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折了翼仍要做坚强的天使

人民日报记者 史自强 《 人民周刊 》(

    泊头残疾人俱乐部流行一句话,“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补齐对方生命的短板,那么世界处处都将留下芬芳。

    在河北沧州泊头市,一个并不起眼的民间草根组织正源源不断地向周围辐射温暖。这些起初本是因为身体残疾导致落魄绝望的“独行者”,在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一个叫做“泊头市残疾人俱乐部”的组织,从此改变了原有生活的轨迹。

    “与其说是同病相怜,我更愿意称之为惺惺相惜”,在俱乐部会长杨逍的带领之下,会员们开始互相抚平彼此的伤痛,并进而实现了心中的创业梦想。“我想让大家知道,我们虽有残疾,但残而不废,通过努力仍然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

    “因为他们的痛我最懂所以我很想帮他们”

    杨逍今年52岁,每天和另外几名骨干成员精心维护这个残疾人俱乐部,是他现在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110多名活跃成员,20多名“常驻”志愿者。经过8年的发展,俱乐部从无到有,规模越来越大,能提供帮助的种类和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之所以一定要帮助这些残疾人,杨逍说,“因为他们身上的痛自己最懂”。

    1963年,出生仅9个月的杨逍,还并不知道身患小儿麻痹症会给今后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只记得当时人家都开始学走路,我却在学拄拐”。

    生活的打击和磨难开始接踵而至。先是因为身体残疾被取消高考资格,后又找工作遭遇歧视,再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艰难和精神压力,“感觉天都快塌了”。

    “那一阵我真想破罐破摔,明明我的成绩是全校第一,但只能含泪看着别人考大学,那种痛的打击至今仍记忆犹新”。

    然而,逆境最终孕育了强者。通过努力学习电脑绣花设计技术,杨逍的生活开始慢慢有了些起色。这些年来,因为同样的命运和经历,他逐渐结识了身边的一些残疾人,“发现自暴自弃的很多,相比较而言,自己现在能养家糊口还算是幸运的”。

    在与这些残疾朋友持续的了解和接触中,一股越来越强烈的热情开始在他的心中躁动。“我想为这些残疾人组建一个俱乐部,想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重新振作起来”。

    2007年,经过准备,杨逍和几个时常聚在一起的残疾人兄弟王磊、罗兵等一拍即合,他们给俱乐部制定了简单的章程,建立了QQ群等联系方式,开始把触角伸向那些低沉无助的残疾朋友。

    “感觉大家心中的‘小宇宙’重新爆发了”

    俱乐部刚一成立,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尝试帮扶。当时泊头农村有位残疾姑娘安金凤患有先天下肢畸形,多年来只能趴在一块滑板上,靠双手扶地移动,因为贫困,做梦都想能拥有一台轮椅。俱乐部得知后,大伙很快凑了300多元,为她实现了梦想。后来,俱乐部又捐钱为残疾人宫宁安装了假肢,为潘杰母女发动了募捐。

    起初的几次帮扶之后,让杨逍看到了这个团体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看着大伙滚着轮椅,架着拐,忙着帮扶,那热情劲儿着实震撼了我”。而和杨逍所想的一样,更多的残疾人最大的挑战还是内心郁结的“心病”,“俱乐部准备从这块下手,恢复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很多残疾人由于行走不便,常年被“关”在家里,成为精神上自闭绝望的根源。俱乐部就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带上这些残疾会员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尽管活动能力有限,但在志愿者的帮助之下,他们的足迹已先后踏上了沧州人民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吴桥杂技世界等地。在游览中,不少残疾人出现了原来从未有过的表情,“我感觉他们真正释放了,想倾诉的话也多了”,杨逍说。

    48岁的王磊同样是因患小儿麻痹而残疾。“以前成天躺在家里,最大的快乐就是一遍又一遍地数头顶上的房梁子,实在憋得难受”,而现在他难掩心中的激动,因为多年来,他终于“闻到了花香”。

    为了让残疾人重新燃烧起生活的热情,俱乐部还想尽办法组织能展示残疾人自身特长的集体活动,鼓励成员自报节目,自我展示,找回生活的动力。在新春联欢晚会中,尽管租借场地、布置设备等过程对于残疾人而言非常繁琐,但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得频繁了,心结也逐渐打开了。“感觉大家心中的‘小宇宙’重新爆发了”,今年26岁担任晚会策划的罗兵说。

    “我们残疾人不是废人,一样能自食其力”

    在俱乐部的QQ群里,“找工作”几乎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能像正常人一样上下班,对于残疾人而言,有时竟成了一种“奢侈”。

    俱乐部的王新从2000年患上强直性脊柱炎,行动能力差,加之无生活来源,一度“连死的心都有了”。“就感觉自己是拖累,是别人的负担”,王新也是后来才有勇气讲出当时的辛酸。

    思考再三,杨逍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得让这些残疾人拥有一技之长,这是他们获得生活信心的持续动力。于是,在俱乐部狭小的房间里,一场场针对残疾人的创业讲座悄悄地展开了。尽管条件简陋,但这些坐着轮椅、架着拐的中青年人眼睛里不断闪现出渴望的光芒。

    “也没啥专门的讲师,就是我们之中,谁有点儿技术活,就主动教给大家”。考虑到残疾人的就业特点,杨逍主要负责培训电脑美术设计,而罗兵等几个人则负责教授手机维修、电脑操作等创业技能。

    当时第一次操作电脑的王新尽管感到完全的陌生,但正是这些看似最基本的电脑知识,成就了他后来的创业梦想。

    “现在一个月能赚2000多,好的时候3000多呢”,王新的情绪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俱乐部的帮助之下,他成立了一个配货站,通过上网和打电话,帮助客户联系物流服务,“现在忙都忙不过来,哪还有空想那些不开心的事”。

    在一家叫做“灵动通讯”的手机维修店里,29岁的残疾人李兴亮也已成为一名“老板”。除了修理手机,他还销售电子配件,最近还当上了俱乐部的“副会长”。

    看到创业培训有了成果,杨逍感到由衷的高兴。“其实对于残疾人来说,那种希望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实现自立的愿望是超乎常人想象的。我们残疾人不是废人,通过努力也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

    记者手记

    用爱撑起彼此的天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杨逍和俱乐部的成员正在完善爱心义卖机制和建立助残基金,他们要让这种互助机制“可持续化”,让更多的残疾人回归幸福生活的轨道。

    杨逍说,其实生活中谁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心灵都有脆弱的一面,尤其是残疾人,但大家如果能真诚互助,取长补短,那么即便残缺也能绽放出生命之美。

    泊头残疾人俱乐部里的成员,用炽热的心给予对方温暖,用爱支撑起了彼此的天空。正像俱乐部里流行的一句话,“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补齐对方生命的短板,那么世界处处都将留下芬芳。

两位残疾人的“绿色梦”
姜艳华和她的绿色家庭
“好人”齐军祥:一个人的绿洲
折了翼仍要做坚强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