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双周言论

《 人民周刊 》(

    硬核防控更要有政策温度

    范荣

    近日有媒体曝光,某县两名火神山医院援建者返乡被安排集中隔离,当地政府按150元/天的标准收取了4200元费用。经调查,相关责任人被予免职处理,隔离费也退回到当事人手中。

    不足10天拔地而起的火神山医院在本次战“疫”中居功至伟,而奇迹的背后,是千余名建设者舍小家为大家、迎难而上冲锋陷阵的壮举。“援建者被收隔离费”虽然只是个案,但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却值得反思。

    从疫情防控角度看,不打折扣严格执行隔离等相关规定当然是第一位的,在这点上没有什么特殊。某种程度上,“隔离收费”“一律劝返”未必是故意刁难,只是“硬核”防疫棋盘里的“规定动作”。但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绝不意味着“只见规定不见人”。执行规定“一刀切”,让奉献者、“逆行者”寒了心,绝非疫情防控政策的初衷。事实上,政策执行要有原则上的刚性,也需要工作上的温度,执行过于僵硬,就会让应有政策失去人情味,陷入死板教条的形式主义。

    在做好防控的同时对志愿者、援建者多些关照,其实并非无解。很多规定在出台之初本身就难以穷尽所有情况,那么就应在执行层面进行必要的优化补充。比如志愿者、援建者等陆续返乡,该隔离的当然要隔离,但应主动免除费用,做好相关服务。遇事多些换位思考,多些灵活施策,少些教条主义执行,就能避免因工作僵化带来的误伤。

    抗击新冠肺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疫”中的平凡英雄,理应获得掌声和荣耀。而善待我们身边“最勇敢的人”,以实际行动致敬他们的付出与担当,既是对公平正义的捍卫,也是弘扬英雄精神的必需。

    复产复工应“同频共振”

    何程

    当前,各地各部门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复工复产,实现人财物有序流动、产供销有机衔接、内外贸有效贯通,复工人员正迅速回归,企业铆足了劲计划把失去的时间争分夺秒抢回来,大家复产复工的意愿十分强烈。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

    与此同时,复产复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现。一些企业需要设备,但上游企业因未复工不能及时发货;基地建设需要砂石,但附近的砂石厂还未开工;一些企业生产了不少产品,但下游企业开工不足无法消化,产品开始大量积压;复工人员不断回归,但原本出租房屋的社区村庄却还在“闭门谢客”。

    当前,全国正逐步从病毒的阴霾中走出,大量企业在积极复工复产。然而,复产复工节奏“不合拍”容易导致“肠梗阻”。只要产业链上的任何一环还未复工复产,或复工复产不全面,整个产业链就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难以良性运转。

    面对这种复工复产不同步的状况,政府部门要积极作为、深入调研,掌握企业面临的困难并积极协调帮助;正常复工的企业要充分考虑供应链和市场需求状况,积极拓宽市场销路;未能及时复工的企业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尽快开工,让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严丝合缝。

    再小的经济主体,在我们庞大的产业链上都是一颗不可或缺的螺丝钉。这颗螺丝钉如果不在正确位置,产业的链条就会“卡壳”。无论是原材料供应商、半成品深加工厂,还是早餐店、洗衣店、便利店,在我们的经济社会中都必不可少,都是我们经济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大家复工复产节奏一致,才能“同频共振”,经济社会才能尽快良性运行。

    “精神卫生”不该是忌讳词

    王蔚

    地处宛平南路600号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人习惯叫其“600号”。这些天,600号也成了“热门词”。一方面,这里的多名精神卫生专家驰援武汉,对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援助和保障;另一方面,该中心开设的与疫情相关的心理咨询服务很忙,每天的咨询电话一度攀升到100多个,为特殊时期的市民精神卫生保驾护航。

    人们除了对病毒侵袭感到不安,还有就是对闷在家里不能社交、没有户外娱乐、缺少群体热闹的烦躁。虽然大家都懂得“闷在家里也是爱国家、爱集体”的道理,但人总是需要放飞的,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有的人的确是容易“闷坏”的。因此,寻求心理援助、获得心理疏导,就成为抗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比如,有的人稍微有点头疼脑热或咳嗽等轻微症状,便会陷入“是否被传染”的极度恐惧情绪里。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医学院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指出,病人心理康复需要一个过程,很多隔离在家的群众时间长了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病亡者家属也需要心理疏导。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如果做好心理准备,一切准备都已经完成。”换种说法,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心理健康是一切生活美好与工作有成的前提。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不遭遇坎坷,不经历低谷,不碰到困境。有一颗“大心脏”固然好,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始终不会心里郁闷、不会情绪焦灼,这就需要有一个合理合法、安全顺畅的倾诉渠道,要能得到科学、规范的心理指导。精神卫生做得好,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大有裨益。

    雷锋精神的新践行

    思凝

    2020年3月5日是第57个“学雷锋纪念日”。今年这个纪念日太过特别。尽管疫情防控形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但战“疫”未止。与病毒“贴身肉搏”的医护人员、投身战“疫”前线的党员干部、自觉居家隔离的广大民众——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方式为防控疫情努力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统一调度下,全国上下凝聚起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更是报名在前、战斗在前、引领在前。刘智明,生前任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副书记,疫情暴发后,始终坚守在防控一线,因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殉职,年仅51岁;张辉,生前系湖南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局党委书记、局长,因连日奋战、超负荷工作引发心脏病不幸去世,年仅56岁;尹祖川,生前系长江航运公安局宜昌分局治安管理支队支队长,在岗位上连续奋战一周后,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7岁……

    党员干部原本也是普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是家庭的一分子。但当人性中的良知与共产党员的使命同频共振;当一颗为民的拳拳初心遇到“民生之多艰”,一种为国为民而自我奉献的意识便悄然生长。若不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群众的身体健康,若不是为了亿万百姓的生命安全,我们很难解释那些义无反顾的逆行、夜以继日的奋战,以及不惧生死的勇气。

    雷锋曾给我们种下过一颗叫作“奉献”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长成了千万棵为民遮风避雨的大树。战“疫”曙光初现,但越是吃劲时越不可懈怠。“心中装着人民,不获全胜不收兵”,这应是每一位党员的坚定承诺,也是我们对雷锋同志最好的纪念。

双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