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公募基金挥别16年保本时代

孟凡霞 刘宇阳 《 人民周刊 》(

    货币基金开启净值化转型后,公募基金打破刚兑的步伐仍在加快。9月20日,汇添富和建信基金旗下两只保本基金公布到期转型安排,这也意味着伴随公募基金市场走过16年的“保本基金时代”终将落幕。保本基金兴衰历程,与投资者风险偏好以及监管导向息息相关,尽管凭借着稳健、避险的投资属性,保本基金一度在震荡市发行井喷,但此类产品刚性兑付的设计原理明显已与资管新规引导理财产品回归净值化管理相悖,保本基金的剧情无疑会以退出告终。落眼未来,公募基金的发展方向在证监会日前召开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中即可找寻答案: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将是公募基金管理人承载的使命。

    最后一只到期产品拟转型

    在资管市场要求打破刚兑、产品趋于净值化管理的背景下,“保本基金时代”也将在16年之后迎来终局。9月20日,最后一只到期的保本基金——汇添富保鑫保本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汇添富保鑫保本”)发布到期安排及转型为汇添富保鑫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相关业务规则的公告。

    公告内容显示,汇添富保鑫保本的第一个保本周期于9月30日到期,但无法为基金转入下一保本周期确定担保人或保本义务人,将不能满足继续作为法律法规规定的避险策略型基金运作的条件,为此,汇添富基金经与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根据《基金合同》约定,决定将该基金转型为非避险策略型的混合型基金。也就是说,保本基金正式谢幕了。

    同日,建信基金也发布公告称,鉴于建信安心保本的第二个保本周期于9月27日到期,因未能符合避险策略基金存续条件,经与托管人协商一致,根据基金合同的约定,将基金转型为建信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而在此之前,存续的另一只保本基金即银华保本增值混合也已在8月召开了份额持有人大会拟转型为银华策略收益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虽然最终由于投票份额占比不达要求,未能有效开会,但有业内人士表示,保本基金退市已是大势所趋,并不影响基金品种的整体走向。

    担保机制风险成退市主因

    保本基金走向终结,但回顾其过去16年的发展,保本基金曾一度成为基金公司、投资者的宠儿。

    2003年5月,我国第一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险增值基金成立。该基金以51.92亿元的首募规模提前结束募集。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基金业史上首只提前结束发行的基金。虽然从产品名称上来看,南方避险增值基金并未冠以“保本”二字,但在产品的设计上的确采用了保本策略,并首次对投资者作出了保本承诺。

    2003年之后的近十年里,保本基金发展不温不火,并未充分吸引大规模投资者的关注。发展的转折点出现在2015—2016年,在经历股市大幅震荡调整期间,投资者对于基金本金的安全性越发看重,避险情绪浓厚。由此,具备安全垫、存在担保机制且较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保本基金备受欢迎。

    彼时,基金公司也抓住了这一需求点,井喷式地发行保本基金。有数据显示,仅2015年新成立的保本基金数量就超过2015年之前的历年总和。2016年上半年,保本基金的新品规模更是达到同期公募基金发行总规模的三成以上。

    然而,规模的快速膨胀也引发了业内的普遍担忧,焦点主要集中在保本基金的担保机制上,即连带责任担保方式。当时,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方式的最终结果是,一旦基金出现亏损,则由基金公司用净资产进行实际赔付。因此保本基金发行得越多,行业风险也越高。

    为了防控风险,监管部门在2016年5月就已暂停保本基金审批,并最终在2017年2月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对保本基金的名称以及连带责任担保机制等提出明确要求。到了2018年4月,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正式出台,要求打破刚兑,并对刚性兑付的产品严格限制后,保本基金退出历史舞台也进入倒计时阶段。

    而作为中国基金业史上早期出现的基金品种之一,保本基金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肯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在编著的《基金》一书中提及,“虽然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保本类产品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即将退出资管舞台,但在当时,保本型基金以低风险的特征成为很多投资者第一次接触基金投资、了解基金产品的一扇门。”

    类保本产品边缘化

    “保本基金时代的结束并不是一种终结,相反,我觉得应该是新的开始。”沪上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如是说。在他看来,未来权益类基金有望成为公募基金市场的主角。

    记者注意到,9月9日至10日,证监会在北京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时提出的12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中,就包括“推动公募机构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另外,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也在近日公开表示要“积极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

    事实上,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实施,除保本基金退市外,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核算的传统货币基金、短期理财债基等“类保本”产品的规模也在有序递减。据中基协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货币基金的规模约为7.4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64万亿元已减少1.21万亿元,缩水幅度达到14%。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数据可统计的107只短期理财债基规模约为4835.8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980.64亿元下降了30.73%。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权益类产品的发展步伐加快。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公募基金数量首次突破6000只。其中混合型基金占比超四成。而从规模变化来看,今年7月,各类型公募基金也全线增长。监管鼓励公募市场发展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权益类产品单月涨幅超过2%。

    在发行市场,今年以来,偏股混合型基金、科创主题基金等产品爆款频出,多只基金首募规模超过50亿元,且部分产品在普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青睐下,规模增长迅速。在工具型产品方面,基金公司加速布局股票ETF,跟踪标的包括宽基指数、行业指数、Smart Beta指数等。

    另外,随着普通FOF再度开闸,养老FOF持续加强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对于基金大类资产配置以及基金投顾的需求也越发旺盛。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坦言,当前A股市场的走势,更加适合做大类资产配置。他表示,在美国过去10年乃至过去30年都是慢牛行情,这时候做仓位的配置所获得的超额收益非常少,通过仓位控制没有超额收益。但是A股目前还是散户市场,市场的波动较大,因此这时做仓位控制会获得明显的超额回报。

公募基金挥别16年保本时代
“稻香村”打造新基因
中国太平:“90后”的传承与创新
中粮一跃成为国际大粮商
“盲盒经济”能火多久
二手电商频繁“异动”
“公益吃货”黑水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