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诞生记

吴东 《 人民周刊 》(

    9月17日,备受关注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在石景山区首钢冰球馆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冰墩墩”和“雪容融”这两个吉祥物诠释了科技梦想与文化情怀。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忍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10件设计方案浮出水面

    2018年8月8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十周年之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征集启动仪式隆重举行。吉祥物全球征集时间为去年8月8日至10月31日。

    为了让更多孩子了解冬奥、爱上冬奥,北京冬奥组委联合教育部,于2018年9月开始在全国中小学中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我心中的冬奥吉祥物”主题活动,利用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吉祥物征集专栏、美术课和主题班会等形式,动员中小学生参与吉祥物创作。

    与此同时,北京冬奥组委也充分动员专业设计机构广泛参与。从2018年10月20日起,吉祥物全球征集设计方案开始进入为期10天的交稿阶段,中外投稿者络绎不绝。吉祥物征集活动历时84天,共收到设计方案5816件。

    按照能够代表国际和国内业界公认的专业水平,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形象景观、品牌管理、传播战略有深入的研究,了解青少年群体特点,具有丰富评审经验的原则,北京冬奥组委邀请并经评委们推选,由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担任评委会主席。评委涵盖了造型艺术、艺术理论、体育奥运、动漫影视、儿童文学等领域,具有广泛代表性和专业性。

    2019年1月7日至8日,北京冬奥组委组织召开由国内、国际18名知名专家和运动员代表组成的吉祥物专家评审委员会会议,对全部吉祥物有效征集作品进行初评和复评。可容纳400人开会的首钢文馆,5816件应征作品整齐码放在上百张白底桌子上。

    通过不记名方式,评委从有效方案中选出100件,进入复评。而复评的主要任务是从100件中选出10件,提交给北京冬奥组委审议。

    “冰墩墩”生在南方

    在吉祥物评审过程中,冰糖葫芦的创意作品入围前十,这就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最初的创意来源。这一作品来自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团队。从最初的冰糖葫芦到最终的“冰墩墩”,他们进行的大大小小修改不计其数,草图上万张,相关文件累计超过100G。

    冰糖葫芦的创意正是出自广州美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刘平云之手,他说冰糖葫芦是他儿时对北京的记忆。

    设计团队在元宵节前一天交出了第二份修改方案。经过短暂但又漫长的10天等待,新的修改意见是保留冰壳的创意,尝试围绕其他珍稀或特色动物展开设计。

    经过无数次的探索,他们的修改重点终于逐渐明朗——被冰壳包裹的熊猫。广美设计团队专门成立了一个资料组,把能收集到的熊猫全部收集,每天都去比对分析,无论是在冬奥组委办公室,还是广美工作间,都贴满了各式各样的熊猫。

    围绕冰晶外壳和流动线条带来的速度感,设计团队又把代表互联网时代的5G概念加入其中,把熊猫头部装饰的彩色光环打造成可以赋能的能量环,让“宇航熊猫”的形象更加饱满丰富。7月初,广美团队得到进一步的指示,对之前并行的三个吉祥物造型设计作出取舍和侧重,专注冰壳熊猫的修改完善。

    随着冰壳熊猫的方案逐渐完善,起名字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当时外国人、小孩子都帮我们起名字,还有文学作者、艺术家等,我们收到了几百个名字。”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高级专家、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者林存真说,要让中国人和外国人读起来都顺口、能理解,理念还要好,更重要的是过得了商标查重。

    北国灯笼映出“雪容融”

    与“冰墩墩”不同的是,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灯笼造型,一开始就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创意。这源于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姜宇帆对家乡年味儿的印象。姜宇帆的家位于小兴安岭深处的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每逢过年,这座小县城都会被浓浓的节日氛围包裹,街巷楼宇间,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是最常见的景象。

    在评审时,中国结和红灯笼的创意入围前十,被确定继续深化修改。但专家们给的意见是“仅保留原创属性,重新设计形象”。这也就意味着,除了保留“灯笼”这一角色属性外,整体形象设计都要从零开始。

    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主任吴轶博说,在前期修改阶段,她每周都要来冬奥组委提交修改方案,在方案“深加工”的7个多月里,她从长春往返北京多达30多次,从首都机场到首钢的“两点一线”成了她在北京最熟悉的路线。

    2月下旬,北京冬奥组委专家组经讨论研究决定,让团队主攻灯笼形象的完善设计。到4月初,灯笼形象已基本确定,吉艺设计团队需要提交完整的文化阐释方案。

    在给这件作品起名时,考虑到与“冰墩墩”对仗,采用了“雪”字对“冰”字,有“瑞雪兆丰年”之意,而灯笼给人以暖融融的感觉,为了体现包容和交流,采用了“容”和“融”字。

    群策群力终结硕果

    在紧张修改的同时,2019年4月12日,北京冬奥组委邀请全国及北京市、河北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的代表,以及运动员、大中小学生和相关企业等社会各界代表对设计方案进行评议。各界代表对设计方案给予了积极评价,提出了修改建议。修改专家组认真整理研究这些建议,对吉祥物设计方案多次组织集中研讨、集中修改,并分别征求了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的意见。

    在吉祥物深化设计和修改过程中,北京冬奥组委多次征求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意见。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从媒体传播、市场开发和形象景观等角度对设计方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体现出了较高的设计水平。

    在吉祥物商标查重方面,北京冬奥组委委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分别对候选方案和吉祥物名字进行了查重。6月下旬起,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对两组吉祥物候选方案启动国际查重工作,也未反映出重大法律和商业风险。

    8月,北京冬奥组委上报北京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吉祥物候选方案,确定了最终方案。与此同时,北京冬奥组委赴瑞士洛桑和德国波恩,向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正式提交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方案。

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同心共筑中国梦
“凤凰”展翅耀神州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诞生记
《药品管理法》修订了什么
科左后旗:生态底线变身发展热线
致敬功勋
谁能获得国家最高荣誉
惊天事业,沉默人生
荣誉是一种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