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德化瓷 中国白

白宪波 徐长选 王敏 《 人民周刊 》(

    德化瓷业从唐代开始延绵千年而不衰,得益于它的精工细作、实用美观以及“外销瓷”的自身定位。

    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不断涌现的杰出人才缔造了德化辉煌的瓷业历史。德化瓷业从唐代开始延绵千年而不衰,得益于它的精工细作、实用美观以及“外销瓷”的自身定位。

    中国白瓷甲天下,而中国的白瓷当中,又以德化白瓷为最。其胎质比其他的陶瓷更加致密,晶莹剔透,可以清晰地看见其反射倒影。这种胎质的成型离不开原料的严格把关,德化白瓷一定要选用德化当地的高岭土,这种土的黏性相对较大,可塑性也比其他的土壤好,容易塑造出各种形状。由于德化白瓷飘逸轻灵的特点,使其在进行艺术表现时能够有效地将动与静结合起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德化窑的发展

    德化窑创烧于唐代,规模很小,烧造时间也很短。唐代时德化窑已使用龙窑、垫饼等装烧工艺,不见匣钵等窑具。产品均为青釉瓷器,器物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器形有壶、罐、碗、洗等。宋元时期德化窑产品以青白瓷为主,白釉次之,同时还有少量青绿、青灰、褐黄、褐黑、酱釉等品种。器形与同时代的其他诸窑无异,均为日常生活用品。宋元时期德化窑已经成功创造了分室龙窑,这种被当地人俗称为“鸡笼窑”的窑炉一直延续到近代。

    宋元时期德化窑的烧造工艺有了质的突破,托盘、托座、垫钵、垫圈、对烧等窑具和装烧工艺普遍使用。明代德化窑开始使用阶级窑、桶形匣钵等,它们的使用为明清时期德化生产的“奶白如凝脂”的白釉瓷器奠定了技术基础。明清时期,德化窑产品不但质量上乘,而且种类丰富,器形繁多,白釉、青花、五彩应有尽有。日常生活用品、雕塑陈列用具、文房杂器,无一不备。

    德化白瓷的地位

    德化窑以白瓷著称于世,在中国瓷器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我国白瓷创烧于北朝时期,以范粹墓出土瓷器为代表。唐代,我国白瓷以邢、定二窑为代表,是我国白瓷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宋代,我国白瓷生产进入第二高峰期,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白瓷继续烧造外,青白瓷成为这一时期我国瓷业的大宗产品。

    元明以后,景德镇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瓷业中心,传统意义上的名窑如定窑、建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官窑、钧窑等逐渐衰落,德化窑能在这一趋势下与景德镇窑齐名,实属不易。德化白瓷胎骨洁白,釉层纯净,色泽温润,既有别于白中泛黄的定窑白瓷,又有别于白中泛青的青白瓷,使人一望便知。

    德化白瓷其釉色最为迷人,有“乳白”“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鹅绒白”“乳油白”“婴儿红”等多种叫法。

    德化白瓷器形优美,不少造型来自于经典的金银玉石器,此外德化白瓷还塑造了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和仿生品。其中仿生品以动植物为主,多为日常生活用具和文房杂器,如海棠、荷叶、枫叶、玉兰花、瓜果、狮、象、螃蟹、鹤、鸭等,既具实用功能,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德化白瓷按功能划分,可分为日常生活用具、雕塑人物、陈设供器、文房雅玩四大类,以雕塑人物最具特色。除佛教人物如观音、达摩、如来、弥勒、罗汉外,还有民间信仰诸神如福德正神(土地)、文昌帝君、关帝,历史人物如李白等。其中观音数量最多,他们或立或坐(卧),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德化白瓷装饰精美、技艺精湛,集模印、堆塑、刻花、镂空等于一身。常见纹饰有八卦纹、凤鸟纹、连续回纹、蕉叶纹、莲瓣纹、梅花纹、松竹纹、牡丹纹、龙虎纹、鹤鹿纹、八仙纹、如意纹等,寓意吉祥、耐人寻味。

    德化的瓷塑艺术宗师

    德化涌现出了一批能工巧匠,明嘉靖、万历年间的一代宗师何朝宗就是其代表人物。

    何朝宗,德化县浔中镇后所村人,主要生活于明万历年间,是明代德化著名的瓷塑家,擅长观音、达摩、文昌等佛道人物的塑造。其作品形体厚重、精雕细琢、形神兼备,代表了德化瓷业的最高水平。

    何朝宗所塑造的人像,与明代追求宁静简约的风格趋同,手法简练,造型古朴,格调隽永。他的作品,善于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构思造型,比例准确,骨骼肌肤匀称大方。人物的五官刻画,由表及里,细腻生动,栩栩如生。在注重人物造型和性格刻画的同时,他亦着意衣饰纹理褶皱的变化,多层次而又临风飘举的衣袂,使观者无不叹为观止,以致“天下共宝之”。

    何朝宗最为擅长的是观音像,件件宛如脂凝玉琢,致使当时的“日本富人,不惜以万金争购之”。除了佛教人物外,何朝宗的其他作品一样完美。

    除何朝宗外,德化历代知名瓷艺家还有林朝景、陈伟、张寿山、林孝宗、林希宗、何朝春、林子信、林捷升、苏蕴玉、许云麟、许裕源、许财源、徐世华等人。他们为德化瓷业能在中国瓷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

    德化白瓷的外销路

    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大宋王朝置市舶司于泉州,这一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德化的瓷业发展,为德化的海外贸易奠定了基础。

    早在宋代,德化就已经开始瓷器外销了,德化的瓷器外销历经宋、元、明、清而不断,遍布东亚、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最初德化瓷器主要通过泉州销往世界各地。明成化十年(1474年),为防范倭寇入侵,大明王朝正式开始实行海禁,泉州市舶司迁往福州,从此泉州港衰落,福州港、莆田港、漳州港等成为德化瓷器外销的主要港口。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正式在廈门设置海关,从此厦门港崛起,并成为德化瓷器外销的主要港口,德化瓷器依旧先运往泉州,再从泉州经陆路或海陆运往厦门。

    我们在东亚、东南亚、欧洲,乃至非洲等多地发现了各朝各代的德化窑瓷器,其中东南亚发现的德化瓷器数量最多、时代最早。1957年,印尼苏拉威西岛南部曾发现我国输入的宋代德化窑白瓷盒。1959年,斯里兰卡亚拉虎瓦出土宋代德化窑瓷碗二只。1964年,菲律宾遗址和墓葬发现数千件完整或可复原德化窑瓷器。1976年,韩国新安海域发现中国元代沉船一艘,据专家考证,在这艘经朝鲜至日本的货船上,一件黑褐色敞口小碗为德化窑烧造。1984年打捞出海的“南海一号”沉船,1999年打捞出海的西沙群岛沉船发现许多德化窑瓷器。此外,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埃及、坦桑尼亚等地的古代遗址和墓葬中亦曾出土大量宋元时期德化窑白瓷。

    17至18世纪,随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崛起,德化窑开始生产大量适应西方市场需求的产品,它们富有浓郁的西洋风情,当属符合当地审美和习俗的来样加工之作。这些作品题材丰富、种类繁多,涵盖雕塑、日常生活用品、玩具等。

    17世纪,德化白瓷传入欧洲后,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激发了欧洲人仿烧德化白瓷的欲望。最早仿烧的国家是意大利,意大利人根据马可·波罗的记载和他带回的德化白瓷,于1470年生产出了“梅迪契瓷器”。1710年前后德国的麦森瓷厂仿烧了一批德化白瓷,器形有观音像、弥勒像、酒壶等,之后德国的制瓷工匠纷纷被欧洲各国聘去,传播白瓷的烧造技艺。在德国的引领下,法国的尚第里、门尼西、圣科德、查得密,英国的切尔西等瓷器厂都仿烧成功了德化白瓷,并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热爱中国瓷器的法国人甚至专门为明代德化白瓷造了一个词——BLANC DE CHINE,即“中国白”,誉之为“中国瓷器之上品”。

认字“悬赏”你动心吗
央视综艺展原创实力
青年邓小平在法国
粟裕在黄桥战役中的“数学题”
白宫影院百年
欧洲人的土豆情怀
古代马球运动与宫廷球星
丰子恺:画尽纯朴童真
德化瓷 中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