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双周言论

《 人民周刊 》(

    “短视频问政”大有可为

    赵竹青

    “希望将大家的声音带上全国两会。”不久前,甘肃陇南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的一条“问政短视频”,播放量超2000万,点赞40多万,在快手平台引起不小的轰动。

    在此之前,受疫情影响,农产品滞销、“云生活”兴起,“县长直播”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新话题。2019年以来,短视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内容发展更加良性,行业逐步进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大平台,降低沟通成本。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7.73亿,占网民总体的85.6%。强互动,提升问政效率。“短视频+直播”让以往的单向沟通,变为双向互动。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线上“面对面”远比传统的文字、电话等沟通方式更亲切、更直接,能快速打破人与人的界限隔膜,提升问政效率。地方领导亲身示范,吸引与网民亲切互动,有利于营造和谐氛围,提升执政能力。

    正能量,构建共赢生态。短视频用户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他们记录生活,也能通过这种新的载体深入参与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潮中。平台价值让信息价值放大,网络生态为行政生态注入活力。“短视频问政”提高了行政效能,增加了老百姓的福祉,让人大代表真正成为互联网平台上代表民意的“意见领袖”,也能在更大范围汇聚和反映基层的想法与需求。

    短视频平台是民意的“富矿”。如何用好这个新平台,充分发掘信息,听民意、解民忧,对各级人大代表和地方官员来说,则是一项摆在面前的新考验。作为新时代官民良性互动的范本,“短视频问政”最终效果如何,还需执政者真正沉下心来,整理、分析、汇总各方面的真知灼见,使之成为决策制定和调整的重要依据,保障人民群众的合理意见诉求得到尊重、落到实处。

    新基建,新概念更要新观念

    伏特

    不期而至的疫情加速了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疫情监测、远程医疗、物流配送等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日常,“新基建”提前迎来巨大需求。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更是为“新基建”按下快进键。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涵更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体现数字经济特征,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然而如何让“新基建”促进产业升级激发产能释放,防止沦为“花架子”,创新的不仅是概念,更是观念。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激发项目活力。“新基建”涉及高新技术和专门领域,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力量难以完全驾驭。引入社会力量将能有效解决“思考不到位、建设不专业、后续运营无头绪”等问题。事实证明,一些地方投资的项目,在引入专业团队进行市场化运营后,有助于将项目最大可能盘活。

    按需建设稳步推进防止资源浪费。“新基建”作为大型基建项目,建设过程需多个行业相互配合,短期内会对区域GDP增长带来明显效果,但盲目追求GDP不可取,应考虑实际需求,避免资源浪费。当前,推动“新基建”宜更加注重服务现有产业链的升级,满足当地生产生活的需求。

    完善配套打通连接保证高效运行。“新基建”并非独立的系统,不能单独运行,只有置身于社会、市场中,与上下游相互配合才可发挥作用。无论是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还是对原有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地方在投入“新基建”的同时应注重配套设施的同步建设,实现技术相匹配、需求相衔接。正所谓“好马配好鞍”,地方政府要从产业链的全局出发对“新基建”进行审视与考量,把握“新基建”对行业的倒逼作用,促进相关联的产业及时改造升级。

    纪念汶川地震12周年,我们该懂得什么

    秦川

    2020年5月1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也是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灾害。12年来,每到5月12日这一天,我们都会向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致以深切悼念。

    12年弹指一挥间,因特大地震而受灾的地区早已旧貌换新颜。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汶川映秀镇动情地说:“我很牵挂这个地方,10年了,这里的变化我也很欣慰。”又过去了两年多,如今的汶川、北川等地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12年,是山川回归壮美的12年,是受灾地区走向重生的12年,更是人民群众不断谱写新篇章的12年。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没有全国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受灾地区不可能处处呈现生机和活力。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而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吸取了教训、总结了经验,这就是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前进路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总会遭遇暗礁或险滩,但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韧性,从没有被苦难打垮过。而今天,随着制度优势不断显现出来,只要我们咬紧牙关,就一定能渡过难关。不断发挥制度优势,中华民族无惧风雨,一定能够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让“看起来很美”的新兴职业破壁出圈

    白毅鹏

    有机构数据显示,在“五一”小长假中,随着新兴玩乐消费的异军突起,许多新兴职业进入大众视野,有侍弄萌宠的撸鸭官,也有整理收纳师、密室策划师、自习室社长和宠物摄影师。相比传统行业,新兴职业从业形式更为灵活,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因此吸引了许多市场嗅觉敏锐的年轻人。或许不少新兴职业仅跻身“利基市场”,投入少、规模小,难比肩涉及群体更广的传统行业,但新兴职业活力迸发,是社会流动加速的表现,也助推社会要素重组,体现了经济的活力。

    许多新兴职业往往诞生在传统行业未抵达的领域,但它们在壮大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优势、专业人才、资本和行业规范等,时常昙花一现,难以持久。新兴职业要想蓬勃发展,只有保持其新颖特性,向市场输出专业服务、为客户定制个性方案,才能在竞争中茁壮成长。

    许多投身新兴职业,做出一定成绩的人,往往不乏专业背景。比如,密室策划师有不少是设计专业出身;直播带货的李佳琦,先在线下专柜卖货,之后默默坚持“触屏”,才实现了现在的爆发;宠物摄影师的硕士研究方向为较小众的“犬类摄影”,进而在此领域大显身手。

    培养人才离不开系统化的教育,毕业即被“预订一空”的小龙虾专业,就显示了根据不同职业发展需要、针对人才短板、行业缺口进行“订单”培养的重要性。面对需求大、从业人数多的新兴职业,有必要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并从行业内部逐步形成培训规范。

    人才素质的专业化,不仅能优化队伍质量、提高实际技能,更为新兴职业群体注入职业归属感,为行业共同体形成提供精神纽带。行业共同体形成,会产生群体约束和行业职业规范。而新兴职业发展壮大、行业共同体日益凝聚,也能反哺新兴职业教育,保障从业者的生存发展权益。

双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