
迎接冰雪之约 共创美好未来
一个展看遍紫禁城六百年
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数字互联新格局
城城携手 生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