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毛泽东诗词中的雪

洪梦 《 人民周刊 》(

    毛泽东众多意境高远、脍炙人口的诗词中都写及“雪”,是革命现实主义、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光辉典范。

    咏叹中国革命之“雪”诗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减字木兰·广昌路上》,1930年初毛泽东写于雪中行军。1930年1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从湘赣来到赣西并与黄公略新成立的新六军对吉安进行包围。同年1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第二纵队抵达江西广昌县的塘坊,顶风冒雪翻山越岭向广昌县城疾进。月底,与朱德部队会合并占领宁都等县,继而向吉水一带活动。2月6日至9日,红四军、五军、六军及赣西特委在吉安县陂头召开联席会议,作出了攻打吉安城的决定,并作出相应的战略部署。据推断,这首词作于这次联席会议之时或之后。这首“雪”词,寥寥数笔却精彩展开了一幅壮丽磅礴的画面:“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在漫天白雪中,红军正在雪里激情而豪迈地行军,不惧高山、雄关、江河的阻挡,向前挺进。“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此句虽是写实,却在我心里引起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浪漫感受和古典情怀——激情火热,壮怀激烈。“十万工农”武装,在年轻英俊的诗人统率之下,进军吉安。这是多么雄伟和壮观的场面,表现出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率中央红军长征1年后于1935年10月取得胜利写的。长征如此伟大而艰难复杂的场面如跨山越岭、渡江涉水,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敌人的飞机大炮……诗人仅用短短的一首七律,8行、56个字就高度概括了艰险无比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浓缩了它的景观和战斗足迹,包罗万象,感天地泣鬼神,真乃神来之笔。长征是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的,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与毛泽东总结所言“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均成为千古绝唱,颇具异曲同工之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念奴娇·昆仑》,写于1935年10月。经过了一年的南北转战,中央红军终于跳出了敌军重兵围剿,毛泽东也终于可以暂时把敌情放一放,完全以一个诗人的心境来尽情回忆欣赏一下银装素裹的昆仑雪山了。然而,他毕竟首先是一个大革命家、大政治家,总是以天下为己任,心系天下苍生,先忧后乐:深知没有近虑也有远忧,红军还尚未完全脱离困境。诗人已经从昆仑山的千秋功罪而联想到了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并进而展望未来,且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天下大同、共产主义。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是1936年写的。是毛泽东率领红军东渡黄河、北上抗日、行将东征战役时,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黄土高原上视察地形、观赏北国雪景后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就的绝世佳作,抒发了毛泽东伟大的抱负与胸怀。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

    讴歌新中国建设之“雪”诗

    千里波涛滚滚来,

    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

    铁马从容杀敌回。?

    《七律·观潮》,是1957年写的。钱塘潮以每年阴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最为壮观,毛泽东在这年9月11日(即阴历八月十八)曾乘车去海宁七星庙观潮。看到如此奇妙壮观的大好河山,禁不住诗兴大发,豪情讴歌祖国和人民。他以雪喻潮把钱塘江汹涌澎湃的气势描绘了出来,有声有色、情景交融,道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一贯有着博大磅礴之气,一往无前、高于钱塘潮水、“气吞万里如虎”的雄伟气派,一气呵成。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写于1961年12月。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闲暇时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受到启发,联系国际政治斗争风云,“反其义而用之”创作了此诗。他借赞梅花的美丽气质,表达了共产党人积极而坚贞、笑脸迎春的英雄气概和无畏精神,及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始终未曾动摇,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和傲骨。对此,后来郭沫若曾说:“主席的词写成于1961年11月,当时是美帝国主义和他的伙伴们进行反华大合唱最嚣张的时候,主席写出了这首词鼓励大家,首先是在党内传阅的,意思是希望党员同志们要擎得住,首先成为毫不动摇、毫不怕寒冷的梅花,为中国人民作出好榜样。斗争了两年多,情况好转了,冰雪的威严减弱了,主席的词才公布了出来。不用说还是希望我们继续奋斗,使冰雪彻底解冻,使山花遍地烂漫,使地上永远都是春天。”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七律·冬云》,写于1962年12月。其时,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一面是寒冬,一面是国外各种反动派咆哮反华。从1962年11月起,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修正主义集团在国际范围内更加疯狂地反对中国共产党和其他马列主义政党,掀起了一个新的分裂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社会的逆流。在苏共领导人指挥下,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5个兄弟党的代表大会变成了反华大合唱的舞台,40余个兄弟党发表了决议、声明和文章加以攻击。一时起是“寒流滚滚、万花纷谢”。但中国共产党、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其他马列主义政党,却以“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无产阶级英雄气概,与他们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而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种种罪恶活动,又从反面教育了全世界的革命人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掀起。毛泽东的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写的。诗人抒情的大手笔气势雷霆万钧,出入于无人之境,体现了诗人大气磅礴的特征及藐视敌人的气魄。

校园文学:携手成长的良师益友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何一票难求
毛泽东诗词中的雪
瑞金:我党最初的治国理政试验田
闲话油纸伞
生活的美就在于从容不迫
坐看青竹变琼枝
我有一个新“家”
缝纫机上的斑驳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