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加快推动大运河经济文化带建设

北京市委研究室 孙钦军 《 人民周刊 》(

    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历史悠久,河道绵延南北,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组成的中国大运河全长3400多里,纵贯华北平原和江南水乡,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两千多年来,大运河两岸兴建起一座座积淀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镇和码头,滋养着璀璨的中华文明。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视察大运河,对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高度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当前,切实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大运河这条历史悠久、世界闻名、南北交融的经济带、政治带、交通带、文化带和生态带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保护传承利用中国大运河经济文化资源,打造中国大运河经济文化产业带,围绕“中国大运河文化”形成一个水系特色明显、整体规划战略性强、区域协同发展作用突出的经济文化产业带,在世界运河经济中打造标杆性的中国大运河经济文化带,这是一个综合性和系统性的重大工程。当前,在大运河保护和建设上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运河沿线省市在协同性上不够,还没有形成保护传承利用的合力,大运河生态修复还面临严峻挑战,大运河沿岸很多文化设施还存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制约了大运河文化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倾向性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以局部代替全局,突出强调以北京、杭州为起始的京杭大运河,忽视了对大运河整体性的研究和利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作为历史上一条极具影响力的水道,目前江浙段大运河内河水运仍然繁忙,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四个省,流经中国最发达的东部地区,突出强调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利用,同时也要重视隋唐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将现实中的大运河与历史中的大运河都重视起来,特别是要重视推动隋唐大运河水系在推动陕西、山西、河南、安徽等中部地区发展和西部地区开发中的纽带作用,深入挖掘隋唐大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以文化取代经济,突出强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问题,缺乏从大文化观上整体性研究大运河经济文化带建设的战略意义,忽视了对大运河在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内引外联作用,特别是大运河在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发展历史和前景中的作用,忽视了对大运河内河航运作用和南水北调作用的统筹协同。三是以分段取代整体,突出强调沿河辖区内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忽视了对大运河整体规划和开发,大运河沿线地区在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上还没有形成合力,致使大运河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如江苏省率先在中国大运河启动“互联网+航运”,京杭大运河在江苏北部的梯级船闸管理所全面开通“船讯通”业务,用APP解决过闸期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已经实现电子申报、闸费缴纳、待闸信息、通航公告等多种功能,覆盖苏北京杭运河10个梯级的全部闸口,船员无须上岸办理登记缴费手续,就能畅行苏北运河404公里航程,但大运河实现整体通航和信息共享上还面临着艰巨任务。由于运河沿线地区在南水北调供水价格问题上缺乏统筹协同,大运河在南水北调东线建设上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推动中国大运河经济文化产业带的融合式、跨越式和超常规发展,必须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改变思想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协同发展,积极作为,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大运河在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切实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搞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大运河经济文化带长远发展。一是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创新发展理念,跳出运河文化看运河,将大运河的文化内核融合到其他产业形态中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立足中国国情,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战略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制定中国大运河经济文化带长中期发展规划。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站在世界文明史的角度看中国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将中国大运河经济文化带建设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一起通盘考虑,深入研究大运河在文明中心建设中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前景,进一步优化中国大运河沿线国土空间规划布局。三是要进一步创新机制,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大运河经济文化带在推进中国城镇化发展、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一线城市群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重要作用,推动建设一批运河沿线新一线城市,构建大运河城市集群,打造若干富有活力的大运河经济圈。

    形成发展合力,构建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完善大运河管理体制,全面深化大运河管理模式改革,建立规范高效的大运河管理机构,构建统一领导、整体保护、分段主建、分级负责的大运河河长制,统一管理保护开发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强化大运河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二是要重视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建立数字大运河文化数据库,整理研究大运河文脉,摸底建立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对运河沿线规划建设的大运河历史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等进行分类指导、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汉武帝时修建的从长安到黄河的漕渠等运河段的保护传承利用。三是要重视大运河内河通航功能,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对接出海通道,对运河沿线港口和城镇发展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建设,高度重视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和安徽等运河沿线地区内河航运港口的规划建设,对运河通航船只管理实现信息共享,通盘考虑大运河在货物运输、观光旅游、北粮南运、南水北调、军事设施建设和运河生态文明带等方面的规划建设,研究规划大运河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四是要高质量高标准推动大运河经济文化带规划和建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要重视发挥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对推动“四个中心”建设和“一核两翼”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中,将大运河生态环境治理和开发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在海河水系规划治理中把大运河、永定河和白洋淀保护发展统盘考虑,在大运河经济文化带建设中发挥强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大运河经济文化带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大运河沿线地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充分发挥这条千年运河的辐射带动作用,在运河沿线加快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运河沿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三四线城市活力,通过政策引导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产业向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转移,推动运河沿线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科学引导人口迁徙方向,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发挥大运河经济文化带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要论证建立大运河保护传承发展基金,引导大运河沿线的各个城市和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抓住大运河发展大融合、大转型、大升级的历史机遇,实现科学分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好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三是要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快推动运河沿线实现协同发展,构建千年运河品牌,提升中国大运河的国际影响力。大运河纵贯华北平原、三秦大地和江南水乡,大运河沿线拥有密集的城市群、丰富的人口资源、完善的产业群和现代交通体系,中国大运河沿线山水文化、民族文化、宫廷文化、宗教文化、漕运文化、戏曲文化、书院文化、民俗文化、商业文化、红色文化、军事文化等文化形态异彩纷呈,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化产业要素齐全,发展文化旅游互补性强,文化旅游合作的优势非常明显,要研究制定出台产业引导政策推动运河沿线实现协同发展,研究扶持一批沿线5A景区,规划推出一批影响力大的影视作品、文艺曲目等艺术精品力作,挖掘丰富的大运河文化资源,切实讲好大运河故事,打造世界闻名的千年运河旅游品牌。四是要充分发挥运河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好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的平台作用,加强世界运河城市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举办系列文化嘉年华、文化论坛、展览会、电影节等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运河主题活动。

奋力开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局面
忠诚履行职责 强化党内监督
答好新时代答卷要干字为先、实字托底
新形势下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思考
加快推动大运河经济文化带建设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与对策
西亚文明与亚洲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自主发展合作共赢:高等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