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KTV“雪上加霜”

本刊记者 张配豪 《 人民周刊 》(

    你有多久没进过KTV了呢?昔日活力四射、青春满溢的KTV,如今却开始被舆论调侃为中老年群体的娱乐场所。近日一则删歌公告更是让原本一片萧条的KTV市场雪上加霜,而删歌的背后也引出版权收费乱象。

    遭遇侵权风波

    近日,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以下简称“音集协”)发布《关于停止使用部分涉诉歌曲的公告》,通知KTV设备和系统服务商(VOD)及KTV经营者删除非音集协管理的部分作品,“本次通知删除的6000多首歌曲,除了极少几首流行曲目外,大部分年代久远点击率不高,对KTV曲库的广泛性的基数影响有限”。据资料显示,音集协成立于2008年5月28日,是经国家版权局正式批准成立的我国唯一音像集体管理组织,依法对音像节目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实施集体管理。

    据音集协方面提供的歌单显示,本公告涉及的6609首音像作品中不乏邓紫棋的《泡沫》、陈奕迅的《十年》《K歌之王》、周杰伦的《告白气球》《算什么男人》等K歌金曲,不过它们大多只是属于某唱片公司或某节目中的一个版本,这些公司有英皇娱乐、广州新时代、天浩盛世、丰华唱片等;还有一些歌曲版权出自热门综艺节目,包括《中国好歌曲》《中国新歌声》《中国之星》《蒙面歌王》《蒙面唱将踩踩踩》。

    音集协副总干事马继超解释,之所以要下架这6000多首作品,是因为这些作品的权利人均非音集协会会员。他们的权利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公司已经陆续向KTV经营者提起侵权诉讼或者即将提起侵权诉讼。如果不下架,KTV经营者可能面临诉讼赔偿费风险。以往,KTV的经营者也的确有被“碰瓷”的情况:没有加入音集协的权利人,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向各大KTV经营者发起诉讼,以期获得远高于作品实际价值的商业利益。这严重影响了KTV行业的发展。

    多家KTV经营者表示,自己曾依规与音集协签署授权,每年向音集协上交版权费,但KTV仍然每年都会遇到侵权官司。根据协议,KTV向音集协交了版权费,后续关于其他权利人对KTV的诉讼,均由音集协出面解决。

    “下架此6000多部音乐电视是音集协启动KTV曲库正版使用的第一枪。下一步,音集协将进一步查实侵权作品,同时增加授权作品数量,让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进入音集协管理的曲库系统。”马继超说,音集协将颠覆传统的“上门谈判+维权诉讼”的卡拉OK收费手段,剔除所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压低收费成本。

    引出版权收费乱象

    值得一提的是,音集协在发布删歌通知的同时,还发了3则公告《关于<著作权许可合同>作废的公告》《终止委托天合文化集团著作权许可收费资格的公告》《关于版权许可工作证作废的公告》,而这些公告都指向了一件事——解除与天合文化集团长达十年的合作关系。

    在音集协与天合文化纠纷的背后,KTV版权收费乱象也浮出水面。音集协的官网上列出了按照地区不同的收费标准,其中2018年的标准为,北京、上海为11元/天/终端,浙江、天津、广东为10元/天/终端,河南、湖北为8.3元/天/终端,最低的为宁夏、新疆等地,为8元/天/终端。但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这一收费标准未能落地,版权收费过程中几乎没有固定标准,存在明显灰色地带。而除了音集协与天合集团以外,不少非音集协会员也会单独收取版权费。不少相关从业人员都呼吁确定一个合理、透明的版权收费标准。

    据天合文化集团官网资料显示,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受音集协及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共同委托成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代收卡拉OK版权使用费机构,开展卡拉OK版权使用费收取和交付提供服务,目前旗下在全国各地有30家子公司。

    音集协在公告中表示,天合文化集团在开展卡拉OK著作权许可费收取业务中存在严重违规违约行为,音集协已对天合文化集团及各子公司提起诉讼,同时解除双方的委托关系。

    音集协方面称,近年来,天合文化集团拖延向音集协结算版权费,导致音集协无法向权利人及时分配版权费,最长近一年半时间没结算版权费;不按照合同约定使用音集协账户、开具音集协发票;收费信息不透明、逃避音集协监督;通过隐蔽方式变相分流版权费等。这些行为导致了市场乱象,抹黑音集协市场声誉,直接损害了权利人和使用者利益。

    对此,11月6日,天合集团公告中对上述内容予以了否认,“天合文化集团与音集协合作十年,足额上交版权费十几亿元,在为广大会员单位带来商业回报的同时也给广大卡拉OK经营者解决了实际问题,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和谐稳定。”截至目前,上述纠纷尚未有结果。

    行业亟待转型

    实际上,面对着本就人流日趋稀疏的真实生存处境,现在还被要求下架这么多“侵权”歌曲,传统KTV的日子看起来更不好过了。

    2015年2月1日,钱柜北京朝外店关门歇业,引起业内震动。这个1989年创立于台湾的知名KTV连锁此前已经先后关了首体店和雍和宫店,而今朝外店也宣告阵亡,倒在了距离大年三十还有两周的时刻。钱柜主打高端路线,被视为大陆传统量贩KTV的鼻祖,它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也是大陆整个传统KTV行业的缩影。在钱柜断臂求生的同时,一波持续不断的关店潮在全国范围内蔓延,传统量贩KTV要么关店续命,要么彻底倒闭,无论规模大小,几无幸免。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曾后来居上一度在业内领先的大歌星,因为盈利能力始终没有起色而变成了万达集团中鸡肋一般的存在,于是就在钱柜朝外店关门5个月后,随着王健林一声令下,大歌星将旗下的将近90家门店或关张或转让,彻底退出了传统量贩KTV领域。

    不断上涨的租金和歌曲版权费支出、走高的人员薪资福利成本、不低的设施保养费用、曾经团购大战对价格的压制,这些都越来越成为传统KTV的“不可承受之重”。

    收费标准也映射出行业的衰落景象。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KTV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KTV市场价格在不同地域和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收费,按照最标准的大、中、小三种包厢的平均价格来看,2014年整体上包厢的价格在141元/小时左右;2015年下降为100元/小时;到2016年,价格跌至85元/小时;2017年价格依然持续下滑。

    与此同时,如唱吧麦颂这样的新兴KTV连锁品牌正在步步为营。据了解,成立于2014年的唱吧麦颂目前在北京的门店数已超60家,全国更是突破了300家。不同于一些空间浩大、包间众多、充满着浓浓土豪气的传统KTV门店风格,唱吧麦颂走的是被称为“小快灵”的商业模式。另外,如电话亭式的迷你KTV如今正悄然遍布在商场、电影院等商业热点区域。想唱就唱,唱完就走。与传统KTV相比,这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自主休闲娱乐方式,利用人们在逛街、等待间隙所产生的消费场景,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群体消磨碎片化时间的“神器”。

    在消费方式日趋多元化的时代环境下,传统KTV行业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否则极有可能面临衰退乃至消失。

房企迎来“裁员潮”
KTV“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