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共享单车变身“照妖镜”

《 人民周刊 》(

    提高素质离不开法治

    近日,“花式虐共享单车”的图片再次引起素质大讨论,共享单车“随骑随走”,共享经济模式大大方便了出行。然而,有些共享单车出现在马路中间、河里、树上,还有的被拆毁、被据为己有、有人加锁强收停车费,更过分的是还有人在车座上插针。网民谴责破坏者,调侃这些“行为艺术”超出自己的想象力。有评论称,共享单车是一面“照妖镜”,一辆小小自行车的遭遇,无限放大某些人心中的“恶”,令人心寒。

    对此类公共问题,舆论落点常放在素质上,但素质论太抽象、侧重道德层面的谴责。上述现象有的已经超出了道德范畴,涉及盗窃、破坏公私财物等多种违法行为。只不过每起个案看起来都是小事,警方破案、企业维权成本高,违法成本又极低。在缺乏道德和法律观念的人看来,这根本不叫事:反正你抓不着我,抓着了又不能怎么样,自己没有任何损失。

    这些破坏个案不能代表共享单车用户的整体素质,但个别人总是会抬高整体行业的服务成本,最终会转嫁给所有用户。无论出于对规则的尊重,还是个人利益,都不应让共享单车成为“照妖镜”。

    信息安全大数据才能健康发展

    “大数据”是当下的热门行业,隐私和大数据之间的关系也随之敏感起来。近期,央视记者就发现一些信息贩子在网络上公然叫卖,只要提供一个人的手机号码,就能查到其大量私密的个人信息,甚至实时定位。

    这次曝光显示,个人信息非法获取的技术和用途升级了,被泄露的信息分别指向了各个信息收集和使用者,手机号成了串起个人信息数据的枢纽。这些信息未必是收集和使用者主动泄露的,但难逃责任干系。

    政府和企业都在推崇大数据业务,认为搜集到的数据越多越全就越好。这则新闻说明,信息安全不仅事关当事人的财产安全,还事关人身安全。信息持有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信息使用还要考虑公众隐私和接受程度。一些“擦边球”行为足以令人不安。2017年年初,高德地图联合多家机构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有人认为,这份报告中十大堵城、维修车辆品牌还多少让人感觉到专业的意思,可以给消费者一个参考或者提醒。而品牌车主爱去的场所,出行爱好等,就有点借大数据来恶搞个人隐私了。大数据等信息产业越发达,信息安全就越重要。否则,信息越发达也就意味着越危险,弊大于利的效果会不断出现。

    假期作业有改进空间

    临近开学,寒假作业又火了一把。“作业赶完了吗”成了段子手的素材,连一些官微也参与了此话题。某机场发微博称:各位旅客,如果您不慎将寒假作业遗失在机场内或机舱内,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帮您找回,请勿无效投诉。这个锅,我们不背!

    寒暑假作业的本意是,学生在放假期间也能一定程度上兼顾学业。由于中小学生自我行为能力相对不足,寒假作业也有督促学生学习之意。但爱玩是每个人、特别是孩子的天性,传统的假期作业在上交之后,老师也未必批阅,学生就更不爱写。

    “丢了”“被狗咬坏了”等借口有些耳熟,假期作业的问题不是今年才有,学校完全可以在作业布置上有所改进。有的学校不仅布置书面作业,设置了很多有益身心的实践作业。当然,学生和家长也应端正态度,多方共同努力,段子才会少一些,让假期作业回归本义。

    (《网络舆情》副总编辑  张焕)

共享单车变身“照妖镜”
快递“停摆”传言背后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