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血与火的淬炼 生与死的突围

——记安徽蚌埠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张劼

李光明 《 人民周刊 》(

    “我打头阵,你们都不要跟我抢!”

    “光彩小区A区2栋1单元402室,嫌疑人想自杀,买了液化气和汽油,扬言要引爆居民楼!”2016年1月5日,已经下班的张劼听到警讯,马上又返回特警支队。

    这栋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经开区的居民楼总共有48户家庭,约200多户居民,一旦嫌疑人引爆液化气和汽油,后果将不堪设想。考虑到情况的危急,现场指挥部成立了特警突击攻坚小组,由张劼、李龙、石磊等五名队员组成。

    “我第一个上吧!”石磊自告奋勇。“不行!你5月份就要结婚了,还是我打头阵吧,你们都不要跟我争了!”作为当时特警支队一大队二中队的队长,张劼把石磊拦了下来。

    经过反复侦察,张劼发现嫌疑人把门窗用钢板和木条牢牢钉死,又在外蒙上厚厚的塑料罩子。透过窗户缝隙,张劼看到屋里的确有大量的液化气瓶和汽油桶,嫌疑人站在死角处,很难用狙击枪射到。张劼等人脱掉厚重的防护服,潜伏在402室的阳台,随时准备突击。

    20时许,嫌疑人的情绪突然暴躁起来:“你们不要进来,进来我就炸死你们,我谁也不想谈了!”此时已经潜伏在402室阳台的张劼等人甚至闻到了液化气的味道,情况万分危急,现场指挥部果断下达了强攻的命令。

    张劼和李龙等人对阳台门进行破拆后,张劼首先钻进了房间内。看到嫌疑人在弯腰引燃汽油桶,他一个箭步冲上去,将嫌疑人拦腰抱住、手锁死。可就在张劼扑倒嫌疑人的一瞬间,一根在汽油桶旁的棉布已经被点燃。爆燃还是发生了,张劼和紧随其后的队员被气浪掀倒,屋内顿时火光冲天。

    消防水枪随后将大火扑灭,几位队员在客厅发现了和嫌疑人躺倒在一起的张劼。据李龙回忆,当时张劼的气息已经很微弱了,但是他仍然死死地按住嫌疑人。

    “醒着是不怕疼的超人”

    张劼在第一时间被送到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病人的面部、头颈部、后背及四肢大面积重度烧伤,呼吸道也受到严重灼伤,必须马上手术切开气管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听到大夫的诊断,张劼的母亲瘫倒在地,几近晕厥。

    在之后的三天里,张劼游走在生死边缘。父亲张留成两次收到医生下达的病危通知书,同样身为警察,他虽然痛心,但却无比镇定,他坚信儿子能够醒过来。

    “生命体征平稳,命算是保住了。”听到医生的这句话,所有人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可是此时的张劼全身烧伤面积达30%,浑身炭黑、血肉模糊,甚至连嘴都张不开。“他就像一个烂桃子,摸一摸他,感觉皮和肉都会随手被带下来。”张留成回忆道。

    为了接受进一步治疗,张劼在2016年1月12日被送往上海瑞金医院。转院的那天,在医院的大厅里,张劼的队友列队为他送行。很多群众自发前来为张劼鼓劲:“张劼,加油!”“张劼,等你回来!”此时的张劼已经恢复了意识,但是还不能讲话,他只能缓缓地伸出右手,向大家竖起大拇指。

    在瑞金医院一个半月的治疗,是张劼最难熬的一段时光。一次次疼痛难忍的植皮,一台台撕心疼痛的手术,张劼却从来没有喊过一句疼,没有掉过一滴泪。“张劼醒着是不怕疼的超人,只有睡着的时候才会呻吟。”张留成心疼地对记者说道。

    “我要尽快恢复体力”

    离开瑞金医院后,张劼辗转多家医院进行治疗。在这1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张劼经历了14次手术。“现在我身体上的疤痕已经趋向稳定,身上的植皮一次性存活,功能也大部分恢复。”张劼对记者说。

    2016年11月20日,张劼开通了微博。在他的微博里,你看到的是一个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阳光青年:发手术的进展、晒锻炼的成果、与网友频繁互动……常人很难想象张劼是怎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能将心态调整得如此积极向上。

    那时的张劼刚从瑞金医院转到上海武警医院。在武警医院的卫生间里,张劼第一次看到烧伤后的自己。“说没有感觉是假的,肯定是失落的。”张劼回忆那时的自己,“毕竟前后的差别太大了,我都不认识自己了。”可是天性乐观豁达的张劼并没有让这份失意持续太久,很快他便给自己定下目标:“我每天都要出门去散步,强迫自己去面对别人。”“刚开始出去,回头率挺高的,自己的心情也是五味杂陈。不过我告诉自己,一定要适应。‘鬼门关’都闯过来了,这点事情还能难倒我?”

    现在,张劼已经回到了队里。“有什么职位我就干什么职位。”张劼说道。在前段时间队里准备全省技术大比武时,张劼每天都跑到队里去了解队员的训练情况,甚至亲自下场指导。为了尽快重回工作岗位,张劼在病房里就做起了俯卧撑,“现在一天可以做700个,我要尽快恢复体力,努力把腹肌捡回来。”张劼信心满满。

    张劼被人们誉为警队中的英雄,他却认为自己只是尽了一名人民警察应尽的义务。“警察的群体里从来不缺英雄。人民警察为人民,我们要对得起身上的这身警服!”张劼目光坚定地说道。

    对待群众,他有一副热心肠

    家住蚌埠市龙子湖街道的杨阳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全身僵直,从18岁开始就卧床不起,母亲辞掉工作在家照顾他,仅靠父亲打零工维持家用。得知情况后,张劼带着中队民警与杨阳家结对,开展帮扶。8年来,张劼与杨家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为保持担架平衡,下楼梯走在前面的张队长双手举过头顶撑着担架的情景,我至今难忘。”杨阳的母亲说,为了给杨阳办身份证、办低保,在杨阳无法走动、派出所照相器材无法移动上门的情况下,张劼带领特警队员带着担架上门,把杨阳送到派出所办证。

    蚌埠市特警支队是该市处突维稳的专业力量,负责全市的反恐防突和重特大治安事件的处置工作,担负急难险重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治安巡逻防范等任务。在日常巡逻防范中,张劼要求队员把服务群众作为重要工作,让群众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有困难就能找到警察。

    一次,蚌埠市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在蚌埠市怀远县与淮南市交界处的山林间有一个特大赌博团伙,严重威胁群众的生活和安全。接到任务后,张劼换上便衣,多次穿梭在山林里侦查,摸准了赌博窝点,之后带队一举捣毁,还了群众安宁。

    “群众的需求,决定了我们警察的行动。”担任蚌埠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后张劼要求,大队民警要真正树立起“必须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必须严格按制度办事,必须全力办好每件事”的思想,多进社区,走到群众身边,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真正从“警民一家亲”中得到实惠,享受平安和谐。

    对待同事,他有一颗真诚心

    张劼受伤送医抢救的时候,特警队的同志们都赶到医院守护张劼。当时在场的护士说,病房内外掩面而泣的很多都是特警小伙子们。

    一张纸上歪歪扭扭写着6个字——永远的二中队,这是张劼写下的。张劼伤情有所好转时,二中队的同事们去看他,大家都舍不得走。还不能说话的张劼就拿起笔颤颤巍巍地写下这6个字,同事们才哭着离开。

    蚌埠市特警支队一大队二中队被称为蚌埠特警的“尖刀中队”,在张劼的带领下战绩卓著,获得了许多荣誉。

    “尽管每次急难险重的任务,张队都是冲在前面,但是,在评先争优的时候,张队总是躲在后面,把荣誉留给兄弟们。”特警李龙说,张劼定下了一个不成文的约定,遇到紧急情况时共产党员先上、队长先上、结了婚的先上。如此一来,每次冲在前面的就是他了。

    特警队员刘冰冰说,他父亲查出鼻腔恶性肿瘤,作为家中独生子的他乱了方寸。张劼开导他、关心他、帮助他,联系上海的同学,为他父亲就医提供方便和帮助。

    女特警祁颖说,新招录的女特警初入集训队时,每天10公里的武装越野是她们最难过的一道关。当时,跑完10公里的张劼总会折返回来喊着口令带着她们跑完全程。慢慢打开了困扰她们“女警比不过男警”的心结,10公里武装越野很快就顺利完成了。

    特警们都说,张劼更像是兄长,时时关心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这份情谊真挚而又无私。

    对待家人,他传承英雄基因

    张劼有一个温馨而幸福的家。妻子是小学体育教师,女儿就要读小学了。父母都已退休,安享晚年。而张劼抢救期间的两张病危通知书,让这个原本安宁温馨的家庭承受了巨大悲痛。直到第3天,张劼从死亡线上挺了过来。父亲张留成才稍稍缓过神来。

    “我那时想,因为我是一名警察,张劼选择了当警察,这到底错没错?”张留成说,然而张劼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是人民警察的职业荣誉感和崇高的责任感给了他舍生忘死的信念。

    一对父子,两代英雄,英雄的基因就这样传承了下来。

    因为受伤,张劼有了更多时间与父母、妻子、女儿在一起,享受到从警16年来从未有过的家庭快乐。

    但是,张劼不愿留恋在小家庭的快乐之中。一年多来,张劼积极治疗,坚持锻炼康复,他要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为广大群众守护平安、营造幸福快乐的和谐环境。

毕生心血筑“天眼”
血与火的淬炼 生与死的突围
大漠·梭梭·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