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双周言论

《 人民周刊 》(

    基层防控要用好“一江春水”

    毛同辉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社区工作者冲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线,承担着挨家挨户摸排登记、做好对“四类人员”等重点人群的联系与跟踪服务、照顾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就医与生活需求、保障普通居民的生活物资供应以及社区封闭式管控等工作,琐碎、复杂、耗时费神,却又件件关乎疫情防控大局,做起来不易,做好更难。

    大疫如大考。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是对各地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摸底考:既考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也考基层网格化管理在应急响应、构筑防线、夯实阵地上的时度效。

    比如,社区物业管理人员和业主组织是社区防疫工作的重要力量,但他们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源配置、人员紧张等条件的制约;再加上社区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为小区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公共服务、公益服务等,一般不具备防灾、防疫的成熟经验和能力,这就导致社区采取的各种临时防控措施尽管有效,但并不十分理想,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个别人对社区疫情防控不理解、不配合的现象。而基层治理的核心和生命线恰恰在于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有记者采访发现一些“零感染”的社区,平常就群众工作扎实、志愿者众多,在战“疫”中能很好地发动群众,带动广大居民共同参与小区防控。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基层治理,人民群众就是那“一江春水”。只有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蓄满“水”,用好“水”,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推进,尽早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阻断“网络喷子”的“飞沫”传播

    蔡斐

    疫情面前,佩戴口罩是阻断新冠病毒飞沫传播的重要措施。不过,还有一种“飞沫传播”远不是医学防护就能解决的。

    疫情发生以来,网上有谩骂湖北人民的,有叫骂卡点防控人员的,有辱骂钟南山院士的,有咒骂援鄂医疗队的……更普遍的,有责骂国家救援不力的,叫骂医疗技术落后的,唾骂官员无知无能的,斥骂限制出行自由的,臭骂法律法规制度的……反正在他们眼里,“洪洞县里无好人”,所有人都是“病毒”。

    疫情汹涌,上网开骂是最简单的宣泄方式。可是,开骂既不同于严厉的批评,更对解决疫情毫无帮助。在疫情面前,以一种无知者无畏的态度随意开喷,既没有公民的教养,也缺乏谴责的资格。对网络生态来说,网上开骂很容易诱发偏向性的情绪传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种语言暴力与建设网络生态文明格格不入,而且严重扰乱了网络空间信息传播秩序,影响了广大网民对正常信息的需求。

    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谁都不能置身事外。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激励,而不是冷嘲热讽、为人凉薄、满嘴污秽的谩骂。这个时候,对“喷子”的纵容就是对自己身心的伤害,对“喷子”的容忍就是对防控大局的背离。

    一个开放的网络空间,需要包容多种声音。但是,言论自由是有底线的,既有社会道德底线和良心底线,更有法律底线。用法律阻断“网络喷子”的“飞沫”,既符合当下万众一心战疫情的短期需要,也符合建设清朗网络空间、维护广大网民切身利益的长远需要。

    网络绝不是法外之地——既然想要“享受”宣泄开骂的快感,就要老实接受法律严惩的痛感。

    疫情应对当“因时而变”

    于平

    1月下旬,面对新冠疫情的危急形势,各地纷纷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这样的果断举措,及时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捍卫了民众生命健康和安全。如今,距离“警报拉响”已过去约1个月,全国疫情整体上已呈现向好态势,许多地方连续多日确诊病例“零增长”。当此之时,部分地区维持过高响应等级已无必要,秉持精准防控的理念及时进行调整,来得正当其时。

    面对瞬息万变的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必须是动态,而非一成不变的。防疫要根据疫情的阶段性特征,因时而变,既要防止麻痹大意,也要避免草木皆兵。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既不能随意“降格”,也不能任意“拔高”。战“疫”精准化,才能在做到有的放矢的同时,降低疫情防控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兼顾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社会活力。尤其在眼下各地疫情发展出现分化之时,这类精准的防疫思路尤为重要。根据疫情的不断变化,如何调整应对的策略,考验着地方主政者的智慧。

    也要看到,降级不等于放松警惕,即便是二级和三级响应,也是针对重大和较大的威胁,因此对潜在风险仍不容轻视,该绷紧的弦仍不能全松开。

    对眼下疫情处于低风险的地区而言,由于确诊病例的减少,社区感染的风险固然降低了,但外来病例输入和人群过度聚集所造成的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这是眼下疫情防控必须着力抓好的两个重点。

    总而言之,疫情应对当“因时而变”,该果断要果断,不能畏首畏尾。启动应急响应时要如此,调整响应等级时也要如此。只要做到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我们就能赢得防控主动权,早日驱散疫情的阴霾。

    普通人的善念与勇敢

    潘高峰

    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邀请在武汉疫情防控一线的普通工作者,讲述他们团结奋战的故事。这是国新办新闻发布活动首次聚焦抗疫一线人员,参加发布会的有: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四病区主任余亭、中日友好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护理组组长赵培玉、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局长张晓红、外卖骑手吴辉、青山区钢花小学音乐老师华雨辰。

    将这些名字着重介绍一遍,是希望表达对抗疫斗争中所有普通人的致敬。

    “历史需要宏大叙事,也蕴藏着多变的脉络和丰富的细节。”无数普通人在疫情中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可歌可泣。他们的点滴奉献,让人们想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近日,一个发生在武汉的小故事打动了很多人。武汉市民吕先生在网上帮朋友代卖全新的Kindle电子书阅读器,朋友得知买家是援鄂医生后,二话不说要把Kindle送给这位医生。医生却一再表示已经受到很多照顾,不能再“无端收礼”,如果非要送,那他就不买了。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经过一番“反向”讨价还价,确定售价500元。没想到后来又遇到了问题——朋友不肯收这500元,希望转捐给雷神山医院。最终,吕先生通过武汉市慈善总会完成了这笔捐款。

    有人说过,评判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她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她的人民选择向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灾难面前,无数普通人的善念与勇敢,就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最亮丽的底色。

双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