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他从赤脚医生走来

访澳门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

本刊记者 屈一平 《 人民周刊 》(

    2019年11月22日,澳门科技大学传来喜讯:校长刘良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澳门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做校长,是我的责任;做研究,是我的兴趣;做医生,是我热爱的职业。”2019年12月18日,澳门回归祖国20年之际,刘良校长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刘良,一位中医内科学专家,主要从事风湿病研究,在SCI英文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3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国际专利2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以及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

    接受采访的当天下午,刘良从13时开始为病患问诊,一直忙到下班。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的患者慕名而来,刘良认真地倾听患者的病情描述,最长的一次,他给一位患者问诊的时间超过了半小时。

    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马志毅认为,刘良的当选,对于提高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特区的科技创新水准、引领和推动澳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及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做人的三个道理

    1957年7月,一个炎热的午后,刘良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一个小村落。

    他回忆道:“这是中国甲鱼之乡,拥有15个少数民族,非常热闹。”

    1973年,刚满16周岁的刘良从汉寿县百路桥中学高中毕业。两年后,年仅18岁的他当选为赤脚医生标兵。“感恩当时湖南医学院的一对夫妇,他们来到镇卫生院,我就跟着男方贾老师学了三年西医。”刘良的西医基础自此而来。“那两年对我人生的影响很大,那时候当赤脚医生风雨无阻,治疗了很多人的病。”

    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朴素的教育理念让他终身受用。他们教给刘良做人的三个道理:第一,要坚持不懈地勤奋;第二,要不断学习;第三,永远不要骄傲自满。

    20岁是他命运的分水岭。这一年,刘良赶上了恢复高考,可是他连复习的书本都没有,是百路桥中学的刘喜真老师帮他找来了课本。仅仅用了两个月备考,他就接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起初是想学西医的,因为作为赤脚医生学习了4年西医,报考的唯一志愿就是湖南医学院。”2019年12月18日,时间倒回近40年,刘良依然记忆犹新。由于考试分数达到了广州中医学院的要求,他被提前录取,仿佛他注定要走上中医研究这条路,并且为之努力。

    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刘良前往德国汉诺威医学院分子药理研究所及德国科学院(马普)风湿病与免疫研究所从事中药抗炎免疫研究。1994年回国后,刘良从1997年开始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他是当时广东省最年轻的高校校长之一。

    2000年8月,香港浸会大学通过香港特区政府“输入内地优秀人才计划”,邀请刘良担任该校中医药学院奠基院长、校务委员会委员、校董会及咨议会委员。2006年,香港浸会大学授予刘良终身教授荣誉,2007年,他晋升为终身讲座教授。

    2011年,刘良担任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兼任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3年1月起接任校长至今。

    团队的力量

    “在人类基因逐渐解码的今天,中医药的出路在哪里?”十年前面对这样的问题,刘良给出了逻辑推理,现在看来依然有道理。

    他告诉提问者,以城市为例,这个城市有多少座楼房是容易掌握的,但是楼房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情况很复杂,不容易掌握。就是说知道了有多少基因,但是基因间的关系是未知的,不等于掌握了健康和防治疾病的密码。

    说起中医药的临床效果,刘良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从历史上看,中医是伴随着科技成长的。因此,中医药的临床效果非常值得挖掘。“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和轨迹,是与同时代的科学发展紧密结合的。比如《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多年来先秦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串联起来,通过点滴的积累升华为中医理论,包含了很多同时代的科学技术。”

    刘良以青蒿素给记者举例:“比如青蒿素,根据中医药文献记载和临床经验,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不同于原来的化学结构,得到了更强的双氢青蒿素。这个例子证明,中药的可挖掘潜力是巨大的,它也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所以,刘良经常给同事讲,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不可丢,现代的科技不能少。

    在中医药创新方面,稳重的刘良显得有些着急:“我很着急,因为现在全世界对中医药的关注度和认同度很高,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挖掘中医药潜力。一旦我们动作慢了,很多东西都被别人挖掘了。”

    团队的力量也是刘良一再强调的。他的科研团队来自香港,跟随他一路来到了澳门:“我没有别的要求,只是我一个人能力有限。”

    “包括我在内的12位学者是从香港一起过来的,因为团队的作用非常重要。现代的中医研究必须要聚集不同学科的人才,我的专业是临床中医学,还需要多学科交叉团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解决临床上的各种困难。”刘良说。

    与澳门同步成长

    “回归之前,没有人将‘科创’与澳门联系起来。”刘良坦言,澳门回归后,在国家和内地科研院所的支持下,澳门科创能力不断提升,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挂牌,代表了国家对澳门科技发展的厚望,也是澳门直接参与国家科技创新的开始。

    2018年5月23日,刘良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这一天,他和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郑重地将联名给习近平主席写的信发了出去。信中讲述了澳门高校创新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汇报了推动澳门创新科技发展、积极参与祖国科研建设的愿望。

    不到一个月,习近平主席对澳门高校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习近平主席表示很高兴看到澳门高校科技创新取得新的进步,希望澳门高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培养更多爱国爱澳人才,创造更多科技成果,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刘良说。

    澳门科技大学建校于2000年3月,与澳门同步成长,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澳门最大的综合型大学,有超过1.2万名学生,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4000名。

    2011年初,经科技部批准,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澳门正式挂牌成立,刘良担任实验室主任。

    2012年,澳门科技大学“抗关节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方法的创新及产品研发”项目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该奖项中排名第一。这是中国在抗关节炎领域药物治疗方面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 

    刘良认为,当前最迫切的是,构建以中医药为主体、集成并运用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多学科先进技术与方法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刘良相信,澳门的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科技产业会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在多学科创新技术与方法的推动下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

“中国之治”感奋世界
回归20年“澳门奇迹”
澳门城市竞争力排名几何
他从赤脚医生走来
农业高科技背后
将“街巷文化”纳入城市规划
专家解读消费税
网络音视频乱象丛生,该治!
钢琴在线陪练亦喜亦忧
成都:城市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