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8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论坛以“共建 共融 共享”为主题,汇聚社会合力,助力攻坚克难,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机关报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从河北张家口崇礼区云顶滑雪场到北京新机场建设工地,从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到河北白洋淀旁的雄安新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实地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他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果断提出的这一重大战略,充分体现出了党和人民领袖的强烈使命担当、深邃战略眼光和高超政治智慧。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大地的生动实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京津冀协同发展思想创造性提出了中国特色首都治理体系和区域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京津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也非常突出。首先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2016年河北省人均GDP为42736元,仅为北京的37.3%、天津的37.1%。北京已进入后工业社会,天津处在工业化后期,而河北的多数城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或初期阶段。其次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严重。2016年,京津冀区域常住人口1.12亿人,占全国的8.1%;其中北京、天津人口高度聚集,人口密度分别为1324.2人/平方公里和1307.6人/平方公里,均为河北省的3倍以上,生态环境不堪重负。与此同时,北京也正面临着严峻的“大城市病”困扰,人口集聚、交通拥堵、生态恶化、资源紧张等,已成为北京建设大国首都的瓶颈制约。京津冀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区域发展的症状,折射了城市治理能力不足的现实。
京津冀三省市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有天然的合作优势。三者握手连心,优势互补,一方面有利于在更大空间范围内优化北京的城市功能布局,疏解非首都功能,通过与周边区域的功能分工,破解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城市病”治理模式与路径。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京津冀三地各自的比较优势,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既是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与突破,又通过京津冀区域治理水平提升,为全国其他区域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筑梦京津冀,共谱新华章。千年擘画,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