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世事烟云近百年

忆父亲邓以蛰、弟弟邓稼先

邓仲先 《 人民周刊 》(

    编者按:本文作者邓仲先系邓稼先长姊。西南联大五十周年纪念时,她见到任继愈先生写的文章,描述联大老师情形,另有一位当时的大学生描述学生生活。读过他们的文章,她想起许多往事,遂作此文。

    1915年,我出生在安徽安庆郊区白邻坂邓家大屋。据载,邓家大屋是完白公公的儿子少伯公公所置。完白公公是乾隆时期的书法篆刻家邓石如,自号完白,父亲邓以蛰是完白公公的五世孙。邓家大屋面积很大,大门右边有一大花园,有围墙,旁有池塘。墙内有竹林,花木很多。我、妹妹、稼先都出生于此。

    我五岁时到安庆城里,住在外祖母家,读私塾学校一年。父亲由美国回国,他在美读哲学学位,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两年,因我和妹妹到了应该上学的年龄,所以回国,也许也心疼母亲辛苦照料家。父亲回国后祖母逝世,在家呆了年余,稼先出世。在稼先八个月时,我们全家到了北京,那一年是1925年。

    父亲在北大任教,我在府右街读小学二年级,妹妹茂先读一年级。我们家住北长街40号,是新盖的房子,房租很贵,每月大洋40元。此房靠近中山公园后门,每天母亲携稼先到公园走走。不久北大欠薪,我们搬家到地安门附近椅子胡同,每月房租28元,我读培元小学三年级。读完四年级,北大发的工资不能糊口,我们全家赴厦门,父亲在厦门大学教课。那时大学校址设在半山上,能吃饱饭,但买不到东西。母亲水土不服,生活不惯,她有哮喘病不能起床,未到一年我们离开厦门大学。离开后全家暂住上海,父亲靠给《晨报》副刊写文章维持生活。

    罗家伦先生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后,聘请父亲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回北平后先住清华西院9号,我在清华校内成志小学读五年级。一年后父亲兼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所以我家搬进城,住西城区北沟沿甲12号。我读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小学毕业后,我同妹妹先后考取师范大学附属女附中。

    我读高中时就帮助母亲料理家务,那时稼先四岁多,整天玩耍,弹球、抖空竹等。我同班同学路淑言家中为她弟弟和外孙请了一位老先生教古文,我同父亲商量让稼先也加入路家老先生班和他们一同念古文。稼先读了一年多,读完《诗经》《尔雅》《左传》等古文,当时在父亲面前可以整本书地背诵。他很聪明,记性也好。

    稼先六岁时在南半截胡同小学读一年级,离家近。一天放学后稼先未回家,我到学校见他站在教室外,老师说他在教室玩球,将教室窗子玻璃碰碎,罚站。我立刻赔了钱,携他回家。过了一学期,稼先转学到府右街四存小学,毕业后,考取西城口袋胡同志成中学。因为志成中学靠近我校附中,我比较了解,于是同父亲商量让稼先转到绒线胡同崇德中学(今三十一中)。崇德是教会学校,必须住宿,管教很严,母亲为住校吃住不放心不太赞成。我说服母亲,告诉她杨武之先生的儿子杨振宁、郑侗孙先生的儿子郑式诚都在崇德上学。通过同学的关系,我辗转找到在崇德教数学的李先生。李先生考了一下稼先算学,很满意,于是稼先入了崇德中学。杨振宁比他高一班,他俩很要好,我经常到学校探望他,见他们俩总在一起打墙球。

    稼先读到高一时,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崇德中学被迫停办。北平沦陷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师生组织步行去湖南长沙,在那儿复课。父亲、张子高先生等数位老师因年老体弱,不能步行随大队去长沙。如此一来,家中生活无着,幸而我已从朝阳大学毕业。毕业后,我到金城银行附属单位小本借贷处工作,在调查组,每月工资25元,还发一袋面粉或半袋米,中午管一顿饭,总算可以为四口之家糊口。

    当年稼先十四岁,因崇德中学被迫关门,他又回到志成中学读高二。一天湖北汉口陷落,沦陷区“庆祝”,北平各中学领学生上街“庆祝”,稼先在学生队中将小旗子丢掉,老师发现后去见父亲,劝说让稼先避避风头。于是,父亲叫我带稼先离开北平。当时,我的工作由妹妹茂先代替。我离开银行赶紧准备带稼先到后方,很快办理了离开北平的手续。

    平安到达目的地昆明,我和稼先暂住昆明定花巷,不几日,经陶孟和伯伯介绍,我到昆明郊区马街子电池厂工作。我被分在审核科,以查账为主,每月工资80元,借住同事空屋一小间,很方便。落实好工作后,就着手安排稼先去重庆江津。重庆江津有从安庆迁去的安徽国立九中,当时四叔邓季宣是九中校长,稼先去那里入读高三。

    抗战期间,我在电池厂的工作很顺利,星期日有时我会进城各家走走。常去城内陶伯母家,也去张奚若张伯母家,她们都对我热情相待!汤用彤伯母因躲警报住昆明宜良,有时我也小住。在那个年代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之下,我经汤用彤伯伯介绍相识联大物理学教授郑华炽,交往一年后结婚。

    稼先在江津一年后高三毕业,报考的是昆明西南联大。那时敌机频繁轰炸重庆,稼先未赶上联大当天的应考期,之后只剩同济大学一所学校可报考,无奈只能暂时报考了同济大学,应试后被录取。那时我已回昆明,写信叫他不要到同济大学报到。然后我给教育部司长吴之椿伯伯写信,叙说我携稼先到后方,主要负有他前途的一切责任,如若稼先在重庆同济大学读四年,我怎么照顾他?吴伯伯很同情,当时就写信给西南联大。说好试读一年,但稼先只用了半年就因各科成绩优秀提前转为正式生。我和稼先都在昆明,我心安矣!稼先在联大读书时,我有时会去学生宿舍取被子和衣服洗补,缝补袜子时最多。

    那时警报不断,我们天晴时就往外跑。在这期间,我、华炽、稼先都病倒了!华炽、稼先同时得了斑疹伤寒,我得了疟疾。我从联大宿舍把稼先接回家养病,三人同时生病,狼狈极了!伤寒病主要靠饮食调养,每天只能喝稀粥,养了月余才病愈。

    战事接近尾声,国民党疯狂迫害进步人士,常在大学抓进步学生。我知道稼先是学生运动中活跃的一员,嘱咐他注意安全,我俩离家,总不能让我一人回家,怎么向双亲交代?

    战事结束后,北大、清华、南开各回自己的学校。杨振声、郑天挺、郑华炽先回北平安置复校事宜,我独自带着幼子到重庆等军用飞机回北平。乘飞机人太多,我在一小旅店等了一个多月,才终于抵家与父母相聚!不几日,稼先护送一位有病的老师返回北平,因稼先联大毕业,北大聘请他任物理系助教。

    此时稼先已20多岁,朋友们纷纷张罗为他介绍女朋友。北大一位同事为他介绍一女士,见面后我问他姑娘如何,他回答:“擦那么多脂粉,差点儿把我熏跑了!”

    那时我和许德珩先生的住房紧邻,许伯母劳君展先生和我常见面,她是法国留学生,专长数学,在大学教书,为人和蔼可亲。稼先常回我处吃晚饭,所以许伯母见过他。许伯母见稼先一表人才,知道他教书很认真。许伯母有一女儿叫许鹿希,学医。我和稼先说劳君展先生很看重他,问他班上是否有一女生叫许鹿希,他回答我班上有两个女生,一个叫周北凡,一个叫许鹿希,这两个女生在班上功课都很好。经过我和许伯母劳君展先生促成,稼先和许鹿希成为终身伴侣。

    稼先助教两年后考取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在美学习两年,获得博士学位。美国教授劝他到英国深造,但因国内急需科学人才,稼先未去英国,选择了匆匆回国,当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稼先回国后,经钱三强先生介绍,搞核工业。稼先离开人间,我为之痛心之极!在追悼会上见到他的同事,不堪回首!伤哉!痛哉!无可奈何! 

海水淡化破局京津冀“水困”
难拿的中国“绿卡”
把书卖给“平时不读书”的人
世事烟云近百年
量身定制你的体检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