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健康时报》2016年2月26日刊文

老有所依更要“久病能护”

敬一山 《 人民周刊 》(

    各级政府应主动作为,完善医养护一体的配套制度,让家人们“久病能护”,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如此才不至于让孝心和道德游走在“崩溃”边缘。

    近日,一段中年女子怒骂并且扇母亲耳光的视频引发关注。从网络爆料来看,是长期生病的母亲生活不能自理,吃东西老吐,让女儿不耐烦了。

    单看这段视频,女儿对老母亲狂扇耳光,并说着“你可快溜死吧”之类的言辞,确实令人气愤。不过也有一些冷静、细心的网友指出,画面中老人衣着干净整齐,看环境也是在医院之类的公共场合,女儿不太可能有更过分的虐老举动。或许,镜头中的短短几十秒,未必客观全面地反映那位女儿的内心,截取出来的视频片段,也夸大了女儿的“不孝”。

    更符合情理的推测则是女儿在长期护理压力之下的过激之举,也就是俗话说的“久病床前无孝子”。听起来很残酷,可现实往往就这么残酷。家里一旦有了重病病人,特别是需要长年照料的病号,家属们除了经济上的压力,护理负担更会压得人喘不过气。

    而且现今社会,照顾重病、失能老人的压力,并不只是视频中的那位女子在承受。据官方数字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4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众多家庭以及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有过此类经历的网友这样总结了护理失能老人的心理历程——从用心护理到绝望,到逐渐的不耐烦,再到麻木。开始时谁不尽心尽力,可人力护理上的压力都在日积月累中成了不能承受之重。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尽可能地引入社会力量。

    现在已有一些地方在尝试推行医养护一体的服务,让老人在家庭或者养老院里,就能接受医疗和护理的专业服务。但从试点来看,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这方面人才的稀缺。失智、失能老人的照料看似简单,可实际上非常需要专业的医疗康复知识,甚至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干预能力。所以,医疗养护相应的职业培训与教育是亟须建设加强的。

    另外还有一个费用问题,若养护方面的费用太低,则很难培育起新市场,而如果收费太高,很多家庭可能也承受不起。解决这个困境,或许可以考虑将这部分支出纳入医保,或借鉴日本的经验,试点专门的“长期照护保险”,由个人和各级政府分担长期照料的费用。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失智、失能老人的看护,将不仅仅是家庭问题、伦理问题,而是普遍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应主动作为,完善医养护一体的配套制度,让家人们“久病能护”,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如此才不至于让孝心和道德游走在“崩溃”边缘。

崇“亲”尚“清”两相宜
中国负责任大国的道义与担当
“两学一做”重在“抓实”
全球化时代如何捍卫网络主权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老有所依更要“久病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