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盛产“国宝”的宋代

张立峰 贾燕 《 人民周刊 》(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国内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现有藏品总量180余万件(套),其中一级藏品8000余件(套)。据梁白泉主编的《国宝大观》统计,全国的博物馆、文物考古所和文保所藏有的一级文物,不下10万件。

    2002年初,国家文物局制定了《文物出国(境)展览管理规定》,要求“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出境展览”。自同年起,国家文物局又先后公布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目录,包括青铜器、书画、陶瓷、玉器、杂项等大类195件(组)一级文物。如果将这195件一级文物视作“国宝”,可能更合适些。

    在这195件“国宝”中,宋代文物有28件。如果将这195件“国宝”放入5000年中华历史长河中去观照,会发现平均每1/4个世纪才诞生1件“国宝”。再考察台北故宫中特别珍贵的26件“国宝”,其中竟有9件诞生于宋代。

    绘画

    北宋初期,“三家山水”代表了山水画的盛况。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画山水惟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如今,通过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轴,正可一窥北宋前期山水绘画的雄浑气象。

    这件纵达2米、横逾1米的大幅巨画乍一展开,北方山水气势磅礴、险不可攀的妙景即入眼帘,正面高耸的主峰扑面而来,给人以险绝的感受。苍浑的“雨点皴”,忠实地再现了北方山石的坚硬奇峭以及山峦的险峻雄伟。山涧石缝中用浓墨逼出一线白泉直落千仞,极富动感。徐悲鸿先生曾高度评价此画:“中国所有之宝,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

    宋代绘画有着诸多开创,尤其是徽宗时期。赵佶酷爱书画艺术,他不仅自己创作书画作品,还组织编撰《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和《宣和博古图录》等,记录徽宗宣和年间内府收藏的书画等珍品古董。此外,赵佶主持的皇家画院,史称宣和画院这一时期诞生了两件光耀古今的长卷画作,一为《清明上河图》,一为《千里江山图》。

    徽宗时期的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口远超百万,是12世纪这个星球上的超级大都会。张择端以纪录片式的横卷构图手法,为我们定格了东京城那多姿多彩的建筑、商业、手工业、交通、民俗、器物等翔实图像。《清明上河图》是都城汴京繁盛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的写照,堪称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

    宋室南渡,画坛又呈现出一派新气象。典丽、秀润的院体绘画和遍及文人士大夫的文人画成为一时风尚。此外,还出现了介于院体画与文人画的“中间”性质的画家和画作,其代表莫过马和之的《赤壁后游图》。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将马和之列入御前画院十家之首,“高、孝两朝,深重其画”。他极善于将文学题材融入绘画创作,除了表现《诗经》篇章的《毛诗图》系列,马和之还取材苏轼的《后赤壁赋》,创作了《赤壁后游图》卷传世。

    书法

    从大文豪苏轼身上,可以联想到他同样极为出色的书法成就。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陷于神宗年间新旧党争,因此被贬到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作。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苏轼一家六口到达后生活困难,在给秦少游的信里他说:“初入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在一个“僻陋多雨、气象昏昏”的寒食节,苏轼写下了这篇《黄州寒食诗帖》,发出了苍凉多情的人生之叹。

    诗帖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继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后,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在诗帖后题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黄庭坚的题跋是很符合当时书法风气的。在苏轼活跃的熙宁、元丰年间,宋人变革了书风,从单一学习“二王”帖札改为学习唐人,尤重颜鲁公(颜真卿)之书。书学颜体,是仰慕他“临大节不可夺”的精神。苏轼曾说:“凡书像其人。”即认可“人品”与“书品”的统一。学颜体书的,也多是些“有志于天下”的人物。

    苏轼等人还在书法上强调“尚意”,即崇尚笔墨之外的意趣。宋人认为,书法的韵致充分表现在“平淡”“简易”和“含蓄”之中,而“行书”最能表现此等境界,所以宋人极重之。

    蔡襄的《自书诗卷》可谓宋代行书的典范之作。蔡襄是宋代颇有发明政绩的官员,他曾在泉州主持建造万安桥,在建州主持制作武夷“龙团”茶,《茶录》《荔枝谱》在后世都是影响极大的学术专著。蔡襄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蔡襄写就《自书诗卷》时年约40岁,反映的正是他书法艺术成熟时的风貌。《自书诗卷》中11首诗写得自然流畅,开始为行书中夹带楷书,往后越写越酣畅,书法亦逐渐变为行草。最后兴致所至,挥洒自如,成了小草。因属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而用笔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功力。

    瓷器

    2017年10月3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2.94亿港币成交,刷新了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这次拍卖也再次向世人宣告宋代瓷器那“无与伦比”的价值与地位。

    汝窑又称汝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专门烧造宫廷用瓷。由于汝窑为宋宫廷烧制瓷器的时间很短,汝瓷传世极少,到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之叹。迄今为止,宋代墓葬中没有发现一件汝瓷,这与汝瓷作为宫廷用器,严禁流传民间有关。汝瓷原本深藏禁宫,被历代统治者视为珍品,清末八国联军入侵以后才开始流出宫外。如今,汝瓷传世者不足百件,仅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等几个著名的博物馆和极少数收藏家手中,弥足珍贵。

    珍藏于台北故宫的“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是台北故宫十大国宝之一。存世汝瓷表面多有“开片”纹,唯独这件水仙盆釉色匀润,通体无纹,越发显得素雅端庄,为传世仅有。“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器形简约,纯以釉质取胜,色若天青,充分展现了宋代制瓷工艺对于质如美玉的无上追求。整件瓷器不过分追求人工附加装饰,浑然天成,颇能体现宋人提倡的含蓄之美。

    从釉色上看,宋代瓷器可分为青瓷和白瓷两大类。如果说汝窑达到了宋代青瓷烧制技艺的巅峰,那么定窑就代表了宋代白瓷烧制的最高水平。北宋“定窑白瓷婴儿枕”,以孩童的造型为枕,瓷枕表面釉色莹洁滋润,白如羊脂,质露如玉,实为佳品。

    汝、官、哥、钧等宋代名窑都以釉色取胜,唯有定窑还以刻花、印花见长。瓷枕的婴孩背部刻有繁密的缠枝花卉纹,锦垫周围又作云螭等纹饰,图案具有浅浮雕效果,是宋代瓷雕塑中的上乘佳作。

    在“台北故宫”曾经遴选出的“十大国宝”中,宋代竟有4件,可见人们对宋代文物的钟爱之情。

    每一件宋代“国宝”展现的都是古代艺术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格调,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和历史风貌。对于欣赏者而言,每一件宋代“国宝”都具有难以言表的无穷魅力,可以直达人的内心,浸润之、洗礼之。

    宋,虽然不是我国古代国势最为强盛的王朝,但它在文化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对于华夏文明具有重要的牵引与凝聚作用,使其无愧为我国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时期。

李大钊的文化观
盛产“国宝”的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