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赵超 安蓓 《 人民周刊 》(

    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

    9月23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走出了一条彪炳史册的人间正道。

    从1949年到2019年,成就展采用编年体形式,带领观众沿着时光隧道,跟随历史年轮,全方位回顾和感知共和国走过的光辉历程。

    13个五年规划和计划,70年非凡成就

    在展馆的时光隧道中,十几块橙红色主题展板,对每隔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集中展示。从“一五”计划时期首次大规模、有重点进行工业建设,到“五五”计划时期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从“计划”向“规划”转变的“十一五”规划,到指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三五”规划……

    如同一把时间标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3个五年规划和计划,刻录着70年非凡成就背后的艰辛与辉煌。

    70年,探索一条道路。

    成就展中,有一张156项重点工程的行业分布图,绝大多数工程集中在重工业领域,其中煤炭、电力、机械工程占比最高。这156项重点工程,是“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正在推进的“十三五”规划中,有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从深海空间站到量子通信、从5G到高速铁路,这些工程项目凸显战略性和牵引性,代表着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方向。两个五年,两组重大工程,折射的是一个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70年,见证融入世界。

    展馆中,历年广交会会场图片在视频中循环播放。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新中国冲破西方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从此,全球市场得以见证中国制造的巨大潜力。61年后,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在上海拉开帷幕,让世界惊叹中国市场的强大活力。

    进出之间,凸显70年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互动。

    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

    150个第一,70年创新突破

    如果说成就展是一条淌过70年的时间长河,其中标示的150个“新中国第一”就是这条长河中的颗颗珍珠。

    150个第一,勾勒出一个传统农业国家迈向制造大国,进而向制造强国进发的光辉历程——

    轿车,部件多、生产链条长。能否造出自己的轿车,是一国制造业水平的重要体现。1958年,第一辆“红旗”牌轿车研制成功,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写下新的注脚。今天的中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汽车、手机、电视机、煤炭、钢铁等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工业第一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

    进入新时代,“第一”的含金量越来越高:2013年12月,世界最大矩形盾构机研制成功;2017年5月,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2017年6月,复兴号动车组投入运营;2018年4月,世界最薄触控玻璃量产……

    当前,中国已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行列,中国经济正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150个第一,记录一个发展中大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从瓶颈制约成为优势支撑的不凡进程——

    150个第一中的“第一”,是1951年10月官厅水库开工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各领域薄弱的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制约十分明显。今天的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营业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一日千里已不是梦想;光纤宽带成家庭标配,网民规模世界第一;能源、水利、通信、交通,网络覆盖之广、通达之深,令世界惊叹……

    150个第一,见证一个文明古国向创新大国跃升的决心和步伐——

    成就展上,两张图片令人驻足,一张是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开幕;一张是2016年5月,科技界最高规格的三大会议首次同步召开,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

    从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第一台蒸汽机车下线投用、成功冶炼第一炉不锈钢,到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青蒿素、“神威·太湖之光”夺得世界超算冠军、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落成启动、“墨子号”发射成功……2019年1月,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个月背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这是成就展展示的150个第一中的最后一个“第一”。但人们相信,更多的“第一”还会接连不断地被创造出来。

    4个家庭场景,70年民生改善

    成就展通过还原不同年代的家庭场景,让人们回到往昔,看到现在,畅想未来——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年代,一间乡村婚房里,一张土炕、一盏煤油灯、两三件简单家具,几乎就是全部家当。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一户城市家庭内,电视、冰箱、电风扇、缝纫机成了“标配”。进入新时代,走进普通的安居住宅,宽敞的客厅,齐备的家具电器,透出幸福生活。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走进千家万户,智慧家居会让生活更加舒适便利。

    70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矢志不渝——

    成就展上,展出了一张1979年12月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照片。那次会见,首次提出“小康”目标。以此为起点,成就展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从生存走向发展的小康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成就展标注了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设立扶贫日、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等一个个重要节点。40年后,中国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全面小康已近在咫尺。

    70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以贯之——

    “赤脚医生”的医药箱,“的确良”做成的衣服……成就展上,一个个老物件在唤起人们记忆的同时,也通过生活变化的对比,为人民至上的理念写下温暖的注脚。通过成就展可以看到,从“赤脚医生”到全科医生,从消灭血吸虫病到攻坚慢性病,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翻了一倍多;从恢复高考的场景到实施“985”工程的图表,中国正走向高等教育普及化;从实行双休日到启动7天长假,从开放中国公民出境游到出国手续简化,中国人有了说走就走的便利。

    一个国家以人民作为发展的价值尺度,一个政党把为人民服务庄严地写进党章,必然凝聚起最大的共识,激发最强的力量,共同书写壮丽史诗。70年,天翻地覆慨而慷!面向未来,中国人民必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前进。

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同心共筑中国梦
“凤凰”展翅耀神州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诞生记
《药品管理法》修订了什么
科左后旗:生态底线变身发展热线
致敬功勋
谁能获得国家最高荣誉
惊天事业,沉默人生
荣誉是一种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