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抗疫,中医药在行动!

本刊记者 江寒 《 人民周刊 》(

    1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控工作的通知》,正式以官方名义同意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治疗。

    2月13日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

    抗击疫情,中医药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中医医疗队进驻方舱医院

    2月12日,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率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中医院,古稀之年身先士卒,奋战江城抗击新冠病毒前线。

    江夏方舱中医院面向武汉市收治确诊轻症患者,医护人员包括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开医院的60名医护人员在内的五省区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共计209人。这个医疗团队涉及中医、呼吸重症医学、影像、检验、护理等专业,主要开展中医药临床治疗。

    张伯礼说,中医医疗队将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采用以中医为主的治疗方式,目标是促进患者痊愈、减少转化为重症者的比例。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张伯礼院士曾向中央指导组提出,按病情分类集中管理、对发热留观疑似患者普遍使用中药、对方舱医院轻症患者主要采用中医药治疗、对重危症加大中医药介入以减少死亡率、重视恢复期中医康复治疗。

    “我的建议最终都被采纳了。这次中医参加抗疫,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讲都是空前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之后,疑似病例明显减少,新增病例连续减少,出院的病例明显增多,我感到很欣慰。”张伯礼说。

    中西医在抗击此次新冠肺炎中是如何结合的呢?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说,中医主要通过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以及中医的传统针灸、八段锦等疗法进行综合治疗,为抢救危重患者搭好平台,赢得时间;西医则在控制并发症比如重度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呼吸衰竭等方面发挥优势。

    张忠德说,中医药在介入治疗轻症方面,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临床发现,病人在退烧、减轻咳嗽和咽喉痛、消除食欲不振和乏力方面改善比较明显,见效比较快。在中医药介入治疗重症方面,除了能够改善重症病人剧烈咳嗽、呼吸气促、胸闷、发烧外,在疾病的转归方面,也降低了重症向危重症转化的可能性,而且从实践来看,重症患者向普通病情转化的概率比较高。尤其是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发热、咳嗽、咽干、食欲减退、心慌等症状有所改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指标也有所改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了。

    从4个方面发挥中医药作用

    2月14日,湖北省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说,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减少了核酸的转阴时间,发热、咳嗽、乏力、咽干、食欲减退等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介绍,在此次救治中,中医药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制定中医药治疗方案。早在疫情初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选派两批专家赶赴武汉,实地诊察病人,开展救治,组织制定了具体治疗方案,形成指导全国的中医救治方案。

    二是组建国家中医医疗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和天津、江苏、河南、湖南等地组成了3支医疗队共344人驰援湖北,一支入驻金银潭医院,一支入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一支接管江夏方舱医院。全国中医系统已向湖北派出2000余人,他们中很多人都曾参加抗击非典。

    三是做好救治工作。国家中医医疗队坚持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药特色。从临床观察看,轻症患者胸闷等症状消失较快,重症患者治疗周期缩短,各级病人对中医药介入治疗意愿迫切,治疗满意度高。

    四是积极参与社区防控。研究制定做好新冠肺炎集中隔离观察点观察人员和居家观察人员工作方案,发放5种中成药和3个协定处方汤药,由武汉市防疫指挥部组织实施。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院士说,中医常讲“治未病”,所谓“治未病”既包括“未病先防”,也包括“已病防变”。对那些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重点是预防。对于确诊者,在初期就要吃中药,防止由轻症转为重症;到了重症期就要通过中西医结合救治减少死亡;到了恢复期,可采用益气健脾、益气养阴、化痰通络等方法,包括一些非药物的疗法,比如火罐、针灸、刮痧、食疗、心理治疗等。现在很多住院的病人来自隔离点,而隔离点的病人多来自社区,所以中医药的防控必须“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早期介入、全程干预”,把新冠肺炎阻断在萌芽中,因此目前在武汉一些隔离点,很多接受观察的人员也都吃上了中药。

    “这正体现出中医药的早期干预。”仝小林说,中医药在早期的治疗和预防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密切接触者可通过中成药来预防,以求减少发病或者不发病。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是要千方百计地维护身体的正气,防止外邪的侵入。对于已经有发热症状但还不能确定是新冠肺炎的患者,推荐用第五版中医诊疗方案中的中成药来降温。对于疑似患者、新冠肺炎的轻症患者,我们推荐在隔离点大范围运用协定通治方。“这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理,抓住核心病机、主要病位来拟定的方子。目前协定通治方大面积在使用,反响良好。”

    据介绍,由于新冠肺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流感相似,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首先要集中隔离,使用中药早期干预,等到患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时,由于已提前用药,在治疗时也能够缩短病程,减少重症发生率,这就是仝小林所说的“关口前移”。

    中西医的协同作用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金银潭医院,通过中西医结合缩短了患者病程,使吸氧病人的脱氧时间平均减少了两天。

    “小汤山”的经验值得借鉴

    回想当年的非典疫情,2002年11月,非典在广东已经出现传染,但还不为人知。直到2003年2月11日,广州市政府才召开了首次关于非典的新闻发布会,而在2月18日晚,近两万名观众还在天河体育场观看了罗大佑广州演唱会。

    尽管初期应对不力,但广东却在治疗初期即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非典死亡率控制在3.8%。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年全球非典病例共8422例,死亡919人,病死率近11%。

    看到广东的成功经验,在北京非典疫情日益严重的时候,吕炳奎、焦树德、陆广莘、周超凡、陈世奎、傅世垣、王雪苔、林中鹏等一批名老中医联名上书国务院,申请将中医药纳入诊疗方案,并承诺1—3天使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中央有关部门于当天下午即召开会议落实部署,自此中医正式进入北京抗击非典的战场。

    非典时期,北京小汤山医院共收治680名患者,采用中西医协同诊疗方案,有672名患者痊愈出院,仅8人死亡,治愈率超过98.8%,1383名医护人员无一感染。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收治的73例非典患者全部治愈,医护人员零感染。中医在那场战役中大显身手。

    中医传承几千年,在中华民族抗击瘟疫的历史上屡经考验。如今,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正处于关键时期,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势。经过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让很多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得以缓解甚至痊愈。人们期盼,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中西医协同作战可以让疫情发展的拐点早日出现! 

    记者手记

    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与自然、与疾病的斗争史。从汉代开始,众多医学典籍中均有对治疗瘟疫的详细记载,其中对天花、鼠疫、百日咳、麻疹等传染病的描述是世界上最早的。

    东汉末年是我国瘟疫流行的高峰期,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写成世界上第一部传染病专著《伤寒论》,书中对多种传染疾病的治疗方法均作了详细论述。书中的方药沿用至今,其灵活多变的辨证施治方法奠定了中国临床实践的基础。

    金元明清是我国瘟疫爆发流行的第二个高峰期,仅“开封大瘟”一次死亡人数就达百万之多。人们在与瘟疫的不断斗争中逐渐总结出了一整套中医药治瘟疫的理论,留下了很多防治瘟疫的宝贵临床经验,如明代吴又可在其所著《瘟疫论》一书中指出,瘟疫在传染途径上由口鼻而入,在治疗上主张疏利祛邪为主。

    清代时我国对瘟疫的防治从理论到实践已较为成熟,吴瑭推荐的治疗瘟疫后期症状的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现在仍然在临床当中使用,并被称为治疗瘟疫的“三宝”。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已开始寻找对付疟疾的方法,屠呦呦借鉴古人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方法研发出抗疟原虫成分的“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发了全世界对中国传统中草药的关注。

    我国千百年来的抗疫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瘟疫是非常有效的,即使是在科学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它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抗疫,中医药在行动!
我在武汉第N天
疫情之外,“钻石公主”遭遇法律困境
疫情中的“云升旗”,为什么会有2亿点击量
专家支招中小企业渡疫情难关
“无接触”商业模式加速而来
复工率99%是怎样实现的
看,那些疫情防控“神器”
抗疫第二战场,韩、日、伊、意顶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