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看,那些疫情防控“神器”

本刊记者 张配豪 《 人民周刊 》(

    从“5G热成像”到“机器人问诊”,从“无人机‘空中喊话’”到“健康码”, 突如其来的疫情已经变成了国内科技创新企业的练兵场,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开发的多种高科技产品在防控疫情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各显神通”。这些产品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未来发展又会如何?

    机器人“疫线”参战

    问诊、消毒、送餐、测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众多机器人“战士”登上战场,助力疫情预警和防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千台来自不同企业、机构的机器人“奔赴”前线,助力疫情防控,服务社区、窗口行业,在疫情防控、疾病诊断、民生保障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

    “‘小胖’为医院一线作业提供了难以替代的辅助作用,一个‘小胖’可以服务10多个病房、储存1000余条问诊信息,‘小胖’的兄弟姐妹们一块动起来更是不得了。”一位技术人员介绍,2月12日,在山东青岛即墨区人民医院上岗的防疫机器人“小胖”成了“网红”。

    科技手段的应用,减少了人与人的近距离接触,这不仅能缓解基层人手紧张的状况,还避免了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以“小胖”为例,人工智能算法设定好其在医院疫情防控场景后,可以对隔离人员提供物品运送、远程问诊、导诊咨询、防控宣传、空气净化等服务,还可帮助病人求助医护、放松心情。这种既“潮”又“硬核”的工作方式受到一线医疗人员的欢迎,也在网上迎来一片叫好。

    除了医院上岗的防疫机器人,苏州大学自主研发的智能高效环卫消毒机器人已运用到武汉、孝感等防疫一线。据介绍,一台这样的机器人可抵20人作业。这种机器人每小时可以行驶6公里,一次作业可以行驶30公里,平均一小时可以消杀4万平方米以上。它在重症监护病房、实验室等场所,可以替代人工深入具有感染性的危险区域,高效完成清洁消毒工作。

    由于产品具有无惧病毒、不知疲累的特点,一大批机器人公司陆续将机器投入防疫,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区、居委会等一线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了他们的安全。

    “请问您家中是否有人发烧?”“好的,您的情况我已经记录了,后续会安排网格员回访,希望您能配合,那先不打扰了,再见!”最近,宅在家里的你可能也接到了类似这样的“志愿者”的电话。不过,你不知道的是,这名“志愿者”可以不休不眠不吃饭,一天打一万个电话也不嫌累。因为,“她”是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名叫“思必驰疫情防控机器人”。

    据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人士介绍,作为国内领先的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公司研发的“疫情防控AI”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定制研发的一款智能语音外呼机器人,可以提供针对疫情的人工智能外呼服务,免费为疫情防控一线(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医疗机构等)提供服务。目前,这款机器人已在江苏、山东、湖北、北京、上海等省份108个地市的近400个基层社区上岗,截至2月13日,累计呼出量已逾310万,其中互动式访谈通话130万次。

    加快筑牢科技防控圈

    随着近期各地陆续复工,写字楼、园区等上班场所为测体温排长队的现象多有出现。如何能既完成体温排查,又能避免因排队引起病毒传播呢?

    2月2日起,北京市政府利用百度研发的“口罩人脸检测及分类技术”,在清河火车站、北京南站等人流密集地区,实现了体温异常、未按规定佩戴口罩等违规人员的精准识别。海淀区政府利用旷视科技研发的AI测温系统和Brain++人工智能平台在海淀政务大厅和海淀区部分地铁站展开无接触测温应用,实现疑似患者精准快速筛查。

    依图科技的无接触测温技术,通过热成像测温,可对人员进行非接触的实时测温和预警,精确度在温度±0.3℃内,符合新型冠状病毒病理要求。同时,依图人脸检测技术可在被检测者戴口罩的情况下进行人脸检测,该技术已应于上海市居民社区、商贸中心等封闭式管理重点区域。

    “全国各地科技创新企业纷纷投入战‘疫’,从疫苗研发、快速检测试剂盒研发、大客流体温检测、政府紧急指挥调度系统、小型芯片隔离人群体温监测仪器等角度切入,快速研发调试,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科技防线’。”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专家、上海大学教授李仁涵说。

    阿里云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以加速肺炎新药和疫苗研发;百度研究院向各基因检测机构、防疫中心及全世界科学研究中心免费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以及世界上现有最快的RNA结构预测网站;东超科技与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推出无接触式多功能自助终端设备,自助机使用者不需要与屏幕接触,点击“空中成像”,就能完成挂号预约缴费等多功能自助服务;深兰科学院的科学家们用AI技术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序列与原SARS相应蛋白序列人传人的变异位点,为今后精准靶位药物筛选提供数据支持……

    未来智慧城市的标志

    记者了解到,在疫情之后,这些在特殊时期的新实践、新技术和新模式,或许能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也可能部分改变社会管理模式。

    “通过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联动全国各地的医生、专家,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线上咨询诊疗等服务,能够有效缓解线下医院压力,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助力抗击疫情工作。”中国信通院医疗健康大数据和网络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健康技术疫情防控应用案例集(第一期)》显示,数字技术对科学精准疫情防控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在线办公、远程医疗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改变了社会运转模式和人们的行为模式。

    在这场科技抗疫战中,智能交通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海信网络科技城市交通事业部总经理王雯雯表示:“‘交管云脑’融合分析交通大数据,充分挖掘数据价值,针对重点车辆精确识别、排查、布控预警,给此次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帮助。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精细化管理要求,5G、机器人、智能网联等关键技术将会被逐步应用,智能交通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可以预见,此次疫情涌现出的诸多高科技产品也将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发展。比如,大规模人群智慧测温系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5G网络,常态化运用于火车站、商场等地方,还可以搭载人像识别等模块,成为智慧城市管理的一部分。

    有关业内人士还建议,针对此次疫情中出现的高科技产品,政府可以及时在企业联系服务线上平台发布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和收集企业在疫情期间采取的防控措施和困难需求,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同时,加快推动创新品种进入审评审批绿色通道,支持第三方技术服务平台承接防疫抗疫产品研发生产,支持防疫抗疫项目研发产业化等。

抗疫,中医药在行动!
我在武汉第N天
疫情之外,“钻石公主”遭遇法律困境
疫情中的“云升旗”,为什么会有2亿点击量
专家支招中小企业渡疫情难关
“无接触”商业模式加速而来
复工率99%是怎样实现的
看,那些疫情防控“神器”
抗疫第二战场,韩、日、伊、意顶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