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心底无私天地宽

郑学富 《 人民周刊 》(

    今年高考全国Ⅰ卷的作文题围绕齐桓公、管仲、鲍叔的故事,要求考生对三人中“感触最深”的一个,写一篇班级读书会的发言稿。看完此题,我感触最深的是鲍叔,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名言:“心底无私天地宽。”

    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国的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夺王位,小白技高一筹,打败了纠,夺得国君之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为了治理好国家,齐桓公想拜一直追随自己、辅佐自己成功的心腹之人鲍叔为相。面对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鲍叔却很淡然,非常诚恳地辞谢说:“主公如果只想管理好齐国,有高傒和我足矣。您如果想建立雄霸天下的不世功业,非管仲莫属。”齐桓公正为管仲帮助公子纠射了自己一箭而怀恨在心,咬牙切齿道:“我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焉能用他?”鲍叔劝说道:“那时是各为其主,正证明他是难得的忠臣,您如果重用了管仲,他会更加忠贞不二、竭尽全力地辅佐您。”鲍叔为打消齐桓公的疑虑,又拿自己与管仲相比,详细介绍了管仲治国安邦的本事后,说如果让他做相国,他一定会殚精竭虑、励精图治,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齐桓公半信半疑地说:“那就让他来试试。”鲍叔郑重其事地进言道:“非常之人,必须以非常的礼节相待才行,让天下的人都知道主公尊贤礼士,不计私怨,会有更多的人前来为您效力。”齐桓公是开明之人,于是选择吉日良辰,用“郊迎”之礼,亲自迎接管仲并同车进城。齐桓公与管仲促膝畅谈三昼夜,意犹未尽,有相见恨晚之感,被管仲的治国理念所折服,遂拜管仲为相,并尊称为“仲父”。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良相的宽阔胸襟固然令人敬佩,然而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鲍叔,由此可见他的美德操守:一是面对权高位重的诱惑没有动心,说明他不是恋权贪婪之人;二是极力推荐贤能之人,并甘居他人之下,可见其心胸坦荡,为国为民毫无私心;三是知人善任,了解管仲的长处,知道自己的短处,而不是毫无原则地推荐自己的好友。司马迁说:“天下不多(多指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从鲍叔和管仲早期经历的两件事也可看出鲍叔的宽阔胸怀和容人之量。二人年轻时就一起在商界摸爬滚打,合作搞了一个股份制企业。由于管仲家里贫穷,股金不如鲍叔出得多,可是在分红时,他却要多拿。鲍叔手下的人就不高兴了,骂管仲贪婪。鲍叔却解释说:“他家里生活困难,是我自愿多给他的。”管仲为此过意不去,就多次为企业献计献策,结果他出的主意不仅没赚到钱,反而亏了。鲍叔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安慰他说:“没赚到钱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时机不成熟,你不要放在心上。”经商没有赚到钱,二人改弦易辙,弃商从军。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总是躲在后面,撤退的时候他却跑在别人前面。手下的士兵都讥讽他,不愿与他为伍。鲍叔却劝众人说:“管仲并非贪生怕死之辈,而是孝心使然,他家里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他活着是为了更好地尽孝,侍奉老母。”鲍叔处处为管仲辩护,是因为他知道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是还没有遇到明主,所以他珍惜爱护管仲,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施展他的才华,报效国家。管仲由衷地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管仲对鲍叔的优缺点也是一清二楚,二人可以说是心心相知,惺惺相惜。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入膏肓,齐桓公屈驾看望,看到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管仲,哭着问道:“仲父,您的病情非常严重,万一不久于人世,谁能接替您的相位?”管仲反问道:“主公欲交给谁?”齐桓公说想让鲍叔接班。管仲却摇摇头说:“不可。鲍叔为官清廉,为人刚直,容易得罪群臣,也不能讨好君心。”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他的遗言,让公孙隰朋称相。一月后,公孙隰朋病逝,齐桓公坚持让鲍叔称相。可是齐桓公晚年昏庸,任用易牙、竖刁、开方等小人。不久,鲍叔因此抑郁而终,齐国也由盛转衰。

从“一天八杯水”谈“饮养生”
五谷之首唯小米
方志敏:在斗争实践中学习军事
苏门家风的养成之道
科比,永生的曼巴
古风古韵之点茶
心底无私天地宽
淡淡的日子也飘香
长留感动在心头
塘栖慢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