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完善工商促农机制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司强 《 人民周刊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在具体实践中,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深切体会到工商企业家思维开阔、观念超前,工商资本实力雄厚、投资能力强,工商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三农”组织化水平,是能够激活乡村振兴全局的“点石成金之手”。因此,淄川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作用,加速工商资本“上山下乡”,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近五年来,全区工商资本在农业农村领域累计投入32.8亿元,实施农业和文旅重点项目58个、建设现代农业园区40家、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2家,带动农民增收10.3亿元。

    淄川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中部,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73万,山区、丘陵和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既是一个百年老工业区,也是一个山区库区、农村人口大区。近年来,淄川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深入探索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淄川特色板块。

    加强引导扶持,加速“工商资本”变身“兴农助农资本”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山东省委关于加快制度创新的决定强调,“要健全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引导激励重大措施。”淄川区将工商资本参与纳入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等总体规划,从扶持政策、行业准入、要素保障、发展空间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一是多渠道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和农村。一方面,积极引进优质外来资本;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建陶、水泥、铸造等传统行业精准转调,引导本土工商资本退工入农、退城下乡,投向生态、文旅、农业领域。二是打造承接较大规模工商资本注入的载体。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峨庄乡村振兴示范区,启动实施“百企建百园”工程,完善农技、质检、保险等农村服务体系,优化农业农村投资环境,成功打造了一批承接较大规模工商资本注入的有效载体。比如峨庄片区,位于太河库区,山清水秀,每年有数万美术院校师生前来写生,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还因为此地是全市饮用水源地,所以也不能发展工业和规模养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此轮乡村振兴中,淄川区围绕“打造乡村群”,聘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编制了峨庄片区14个村庄的连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涵盖生态提升、路网水系、村庄建设、写生和康养配套、现代农业等,将其作为招商引资的专门板块来推介,力争将其打造成“乡村振兴淄川画卷”的点睛之笔。三是加大涉农资金整合扶持力度。近五年用于农业园区、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扶持1.2亿元、农业特色种养奖补1.3亿元、乡村旅游奖补4000余万元。这些政策的“叠加效应”充分激发了工商资本的投资热情。

    完善产业体系,加速农业“单链延伸”变身“跨界拓展”

    积极适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突破传统的单一农业产业链条局限,探索构建三产融合、跨界发展的新型产业生态。一是注重“规模”集聚。充分发挥工商企业的资本优势,按照连片打造乡村群的思路,先后策划实施俊岭田园综合体、河东生态园、远方农产品基地、大自然农业产业园、凤凰山田园综合体等重点项目,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二是注重“业态”创新。依托工商企业的资源和市场优势,积极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田园休闲体验、农村电商、农超对接等新业态新模式,构建接二连三的复合型产业链和价值链,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着眼深度开发天然富硒资源,由工商资本主导,建设了3万亩天然富硒农产品基地,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配套建设富硒农产品和保健品加工、农耕研学体验、康养度假等业态,亩均综合收益超过6000元。三是注重“品牌”带动。借助工商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优势,着力打造优质农业品牌,全区已创建淄博池梨、蓼坞小米、七河花菇等知名农产品品牌27个,“三品一标”产品122个。久润富硒、裕祥德等品牌农产品价格是普通农产品的10倍。七河生物公司独创“国内怀孕、国外生育”的工厂化、外贸化模式,出口途中是菌棒,落地收获成品香菇,年出口“七河”牌菌棒4000万棒,创汇4300万美元,享誉海外市场。

    创响生态品牌,加速乡村“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

    淄川区拥有国家级古村落森林公园、中国矿泉水之乡等生态品牌。在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上,淄川区积极引进资本雄厚的工商企业,对山水生态、古村落、民俗文化等独特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绿色发展优势、资源富民优势。工作中,淄川区注重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高起点规划建设的文章。充分发挥工商资本规划建设品位高、投资运营实力强的突出优势,先后开发了潭溪山、齐山、朱水湾、齐长城等系列生态文旅项目,潭溪山、齐山成功创建为4A级景区,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山水淄川”的品牌正在逐步创响。二是做好旅游助力扶贫的文章。注重整合涉农资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带动农村脱贫增收。其中,潭溪山景区带动周边25个村年均增收2.1万元、580多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被评为全国“景区带村扶贫示范单位”,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助力山区扶贫的新路子。工商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潭溪山景区悬空玻璃廊桥近日荣获“世界结构大奖”(行人桥梁奖)。三是做好资源盘活利用的文章。淄川区依托上端士、梦泉等15个国家级和49个省级传统村落,引导工商资本进入,有效盘活这些沉寂的古村落,先后开发建设了牛记庵、土峪、鲁子峪等精品民宿项目20余个,民宿休闲、健康颐养等新业态成为乡村发展新亮点,许多昔日萧条沉寂的山村脱胎换骨,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生机。目前,全区以工商资本为主体,整体规划建设的中高档民宿等项目已达50余个,这批项目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新亮点。

    搭建路和桥,畅通工商资本进入农村渠道

    工商资本要实现与千村万户的分散单元顺畅对接,需要政府支持引导、铺路搭桥。一是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结合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推行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强化了党的领导和经济组织决策,党管经济、党管一切为工商资本与农村集体经济开展合作提供了总前提,创造了条件、破除了障碍。二是搭建工商资本与村集体、村民之间三方互信桥梁。淄川区在土峪村引进高端民宿品牌“行李旅宿”,建设“咏归川”项目。采取先由区市场化平台公司收购63户民宅使用权,然后再租赁给投资者改建运营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投资者与众多农户一一对接效率低、互信度低的问题。三是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和抵押融资平台。在全市率先搭建起集信息发布、产权交易、资产评估、抵押融资等为一体的信息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和抵押融资平台,健全了区、镇两级有形市场,有序引导土地经营权通过平台流转及抵押融资。目前,已累计完成土地流转交易550笔、9.3万亩,有效地畅通了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和农业的渠道,带动农村资源活了起来、流动起来。

加强党的领导 科学开展问责
锲而不舍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上新水平
完善工商促农机制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积极坚定稳妥推进国企混改
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蕴含与实践路向
善于提炼标识性军事学术概念
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