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做有未来的教育

——郑州九中“中教育”创新实践

本刊记者 冯旭东 《 人民周刊 》(

    由“中”字的哲学而创造出来的教育理念——“中教育”,近年来成为中学教育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扈中平觉得:“‘中教育’抓住了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是理想、不断追求的东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鸿源认为,“中教育”把传统文化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值得肯定。“中教育既是传统的,又是未来的;既是河南的,又是世界的;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要进一步坚持中教育的独特性、适合性、多元性,期待中教育今后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中”字,在华夏民族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中,在甲骨文中的形状一面是旗帜,是一个符号,象征了核心,象征了号召力。尤其在强调正统的中国文化里面,“中”字甚至代表了正统观念。

    而“中教育”的实践者,郑州九中的校长田宝宏,对“中”字的喜爱可谓深入骨髓、融入血液。借“中”字的宏大来概括一种教育思想,这样的实践活动,正在田宝宏执掌帅印的郑州九中进行得如火如荼。

    钟爱“中”字12年

    12年前的2005年,已经在教育领域颇有成果的田宝宏深造读博,期间,他对“中”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智慧有了自己的思考,并开始在甲骨文词典、说文解字、古文大辞典中开始追溯“中”字的起源。他发现“中”不仅是一个汉字,更是一种状态、一个过程、一种方法论、一种价值观,进而是一种时空观。

    田宝宏任职郑州九中校长后,中教育开始从他内心的理论识别到落地生根,在他看来,郑州九中之所以是中教育落地的理想沃土,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从大的区域上来讲,九中所处的中原地带是华夏文化的起源地,“中”字在中原的口语中具有最亲切的识别力;其次,九中悠久的历史,扎根中原的生长力给中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第三,郑州九中与河南省博物馆近在咫尺,那里存放着中原文明最直接的证据。

    2014年,田宝宏开始写《中教育》这本书,并在2015年付梓。此书不仅透露着作者对中原厚土、黄河文明及中学基础教育浓浓的人文情怀,而且作者对“中”字本身所蕴含的教育哲学文化的探源和实践,对中国当代社会颇具深远的价值和意义——正是这些被商务印书馆所看重,并进一步促成了此书的正式出版发行。“在教育界首提并践行‘中教育’理论,是多样化时代的坚守与变革,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获得更多的认可。”田宝宏满有信心地表示。

    “中教育”的探索与前行

    2017年4月22日“中教育”学术交流研讨会上,全国多位重量级教育专家、学者、官员再次认真研究了“中教育”。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诗亚先生认为,教育亟需改革,“中教育”正切合实际。他说:“‘中教育’倡导的就是种子教育,是倡导师生们根据自身发展在‘寻中’、‘问中’中找到‘适中’的一种教育状态。”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认为,教育是“授人以渔”的工程,多年来,“中教育”办学思想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提升而“中教育”的有益实践,是对学校多样化发展的肯定。

    郑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陶然觉得,实践“中教育”的郑州九中,作为郑州市“做有未来教育”的特殊样板,目前已经在中学基础教育领域掀起一场“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齐家则呼吁:“中教育”契合党中央提出的文化自信的力量,它是新生事物,需要大家支持。   

    “中教育”的核心理念,可以将其概括为学校的精神“精一执中”,“精一”强调聚人的精神于一,唯精才能诚,才能还原事情的本真;找到事物发展的真理,学生才会学,教师才会教,学校的生活才能回归到本来的面貌。以偏概全地理解学校的面貌,正是在教学实践中丢掉了还原事物真相的本领,所以越走越远,让学校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精一”是一种境界、一种态度,要有寻求真相的专注力,做到天人合一、人我合一、知行合一。

    “中教育”最核心的部分还是执中,准确地说是“中”,“中”是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精一”精神的引领下,号召参与中学教育实践的所有人去问中、求中、执中、得中。“中教育”就是要告诉中学的师生,学习没有止境,真理永远是相对的,我们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中,为了寻找规律、寻找答案,我们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中教育”这种教育理念,用哲学的语言、文化的思维总结出来,让人们正确把握其实质,从内心去亲近这种观念,用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工作的方向,鼓励大家去探索教育之本,力求使教育教学诸要素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美,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品行得到全面、良好的发展。

    中的宏大与落地执行的细微之辩

    中教育,不仅有中西之辩,古今之辩,更存在高校学术理论与中学教育实践之间的辩证。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扈中平在肯定“中教育”抓住了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中教育”能否延伸出更普遍性、更广泛性、放之四海皆准的理念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鸿源则建议,“中教育”把传统文化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值得肯定,但是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过程中要有层次,要与孩子的认知水平相结合;“中教育”在细节上要有解释,去繁就简,有操作性,有延续性。

    “只要方向正确,见成效只是时间问题。”田宝宏说。虽然,他自己也承认,让中学的教职工突然领悟中教育还有难度,但是,他谈到这个问题却表现得很“护短”。“中教育和中哲学让所有人明白,需要一个过程,虽然九中的老师和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但是,在实践层面,他们做的非常好。这其中的代表,就是生态大课堂。”田宝宏说。

    生态大课堂是九中的一大特色,开始于2009年,这一年,也是中教育理论的落地执行元年。

    生态大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构建一个文化、心理、行为和谐共生的理想课堂氛围和新型师生关系,注重教师素养、学生特质、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的协调共生,有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整体课堂氛围,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自由可持续的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

    对生态大课堂,比田宝宏了解的更透彻的人不多。介绍起来,他像对外展示自己收藏多年的宝贝。据他讲述,郑州九中的生态大课堂是在“中教育”理念引领下,以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研究的方式为主要行动策略的一种课堂形态。作为一种新的课堂形态,生态大课堂有着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生态大课堂,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其核心理念是尊重、唤醒、激励生命。生态大课堂的特点是:民主、平等、和谐;自主与合作;开放与选择;多元的评价方式与个性发展。

    从2009年开始,郑州九中采取“博士进课堂”的形式,大力开展分课型构建道德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简称课型研究),就是在生态大课堂理念下探索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流程模式。当前,校本研究6个周期立项240多个课题,完成课例1000多节,有超过120位老师先后担任课题主持人,参与课堂观察的教师超12000人次,20多个课题在国家省市级教育教学研讨会上交流。在2015年,“郑州九中博士后研发基地”与“河南省教育学博士后创新团队”合作,研究《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问题。学校第七轮的研究已经启动,在继续坚持学科课型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以教师教和学生学为核心构建“生态大课堂”和“创新教育”类的研究。在分课型的主线下,研究内容也呈现出多样性。

    课型研究优化了课堂生态环境,为学生有效学习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空间。课堂上,教师充分关注与学生的情绪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软环境,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熏陶,在课堂上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营造学习安全的避风港,让学生在安全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有效学习。 

    校本研究始终关注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各学科积累的课例就是鲜活的研究素材,真正做到了研究的“校本”化。教科研专家团队全程参与确保了校本研究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校本研究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奠定基础。    

    目前,该校生态大课堂建设工作的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完善、推广已有的教学模式研究成果。第二是在课型研究的主线下,进一步拓宽研究的内容,在继续打造具有九中特色的“教师教”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具有九中特色的“学生学”,促进生态大课堂建设更加健康发展,有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国内要闻备忘录
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
把一切献给你 我的祖国
瓜达尔港建设背后的故事
解局庐山
做有未来的教育
“庆丰包子”案翻天大逆转
国际要闻备忘录
日本宪法:十字路口抉择
美国万亿基建计划盼中企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