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动力,建设品牌强国。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8中国品牌论坛于2018年12月26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改革新动力,品牌新未来”。
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在致辞时强调,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品牌建设不仅关系到微观企业的发展层次,更关系到宏观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加快品牌建设,助力中国制造业实现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再到“世界品牌”的转变。要统筹品牌建设与发展的制度设计,不断优化品牌发展的制度环境;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要强化企业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夯实品牌建设的质量基础;要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增强市场对中国品牌的文化认同;要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化竞争力;要重视媒体对中国品牌的传播作用,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致辞指出,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力水平决定消费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一次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一次次生产力跃升,创造出全新的产品和消费体验,形成前所未有的供给能力,而市场则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由此推动经济发展。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是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是一道必须迈过的坎。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提高“品牌强国”的认识站位;增强“品牌兴企”的行动自觉;强化“品牌为民”的责任担当。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庹震主持开幕式。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徐福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陈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车、伊利、格兰仕、蚂蚁金服、五粮液、京东等近百家知名企业负责人,以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300多人齐聚一堂,围绕改革开放40年品牌发展历程,共商品牌建设良策,共绘品牌发展远景,为“品牌大国”向“品牌强国”跨越聚合力、增动力、添活力。本届论坛还启动编制中国品牌发展指数,公布了“新时代品牌强国计划”新入选企业,同时发布了新书《中国品牌强中国》。
全国政协副主席 辜胜阻
以“三个转变”引领高质量发展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
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品牌运营必须植根于创新?
媒体是传播中国品牌的重要阵地,是展现品牌形象的重要平台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战略抓手,是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客观要求。
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品牌运营必须植根于创新。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够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增强品牌吸引力与感召力,永葆品牌生命力,是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关键。
媒体是传播中国品牌的重要阵地,是展现品牌形象的重要平台,不仅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还会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消费方式,覆盖面广、影响力大。要加强融合传播、国际传播,推进全媒体传播、分众化传播、精准化传播,宣传品牌,呵护品牌,助力品牌,深化社会公众对品牌的认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营造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借助媒体讲好中国品牌故事,运用多种渠道传播“中国企业好声音”,提升中国品牌形象,扩大中国品牌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摘自在2018中国品牌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人民日报社社长 李宝善
让品牌点亮中国
提高“品牌强国”的认识站位?
增强“品牌兴企”的行动自觉?
强化“品牌为民”的责任担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第一,提高“品牌强国”的认识站位。深化对品牌建设的认识,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认识理解,营造全民培育品牌、争创品牌、擦亮品牌、呵护品牌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第二,增强“品牌兴企”的行动自觉。企业是品牌建设的主体。必须大力倡导品质立牌、科技创牌、匠心护牌的企业精神,让品牌意识扎根企业每一个员工心中,贯穿每一道生产工序,渗透每一个价值创造链条,以实际行动回应“国货当自强”的呼声,擦亮更多“金字招牌”,打造更多“百年老店”。第三,强化“品牌为民”的责任担当。要充分认识到,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是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内在要求,是改善民生福祉的根本路径,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然选择。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一直高度重视品牌宣传,致力推动品牌建设。我们将进一步与社会各界通力配合、大力协作,发挥全媒体、多渠道、广覆盖、融合传播优势,扶持中国品牌,服务中国品牌,宣介中国品牌,助力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的中国品牌,让品牌点亮中国!
(摘自在2018中国品牌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党委委员 徐福顺
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品牌
推动品牌建设工作向“加速提升”和“全面引领”阶段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立足自身发展,普遍加强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品牌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二是品牌管理能力明显提高;三是品牌创建路径持续优化;四是品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下一步,国资委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指导中央企业把握新时代新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品牌创建、保护和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品牌建设工作向“加速提升”和“全面引领”阶段迈进。
(摘自在2018中国品牌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 陈钢
加强品牌建设 促进质量强国
质量是品牌的最核心要素,是品牌建设的基石
品牌一端连着生产,一端连着消费,在市场竞争中产生,最终被消费者所认可。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优秀的品牌凝聚了质量、创新、信誉、文化等丰富的内涵,其中质量是品牌的最核心要素,是品牌建设的基石。
一是激发品牌发展的活力;二是营造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夯实品牌发展的质量基础。品牌是一个企业和地区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的集中体现。拥有优质品牌的多少,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改革开放发展中的精神风貌。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会停歇,中国的发展永不止步,中国的品牌建设事业将谱写新篇。
(摘自在2018中国品牌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王一彪
打造科学的品牌评价体系
倡议编制“中国品牌发展指数”,旨在借助国家级媒体平台,聚合国内外专家资源,打造科学、精准、公正的品牌评价指数
编制发布具有国际视野、行业高度和专业水准的中国品牌发展指数,形成示范导向、引领作用、激励效果,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企业参与全球竞争、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指数将秉承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既科学建构模型又精确设置指标,既运用数据分析又精准确立权重,既尊重专家评分又参照公众感受,致力于建立综合、立体、系统、科学、具有前瞻性和包容性的指标体系,每年确立相关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发布研究报告。指数编制过程将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全程监督。
人民日报社将借助全媒体融合传播优势,加大中国品牌发展指数的宣传推广力度,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品牌建设的认知和重视。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张首映
增强品牌竞争力生命力
中国品牌建设既要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也要增强自主创新的勇气底气,努力攻克新技术、创造新业态、拓展新模式
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品牌拥有了更广阔的市场机遇、更有效的打造方式、更快捷的传播路径,同时也面临品牌形象与产品价值不对等、品牌建设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问题,前进之路上任重道远,需要强化认识、开拓思路、着眼长远、久久为功。
一是在参与竞争中增强生命力;二是在自主创新中把握主动权;三是在扩大开放中提高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一鸣
激发自主品牌内生动力
我国自主品牌在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方面异军突起,对全球经济也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品牌无论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上升的态势。我国自主品牌在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方面异军突起,对全球经济也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影响力。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仍属于制造大国而不是品牌大国,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还不强。建设品牌大国、品牌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加快中国品牌建设,第一,要推动实施国家层面的品牌战略;第二,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第三,发挥媒体传播平台的积极作用;第四,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第五,培育大众消费自主品牌的意识。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郑新立
用品牌提升交换价值
我们不仅要创立大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品牌,创造一批工业品牌、服务业品牌,我们还要创造大量农产品品牌
我们不仅要创立大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品牌,除了像中国高铁、中国华为这些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品牌,创造一批工业品牌、服务业品牌,我们还要创造大量农产品品牌。现在,食品质量成为国人最关心的事情。要建立中国食品质量的信誉,首先要建立食品质量标识制度和原产地可追溯制度,落实好有关规定。一家一户不容易建立品牌,要建立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能建立起农产品品牌。
总之,我们要通过企业的努力,通过政府的监管,通过法律、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也通过人民日报社建立的品牌发展指数的评价机制,把中国的品牌建设起来,逐步把品牌价值装到中国人口袋。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雷鸣山
铸大国重器 树大国品牌
在全球40多个国家建设和运行80多个项目,为当地可持续发展贡献“三峡方案”和“中国智慧”
“世界水电看中国,中国水电看三峡。”中国三峡集团切实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在全球40多个国家建设和运行80多个项目,为当地可持续发展贡献“三峡方案”和“中国智慧”,以三峡品牌为代表的中国水电已成为响亮的“国家名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中国三峡集团将实现从“建设三峡、开发长江”到“管理三峡、保护长江”的历史性转变,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为建设美丽长江、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
今后,我们将更加注重三峡品牌打造、服务国家品牌建设,与社会各界携手,为中国品牌增光添彩。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邹磊
走创新之路 塑品牌之魂
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对外开放和主动传播,致力于讲好“中国装备”品牌故事
坚持自主创新,通过产品和技术“讲好品牌故事”。在60年发展历程中,集团加强创新研发,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对外开放,通过合作共赢“讲好品牌故事”。集团从1987年开始拓展海外市场,海外电站装机总容量已覆盖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主动与法马通、道达尔、三菱、日立等企业开展合作,成立6家中外合资企业,提升集团国际竞争力和品牌认知度。
坚持主动传播,通过沟通交流“讲好品牌故事”。近年来,集团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盛会,邀请外国政要、新闻媒体和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到集团访问交流,展示企业实力。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化龙
产品“走出去” 品牌“走上去”
战略目标高效执行、科研创新持续投入,做大国品牌的实践者、行业发展的先行者?
打造品牌,“战略引领”是核心、“品质取胜”是关键、“创新驱动”是保障、“国际化经营”是必然。过去的40年,是中国中车战略目标高效执行、科研持续投入的40年,也是中国中车品牌崛起、金名片打造的40年。
做大国品牌的实践者,中国中车研制的复兴号等多品种系列高速动车组在中国投入运营11年,安全性、可靠性等得到充分验证;做行业发展的先行者,中国中车成功打造出高铁动车这张“国家名片”,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下一步,我们将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战略机遇,不断实现产品“走出去”、产业“走进去”和品牌“走上去”;开放合作、共享共赢,早日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海航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峰
扬工匠精神 做百年老店
当好“实干家”,向世界展示中国品牌形象,传播中国文化力量
中国迫切需要培育和塑造一大批能够在全球市场代表中国形象的优秀品牌。《礼记》有云,“物勒工名,以考其诚”,意为在产品上刻下工匠或工厂的名字以利于追溯质量。
海航聚焦航空运输主业,积极拓展和布局航空上下游产业,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传播中国文化、中国自信。同时,海航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全球开展公益项目100多个。其中,帮助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治疗的“海航光明行”行动,足迹遍布国内外,帮助7000多名患者重见光明。
海航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沟沟坎坎,克服这些困难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关怀。海航发展壮大的历程,是党和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最生动的案例之一。未来,海航将坚定不移继续落实集团“聚焦航空运输主业、健康发展”的战略,当好“实干家”,向世界展示中国品牌形象,传播中国文化力量。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董事长兼CEO 井贤栋
促普惠发展 创世界品牌
把普惠、绿色、服务小微的理念渗透到每个产品和服务中,走出一条“普惠、科技、全球化”品牌建设之路
经过14年发展,蚂蚁金服走出了一条“普惠、科技、全球化”品牌建设之路。
集团培育了诸多深受用户喜爱的品牌。促全球普惠发展,创世界高质品牌。过去几年,集团在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本地电子钱包——当地“支付宝”,令数字技术红利造福更多传统金融覆盖不到的地方。
回顾集团品牌建设之路,离不开开放合作的理念。开放带来生态繁荣,合作带来互利共赢。通过开放合作的平台,集团的普惠金融理念实现更广阔覆盖、更多人受益;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全行业提质增效、共同进步;全球市场拓展更是携手当地合作伙伴,真正为当地带去发展机会,带去普惠价值。
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梁昭贤
强化供需互动 把握竞争主动
不断通过技术创新驱动、效率驱动、管理驱动来打造持续的竞争力?
品牌力是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力,品牌建设需要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品牌知名度。品牌的知名度关乎信息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各种新兴媒体层出不穷,企业应该不断去学习、去适应。
二是品牌的美誉度。美誉度由产品和服务构成,是消费者对企业工作成果客观、公正的评价。格兰仕微波炉做到世界冠军已经整整20年,有足够大的规模、有足够高的效率,有条件给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让所有消费者的劳动更有价值,并不断通过技术创新驱动、效率驱动、管理驱动来打造持续的竞争力。持续满足人民生活美好的追求,这是我们作为中国企业的一个努力方向,更是一个企业必须要履行的职责。
京东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 龙宝正
汇聚优质数据 提供精准服务
“提品质”与“创品牌”对中国的制造与流通而言,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
电商是助力中国品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京东平台积累了海量优质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上游的制造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支持,在帮助品牌企业提高销量的同时,更提升其设计、生产、营销效率。
大量优秀品牌特别是国产品牌不仅占据销量榜的前端,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家电品类中,国产品牌的销售额年均增长超过70%,奥克斯空调、格力空调近年来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超过110%。
未来京东将继续发挥线上企业技术和数据等方面优势,赋能品牌企业,助力其提升数字化能力,并通过在商业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降低流通成本,反哺制造业。同时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维护有利于品牌企业发展的良性商业生态。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张轶鹏
整合全球资源 推动全链创新
用全球资源实现全产业链创新
借力全球平台,与国外品牌同场竞技,展示自身的品牌内涵
伊利打造国际品牌的过程可以分成三步,即夯实品质基础、加强全链创新、借力全球平台。首先,品质是品牌的基础,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品质竞争。其次,用全球资源实现全产业链创新。目前,伊利在大洋洲、欧洲、美洲等乳业发达地区搭建了全球的资源体系,全球供应商遍布34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还积极整合技术、人才等智慧资源,建立了“全球智慧链”。第三,借力全球平台,与国外品牌同场竞技,展示自身的品牌内涵。2017年,伊利集团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由此,伊利也成为中国同时服务夏季奥运和冬季奥运的健康食品企业,成就了中国乳业新的里程碑。
五粮液股份公司原副总经理 彭智辅
丰富产品矩阵 引领消费需求
将时代美学和价值体验融入产品研发?
核心环节坚持非工业化生产,确保完美品质、凸显稀缺价值
创新引领发展,支撑品牌建设。五粮液将时代美学和价值体验融入产品研发,推进以低度化、时尚化、个性化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创新,丰富产品属性维度,引领消费新需求,加强品牌竞争力。
推动结构转换,升级品牌价值。在不断创新酒体与工艺的基础上,五粮液已将100多个品牌梳理精简到40多个,构建五粮液“1+3”产品体系和系列酒“4+4”品牌矩阵,培育出一批10亿、20亿、50亿级的单品品牌。
探索新路径,助推品牌国际化。中国白酒受到“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的热烈欢迎,未来五粮液将加深对海外消费文化的研究,加速构建海外营销网络,深化与国际品牌的跨国、跨界合作,大力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徐工机械总裁、党委副书记 陆川
放大技术优势 打造“单打冠军”
在改革中不断脱胎换骨,在创新中增强发展后劲?
以开放倒逼改革、引领创新
“坚守改革创新”,驱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徐工在改革中不断脱胎换骨,在创新中增强发展后劲,借助全球创新资源为我所用,掌控关键核心技术话语权,提出高端、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大吨位的自主创新战略,锚定“技术领先、用不毁”徐工金标准。
“开放合作共赢”,让中国品牌跻身世界一流。以开放倒逼改革、引领创新,是徐工坚持国际化道路不动摇的核心要义。依靠营销国际化打响品牌中高端形象,徐工获得欧美和亚非拉183个国家和地区市场青睐,并先后建成五大国际研发中心,发起“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携手6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校,合力攻坚中国装备工业“空心化”的瓶颈。
趣头条总编辑 肖厚君
夯实内容基础 传递主流价值
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不应只为迎合受众的偏好,要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给老百姓日常生活或者精神层面带来正向引导
当前互联网内容服务的主流人群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为占据我国人口大多数的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是一个现实课题。趣头条致力于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与新模式,传递有乐趣和价值的移动内容,其用户70%来自中国三线以下城市和乡村。
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要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给老百姓日常生活或者精神层面带来正向引导,需要具备动人心弦、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功能。趣头条将继续深耕中国基层用户市场,打造更加多元化的内容产品矩阵,把最新的资讯和最有价值的内容带到最广大的用户当中去。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专家委副主任 葛志荣
用中国品牌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品牌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理念,探索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用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为品牌赋能
中国品牌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同时也是中国价值的传播者。中国品牌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世界通过中国品牌与中国对话。
第一,要夯实产品品质,巩固品牌基石,矢志提质增效。行业领军品牌在用一流品质为品牌代言的同时,还应致力于树立和不断提升行业整体品质标准,发挥领头雁作用,助力中国经济整体提质增效。第二,要秉持创新精神,优化供给结构,服务消费升级。发挥一流品牌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行业性的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要挖掘中华文化,创新表达方式,赋能品牌建设。让中国品牌成为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生动体现,让中国品牌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 毛一翔
塑央企品质 铸大国品牌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切实增强品牌意识,坚持品牌战略引领,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持续创新?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切实增强品牌意识,坚持品牌战略引领,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持续创新;要建立科学规范、市场认同的品牌价值评价引导体系,为品牌建设提供可量化、可对标的工具;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树品牌、创品牌共识,支持自主品牌建设。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一直以国家关于品牌建设的战略部署为指导和遵循,积极倡导整合品牌公关传播的企业宣传新理念,着力搭建品牌传播平台,推进品牌传播方式创新,积极参与中国品牌日、中国品牌论坛等活动,努力做好央企故事的生动讲述者、自觉传播者。
中国广核集团新闻发言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袁昌红
重自主创新 创自主品牌
通过实践不断丰富中广核品牌内涵。品牌不仅仅是一个标识、一句口号、一个理念,关键是在技术、服务、产品等方方面面具体践行
作为中国大型清洁能源企业,中广核从1978年筹建大亚湾核电站起步,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目前集团总资产近7000亿元,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在运清洁能源控股装机容量超过4700多万千瓦,是我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和全球最大的核电建造商。
在“善用自然的能量”的品牌定位下,中广核经过多年探索与建设,走出了一条特色品牌创建之路。
拼多多高级副总裁 许丹丹
持本分之心 树电商口碑
承担扶贫助农责任是自己的本分,拼多多始终努力探索如何在传统电商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农产品上行问题,让贫困地区的农户有产就有销
拼多多以“拼”的形式,短时间内聚集海量需求,为农产品迅速精准匹配消费群体,并用3年时间发动5万名“新农人”返乡,在全国建立起一个个分拣、包装、物流的分布式中心,成功建立起以“拼”助捐的可持续扶贫助农机制。在扶贫助农之外,拼多多还努力扶持中国新品牌,助力制造业产业升级。拼多多一方面通过精简流通环节,实行工厂直供,大幅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顾客到工厂”模式,消除生产端的不确定性,帮助优质制造企业实现稳定发展。
拼多多一直坚持消费者导向,永远将消费者放在第一位,致力于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目前,平台正基于海量数据开发算法进一步打击假货,保护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
鲁能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 蓝海
强社会责任 展品牌形象
鲁能集团始终把“服务更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作为努力方向,善小而为、善小常为,力争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央企品牌传播
作为央企,鲁能集团以“创造美好生活”为己任,一直认同“品牌建设就是生产力”,并把树立积极负责的社会形象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
目前,鲁能集团累计成立41支共产党员服务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积极投身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开展沿江沿海项目生态整治、“守护母亲河”、湿地公园保护、草原垃圾清理,等等;在扶贫攻坚方面,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开展产业扶贫、捐资助学等活动。
鲁能集团以及国家电网共产党员服务队始终把“服务更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作为努力方向,善小而为、善小常为,力争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央企品牌传播。
红豆集团党委副书记 王竹倩
抓改革机遇 促升级换代
红豆集团抓住改革先机,实施引才、创新、品牌战略。在品牌发展上,启用红豆这个民族品牌,较早实施自主品牌战略,积极打造“三自”企业
红豆集团的发展就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红豆发展的三个关键阶段,都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策、大环境息息相关。
一是从手工作坊到乡镇企业突起。在继续探索和实施品牌创新的进程中,红豆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开发出全棉针织免烫T恤、牛奶丝T恤等新型内衣、面料,红豆一直走在行业科技创新产品前列。二是从乡镇企业到民营企业改制。企业推行了母子公司制、效益承包制、内部市场制、股份合作制“四制联动”,激发了企业内在活力。三是从本土企业到跨国公司嬗变。红豆集团紧紧抓住国家提供的国际化发展机遇,先后在美国、新加坡、西班牙等地设立贸易机构,并于2007年起主导开发了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提供了“一带一路”上的合作共赢成功案例。
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杜国楹
创新茶产业 弘扬茶文化
中国茶叶向世界再出发,走出去的不是原料,而是品牌;不只是产品,更是文化
上市3年来,小罐茶拿下行业零售额第一。在茶叶品牌化方面,我们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把茶叶从农产品转变为消费品,让茶叶标准化、时尚化。我们和世界一流的设计大师合作,通过创新包装形态、打造现代茶具等,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第二,确立“大研发、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全产业链、集合一流资源,对创新和工业化作出战略布局。此外,小罐茶打通市场、研发、加工和种植等环节,推动中国茶叶工业化、智能化、数字化。
今天,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市场消费升级为中国茶叶创造了历史性发展机遇。中国茶叶向世界再出发,走出去的不是原料,而是品牌;不只是产品,更是文化。
稻香村集团总裁 周广军
擦亮老字号 展现新活力
传承创新、“智造”引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把稻香村品牌推向世界
稻香村集团始创于1773年,是中式糕点行业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家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之一。创立至今,集团已经从苏州一家单一门店发展成大型现代化食品集团,在全国拥有9个现代化加工中心、600余家专卖店。
稻香村调整营销通路,以积极开放态度迎接新的营销趋势,已连续多年夺得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糕点类、月饼类销售冠军。2017年,稻香村布局新零售,对线下门店逐步升级改造,通过大数据、智能硬件、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推动“智造”,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为顾客带来更便利的购物体验。
海尔金融保理(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中锡
建“产业投行” 树生态品牌
围绕用户最佳体验,携手各方在价值创造中实现自我价值,实现共创共享共赢
海尔旗下物联网共享金融平台——海尔金控,首创“产业投行”模式,通过“融入产业,升级产业”,打造金融生态品牌。在“人单合一”模式下,海尔金控确定“造血不输血”的产业扶贫方式,为农民提供创业机会与平台。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馆驿镇红星村农民刘某就是受益者,通过该模式,他每亩地盈利提升近30%。
海尔金控以“产业投行”模式打造链式信用生态,建立以合同为基础的信用增值体系,实现从化肥、种植、深加工到销售四维信用经济的闭环,共创共享共赢。“造血不输血”体现了扶贫思维的转变,产业发展则是扶贫的核心。
利亚德集团董事副总裁 朱桑
智能化生产 全球化发展
通过构建品牌,让世界认可中国的视听科技产品品质
作为全球视听科技产品及应用平台的领军企业,利亚德集团业务布局覆盖智能显示、景观亮化、文旅新业态及虚拟现实四大领域。目前,集团旗下有23家国内控股企业、8家国外企业、2000余家经销伙伴、9大生产基地及7大国际营销中心。
集团以科技为支撑,重点布局放在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创新集成服务方面,打通产品生产到应用全链条,形成集文化创意、规划设计、技术制作、商业运营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工作模式。承担了《面向文化旅游新兴消费产业集群的商业模式创新》课题,研究方向包括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景区提升与产业升级、文化兴城与产融联动,为全国多个城市与景区提供展览展示、文旅演艺、展演融合的创新型文化体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