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我的父亲成思危

成卓 《 人民周刊 》(

    爸爸,你真的离开我了吗?2015年7月12日以来的每一个午夜梦回时,我的眼前总是会浮现你睿智的双眼、慈祥的笑脸,于是撕心裂肺的悲痛像潮水般一次次淹没了我……

    书香与歌声

    我6岁以前,父亲成思危回到家里时,经常把我抱在膝盖上,陪他看书、工作,有时他突然意识到我已静静地坐了四五个小时没动了,就会把我放到小板凳上说,“小妹真乖,爸吹笛子给你听吧。”这是我最爱的时刻。从小至今,我们家里最主要的家当就是书架及各种题材的书籍。他的工资大部分都用来买书,旧的书架放满了,爸爸会利用休息日自己做书架,让哥哥帮忙刨木头,一排不够就放两排。到现在,我家仍然到处都是书,就像一个图书馆。他从来不让我们扔一本书,每次搬家最重的工作就是整理书,他却乐此不疲。我和哥哥很小就认字看书了,爸妈把我们看过的几百本小人书都捐给了我们住的大院,供所有孩子们阅览,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给予、分享是如此快乐,父母从此在我心中播下了行善的种子。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小时候家里条件和其他知识分子家庭一样艰苦,父母带着我们兄妹俩及外婆一起生活,每月定量供应的肉、米、面都很紧张,但当时的我没觉得丝毫的苦。童年的记忆都是快乐的,每到节日都能穿上母亲用窗帘布亲手缝制并绣上花的连衣裙,周末父亲娴熟地拉着手风琴,教我唱《英文歌曲101首》里的歌曲,如《老黑奴》《红河谷》《友谊地久天长》等,他与母亲一起放声歌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敖包相会》,用俄语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赞》等。

    永远在工作、在路上

    儿时唯一伤感的事就是经常和母亲、哥哥一起送父亲出差。为了节省时间,他总是选择坐晚上的火车,我被他拉着手,一路小跑地试图跟上他的步伐,走到公共汽车站后,我总是泪眼朦胧地一直看着他那伟岸坚毅的背影,被公共汽车摇摇晃晃地带走,直到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年365天他经常出差300天,到各地的化工厂指导、解决技术难题,他因此走遍了祖国大地。每到一处,他总会沿途拍些照片,记录下他的足迹。

    父亲当选为民建中央主席后,几乎走访了主要省份的民建组织,作为国家领导人和世界知名学者,他几乎走遍了全球的五大洲。他连续6年应邀出席达沃斯论坛,虽然旅途十分劳累,但为了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他不辞辛苦。即使在得病的2014年,他还到美国、俄罗斯、罗马尼亚、中国台湾等地讲学,传播他的经济思想与研究成果,让世界对当下的中国树立正确的认识。

    父亲的工作几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在家吃的每顿饭基本上不超过5分钟,每天都要上网查阅资料、指导学术研究,每个周末、假期都在写文章、写书,从来没有休息。2007年父亲得了癌症,除了做手术期间,其他时候从未停止过工作。在病床上,父亲依然完成了《成思危论虚拟商务》《虚拟经济发展史》等书稿的审阅工作,每次与民建领导、学者、学生、秘书讨论完工作后,医生总是要求他减少接受探视和说话。

    自强不息、爱国舍我的英雄情怀

    我父亲16岁放弃阔少爷的生活,从香港逃回内地投身祖国建设,与父母30年不能相见。在“文革”中他被说成有海外特务嫌疑,被下放关在牛棚里,只让读《毛泽东选集》,他就把《毛选》翻译成英文;有几年为了打压他,让他去烧锅炉,他就好好研究了锅炉的构造与原理,研究如何提高性能,写出了一本讲锅炉革新的《锅炉学》。我无法想象他这样一个满怀报国之心的青年,受到这样的冤枉,也不知哪天才能拨云见日,竟能这样积极地对待人生的巨大挫折。他的才华与理想被压制了近30年,46岁时,父亲再次背井离乡,前往美国留学,靠方便面和可乐,靠他的聪明与勤奋,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管理学的硕士学位。他毕业时,美国的化工巨头想聘请他做顾问,每小时付他300美元,他回绝了,毅然回国,他在国内的工资只有100多元人民币。

    在他还没有担任化工部副部长之前,我曾悄悄问他:“爸,如果你知道你会经历这些磨难,知道奶奶会因为思念你而积郁成疾,再也无法相见,你还有机会重新选择16岁后的道路,你还会选择回国吗?”他丝毫没有犹豫地说:“我还会的。没有办法,当祖国与家庭不能两全时,只能放弃家庭。”我扪心自问:自己能为了理想放弃家庭吗?能乐观坚强地熬过近30年被压制的艰难岁月吗?恐怕常人、凡人根本无法做到。

    从2014年12月开始医生就告诉我们,父亲病情严重,要随时做好准备,他可能等不到春节了。他先后进出重症病房六次,每次都从死神手下逃出来,他都坚信下一次还能战胜病魔,直到第七次。后期我去医院陪他,每次问他今天感觉怎么样,他都乐观地回答:“今天没有发烧。”从他2007年得癌症后,他就说之后的每一天都是赚到的,所以他不听任何人劝告,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成家的传家宝就是“自强不息”四个字,爷爷在父亲12岁时传给了他,父亲在我12岁时,又把这四个字写在送我的笔记本上,从此我一直用它来指导我的生活。我的学习、工作从没有依靠过家里。

    父亲既是乐观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又是信念坚定的行动派,是我的英雄,我的榜样。

    爱的传递

    父亲是个慈祥,为他人考虑,智慧幽默的人。我和哥哥从没见他和母亲吵过架,他也从没有严厉地批评过我们,他一贯尊重我对学业、事业、婚姻的选择。1992年我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去了一个创业公司学习三维动画,他和母亲都很支持。他对我们的教育都是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我看着父亲40岁学日语、67岁学西班牙文,表妹从意大利到中国旅行时,他风趣地与她说意大利语,我和他常常用英文说我俩的悄悄话。父亲会7种语言,他的好学精神无时不在地影响着我。在他病重的日子里,我一直没有让他看到我的眼泪,后期为了让他节省体力,我尽量不让他讲话,只是静静地坐在他身旁看书、画画。他总是带着歉意地对我、我先生及哥哥说:“你们再坐一会儿‘探父监’就回家吧。”我总是回答他:“我们愿意这样一直陪着你、看着你。”我把“只要你别离开我们”这后半句话咽到肚子里。我多么希望他能再奇迹般地好起来,我可以再与他讨论我们所喜欢的音乐、电影、文学艺术作品和最新的科技发展。

    平时他很少直接表达对家人的感情,但在他离世的十天前,他艰难地口述了一篇《贤妻赞》:“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分贡献,四面周全,五分医术,六分厨艺,七分孝心,八分自信,九分节俭,十分善良。”这是他对我母亲最大的赞扬与感谢。

    7月10日早晨,医生查房时问他有什么感觉,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他说“我累了”。在昏迷前,他却没忘了嘱咐我“晚上回家要注意安全”,我告诉他我不回家了,我会一直陪着他。那一夜我和他几乎都没有合过眼,我看到他在留恋地看着这个世界、看着我们。第二天早上10点他开始昏迷,14小时后,他毅然地走了,我理解他:不能工作他就不愿苟活,也不愿拖累照顾他的人们。

    小时候我一回家就投入爸爸的怀抱,长大后最爱的也是环抱着他的腰,把头靠在他的胸口,他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那是我感觉最安全、最幸福的时刻。现在轮到我握着他那瘦弱的、布满针眼的手,在他耳边轻声地说:“爸,你放心地走吧。”

    在梦里,我哭着到处找他,这时仿佛听到他说“小妹不哭”,他用温暖的手像儿时那样轻柔地帮我擦掉泪珠,于是我慢慢展开身体,化作一朵硕大的莲花,托着他升入云端,而他微笑着俯瞰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与人们……

向光污染说不
防晒霜保护了人类,却可能弄哭了大海
我的父亲成思危
一辈子的9个重要年龄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