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古代马球运动与宫廷球星

陈仲丹 李胜领 《 人民周刊 》(

    马球是骑在马上,用马球杆击球入门的一种体育活动。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击鞠”。马球运动历史悠久,在欧亚一些国家被称为“波罗”。有外国学者根据这一名称的词源,认为它起源于波斯(今伊朗)。不过根据中国学者考证,“波罗”一词源于藏语,后为欧亚许多民族借用,因此马球应是起源于中国西藏地区,再由西藏传入中原。也有专家认为,马球是从中国古代足球“蹴鞠”演变而来的。汉代盛行蹴鞠,在比赛结束后,球场上后走的人往往会骑在马上,用手中的兵器军械拨弄地上的球做一阵游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击鞠”,也就是马球。

    马球运动知多少

    马球的打法是在马上用球杖将一个拳头大小的球击入球门。对开展马球运动的条件,学者罗香林言之甚明:“击球为一种骑马技击之戏,故必于广场为之。球受击后,或旋空而飞越,或滚地而疾走,故必轻其体积,饰其外形,使易走动,而便视识。又击球务期命中,故须精致球杖,弯其下端,便其张击。而赛球贵迅速有法,故必精选良马,使便驱驰。而驱驰球马,贵神速无阻,故又须广阔球场,使平滑如砥,而便施展。”

    早期用的球是木球,中间掏空,外面涂上颜色,后来出现了皮制中间塞毛的“软球子”。球杖通常是绘有花纹、顶端呈半弦月形的木棍,称为“月杖”。木制球杖的柄也有藤做的,下端包有牛皮。比赛用的马大多是产自西域大宛和波斯等地的良种马。为了防止比赛时马尾巴互相缠绕,要把马尾扎起来,以使“细尾促结,高髻难攀”。参赛球手都是一色着装,“锦袍窄袖”。不同队的服装颜色不一样,两队上场,“左朋服紫绣,右朋服绯绣”。球手穿的鞋是尖端上翘的齐膝长筒皮靴,由六块牛皮缝制成,故又称“六缝靴”。球帽通常是布帛做的幞头,内衬桐木或纱麻。

    马球场的球门有单门、双门两种。单门是设在木板墙下一尺大小的洞穴,后有绳网。双球门设在两边,通常是两根相距数米的木柱,柱头上刻有龙头,柱子插在莲花形的石柱础中。双球门赛法与现代马球比赛类似,以击入对方球门次数多少决定输赢。球场设在宽阔的广场上,由于泥土球场容易尘土飞扬,草地球场球的滚动速度又慢,后来就都被油面球场代替。油面球场是在泥土中调入一些动物油脂,经夯打滚压,反复拍磨,建成平整光洁的高级球场。球场的三面有矮墙,一面是殿堂楼阁,以便于观赏。如果比赛安排在晚上,还会点燃大蜡烛,成为灯光球场。1956年,在唐大明宫遗址发掘出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含元殿及毬场等,大唐太和辛亥乙未建”,证实这里曾建有马球场。

    马球很讲究击球的技术,有背身击球、仰击球、俯击球、左右击球等高难度动作。比赛场面十分激烈,在中场开球后,双方驰马争击,场外击鼓奏乐,气势壮阔。在敦煌写本《杖前飞·马球》中对此有生动的描述:“脱绯姿,著锦衣,银镫金鞍耀日辉,场里尘飞马后去,空中球势杖前飞。球似星,杖如月,骤马随风直冲穴(球门)。……人衣湿,马汗流,传声相问且须休,或为马乏人力尽,还须连夜结残筹。”运动强度已到人马流汗不止的程度。

    盛唐风行打马球

    唐代是马球运动的黄金时代。唐朝19个皇帝中有11人爱好马球,其中最有名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他在登基前就酷爱打马球,练就了一身好球艺。

    公元709年,吐蕃派使者来长安迎娶金城公主入藏。随迎亲使团来的有一支马球队,与唐朝宫廷的马球队举行了比赛。一连赛了几场,吐蕃队都连战皆捷。中宗皇帝觉得很丢面子,就命令李隆基与嗣虢王李邕、驸马杨慎交、武延秀上场,“敌吐蕃十人”。在这四人中数李隆基球艺最好,他“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率众大败了吐蕃球队。

    唐玄宗还认识到马球有军事体育的功能,纵缰奔驰是练习骑术,挥杆击球类似于砍杀,于是下令在军中推广马球。韩愈曾观看过军队中举行的一场马球赛,赛毕赋诗一首,诗中写道:“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球惊杖奋合且离……霹雳应手神珠驰……发难得巧意气粗,欢声四合壮士呼。”诗句生动描绘了军中马球比赛激烈、精彩的场面,也逼真地反映出观赛士兵情绪上的热烈共鸣。神策军是皇帝的近卫军,神策军将个个都是打马球高手。

    玄宗之后唐代的皇帝中还出过一些马球高手,如唐宣宗。《唐语林》载:“宣宗弧矢击鞠皆尽其妙。所御马,衔勒之外,不加雕饰,而马尤矫捷。每持鞠杖,乘势奔跃,运鞠于空中,连击至数百,而马驰不止,迅若流电。二军老手,咸服其能。”他打马球的水平连职业的打球高手看了都自愧不如。

    除皇帝外,唐代的贵族也非常喜爱马球。在1972年出土的唐章怀太子李贤(武则天次子)墓道中就绘有《马球图》,画面上有二十几匹跑动的骏马,骑手个个头戴幞巾,脚穿长靴,身穿各色窄袖袍,手持球杖,驰骋于球场,争相击球。最前面的马球手骑枣红马,手持球杖迅疾反转,作反身击球状。这是背身击球打法,形象地展现了“牵缰绝尾施新巧,背打新球一点飞”的高超技艺。

    唐代时,不仅男子打马球,还有女子打马球的记载。由于马身高大、速度快、性子烈,不宜为女子所用,故唐代妇女有时也以驴代马击球,称为“驴鞠”。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唐镜“妇女打球图”,上面刻有四个妇女骑马打球的形象。

    唐代马球运动的繁荣,是其特定的社会氛围造成的。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社会风气开放,为马球运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国运沧桑中的马球运动

    在宋代,马球被定为“军礼”,礼仪隆重而复杂。每年三月要在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大明殿前举行打球礼,皇帝亲自上场打球。球场外树起24 面红旗,进一球称得一筹,得一筹者得一面红旗。比赛结束后,双方以得旗多少定胜负。按规定第一球要由皇帝打进,然后球手“驰马争击”,各队以先得12球为胜。

    随着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马球运动还走向了社会,为市民所享有。后来民间出现了“打球社”的专门组织,提供“走马打球”服务。

    到明代仍有马球比赛,每逢端午节和重阳节,皇太子和诸王都要在皇宫西华门内举行马球比赛,但这时已不是对抗性的双球门竞赛,而是单球门的表演赛。在《明宣宗行乐图》中描绘了当时的马球赛:宣宗坐在正中,左右有官员侍从。前面有六匹马,四马驻立,两马奔驰。球门的彩绘板壁下面开有一小孔,球手挨个纵马射门。到清代中后期,随着国势转衰,本是激烈运动的马球更为冷落,并逐渐消失。

    唐朝时马球运动东传到了日本。中国的马球运动还向西传入印度,在印度宫廷中流行,印度莫卧儿帝国有不少君王酷爱马球,经常在夜晚挑灯夜战。随后英国人入侵印度,马球运动也随之传入英国,发展成为现代的马球运动。

认字“悬赏”你动心吗
央视综艺展原创实力
青年邓小平在法国
粟裕在黄桥战役中的“数学题”
白宫影院百年
欧洲人的土豆情怀
古代马球运动与宫廷球星
丰子恺:画尽纯朴童真
德化瓷 中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