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双一流”:引导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

刘旭 陈志文 《 人民周刊 》(

    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委联合公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记者注意到,8所在京高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名单,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里,有21所在北京。云南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三所非“985”高校从原“211”高校中突围,进入一流大学建设名单。

    根据官方公布的名单,入选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42所高校分为A、B两类,A类有36所,B类有6所。

    原“985工程”大学都顺利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原“211工程”大学都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次一流大学名单里,云南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三所非“985”高校从原“211”高校中突围,位列一流高校建设名单。

    北京共有8所高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均属A类。与此前39所“985工程”院校相比,新疆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3所高校跻身一流高校建设B类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有95所,其中21所在北京,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市属高校中,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入选。

    建设“双一流” 不搞终身制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此为“双一流”由来。“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

    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此前介绍,“双一流”建设不是“211工程”“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

    入围此次的“双一流”名单是否就一劳永逸了呢?三部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

    建设过程中,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

    建设期末,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期末评价。

    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三部委相关负责人还就一流大学为何分成A、B两类进行了释疑:“这样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不申报不推荐  中央地方一视同仁 

    据介绍,此次遴选认定不组织高校申报,不需主管部门推荐,专家不直接对某一高校是否纳入“双一流”建设范围作出评判。认定标准对所有高校一视同仁,不区分中央高校、地方高校,最大程度保证遴选的公平公正、开放竞争。

    同时,遴选认定引入了4类国内第三方评价,包括人才培养类、学科水平类、贡献奖励类、政策导向类。

    三部委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

    首先,综合考虑有关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

    其次,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特别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酌情参考国际评价,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区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

    最后,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随之对应产生了拟建设学科。

    引导高校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一直被社会各界诟病。虽然有些说法是偏激的,并不准确,大学生多了,自然不能绝对比较其含金量,但千校一面的现状,却是客观事实。教育部门从2006年前后,一方面给扩招刹车,一方面就高调强调质量建设,并出台一系列措施控制质量,甚至硬性规定,在某专业就业不好的前提下,会停止或缩减该校该专业招生计划。但种种措施,收效并不明显。

    如果说以前在质量的要求上,还只是大棒——提要求,甚至惩罚高校,那么双一流更像胡萝卜,引导高校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一流学校必然是建立在一流学科的基础上的。此次双一流,无论是一流高校还是一流学科,都突出了学科建设的要求。即便是双一流大学,也都需要落实具体重点建设学科,要求把经费落实在具体学科建设上。这些本质上都在引导高校检讨自己的优势与特色,而不是什么专业学科都去做,都去建设,这显然是对过度综合化的一次调整,一次对高校的重新塑型。

    此次引导效果应该说立竿见影。2016年年初,兰州大学停办教育学院就是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开始重新定位塑型的一个典型事件。举办教育学院是近20年综合高校的一个热点,兰州大学举办10余年后,其相关学科排名却难以和同一个城市的地方高校——西北师范大学相比,只能放弃。2016年下半年,包含清华北大在内的175所高校共调减停办576个硕士点博士点,其中浙江大学一举取消30余个,其中包含8个博士点。为了响应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在办学方向上,高校纷纷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大规模调减、收缩。清华北大讨论多年的大类培养也开始全面实施。清华大学2016年公布,全校49个专业归并为16个大类培养,并在16个大类学科中,设立首席教授,制定学科发展计划。

    这种指导思路,也给原来没有机会入围“211”“985”的高校一次重要的突围机会。对于一些学科单一、但特色明显的高校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逆袭机会。在此次公布的名单中,数十所非“211”高校入围双一流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些高校入围,无一不是学科优势。

    当然,国家层面双一流入围高校与学科都有限,但此次双一流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引导。在国家双一流政策的引导下,据不完全统计,20余个省市已经出台配套的计划,部分省市版的双一流已经开始实施,估计最后地方投入的总和将显著超过国家的投入,这些都将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莫大的推进作用。

国内要闻备忘录
巡视检查匡正用人风气
“双一流”:引导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
让慈善在阳光下运行
国际要闻备忘录
世纪飓风重创美国
新加坡首位女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