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从“千人计划”到“万人计划”

——中国人才引进呈现井喷之势

《人民周刊》记者 楚月 北京报道 《 人民周刊 》(

    2008年4月,被誉为当今结构生物学领军人物的旅美学者施一公博士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习教授的职务,经由“千人计划”通道,全职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工作。这被美国媒体看作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也成了清华大学人才引进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时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吉宁指出:“他(施一公)的选择,会带动一大批一流的海外华人回国工作。”果不其然,几年间,在施一公的影响和召唤下,先后有70名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聚集到清华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全职工作,其中一些人才已在世界科学前沿取得了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施一公是千千万万海外华人回国大军中的一员。吸引他心心念念回国发展的是近年来祖国发展的大好局面、我国人才引进方面的优惠政策、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国家级人才引进通道“千人计划”。

    “千人计划”5年纳贤数量超过去30年

    “千人计划”是首个国家级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08年12月启动至今,成果斐然,其深入实施和梯次引进,带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归国潮,加速了国内高层次人才的集聚。

    实施5年来,“千人计划”以引进人才数量多、质量高而受到全球关注。目前,该计划已分10批引进了4180余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其中引进国外名校教授1400多位,超过1978-2008年30年间引进数量的总和,其中包括50名发达国家的院士。在国家“千人计划”的引领带动下,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引才政策措施,引进高层次人才3万多人。

    “千人计划”的入选者主要来自美、英、德、日、加拿大等科教发达国家的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其中,科技创新者研究水平大多居于国际前沿,科技创业者大多掌握转化和产业化成熟度较高的科技成果、自主专利或具有丰富的跨国企业经营管理经验。

    随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一批标志性的原始创新成果也开始浮现。如首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潘建伟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比原世界纪录提高了20多倍,为最终实现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奠定了重要基础;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施一公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解析了世界上第一例细胞凋亡小体的三维空间结构、第一例甲酸离子通道蛋白复合体的高分辨率空间结构、第一例蛋白降解复合体的三维空间结构,在国际生命科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万人计划”与“千人计划”并行不悖

    在启动“千人计划”之后,中央又在2012年9月推出“万人计划”(全称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旨在对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相关重大人才工程进行整合打包,计划用10年时间遴选1万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从经费、政策、联系服务等方面给予国家层面的特殊支持,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千人计划”面向国际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万人计划”则立足国内支持本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2015年4月20日至26日,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研修班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4月24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长赵乐际与学员座谈并讲话,强调要坚定不移、大力推进“万人计划”。

    赵乐际强调指出,“万人计划”是统筹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的重要举措。这个计划,面向国内高层次人才进行重点支持,与“千人计划”并行,是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工程的姊妹篇,共同构成高层次人才开发体系两大支柱。两者的功能定位,一个是重在引进、使用,一个是重在发现、培养。中央对两个计划同等重视,在科研管理、事业平台、经费使用、考核评价等方面,政策配套、力度相当。通过这两个计划,实现培养引进“双轮驱动”,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人才环境,加速集结创新创业的千军万马,谱写人才强国的新篇章。 

    “万人计划”由中组部、中宣部等5家评选平台部门分工负责。中组部负责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工作,中宣部负责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评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的初选工作,教育部负责落实教学名师评选等相关工作任务,科技部统筹推进各类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能够入选“万人计划”并非易事,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某负责人称:“该计划突出高端,入选者必须是在国家科技创新重点领域、代表本行业本学科一流水平的高层次人才。”

    以“万人计划”中的高校“青年拔尖人才”评选为例,从学校推荐到最终评选共需经历4道严格的评审程序。第一步先是校内评选,通过老师申报的材料进行筛选;第二步是省内评审;第三步是全国范围的匿名通讯评审,教育部和人社部挑选了国内外专家对候选人的所有材料进行筛选,淘汰一半以上的候选人;第四步,进行最终的面试答辩。“青年拔尖人才”通过青年英才开发计划获得中央财政较大力度专项支持。

    “这与平时的课题申报、评审不同,入选者可以瞄准自己专注的领域开展自主研究,把他们从繁琐的项目申报、评估中解脱出来。”这位负责人说,这种特殊支持,有利于各类人才消除困扰,减少干扰,潜心于自己的研究,全神贯注地创新创业。

    首批“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入选者、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领衔的研究团队实验攻克量子世界制高点,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重大原创成果被誉为“诺贝尔奖”级的重大发现。

    与此同时,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被攻克。如展讯通讯(上海)有限公司李力游博士研发的TD- SCDMA核心芯片,为推动国家自主标准TD-SCDMA的正式商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兵器工业集团季华夏博士主持建成了我国第一条“主动式OLED微型显示器生产线”,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家能生产该类产品的国家……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带动下,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并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我国人才培养体系已逐步建立   

    从“千人计划”到“万人计划”,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士者,国之重器。从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我认为,科技与人才堪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曾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到,人才关系着国家发展的未来。“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一位杰出的领军人才,往往能够带动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乃至一个学科、一个产业的兴起。我国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培养和造就新一代杰出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是当务之急。”

    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出国潮”导致大批优秀人才滞留海外,吸引他们回国成为我国人才队伍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人计划”是要把流失海外的“千里马”引回来,而“万人计划”就是让国内拥有真才实学的“千里马”食得饱、有力气,吃下定心丸安心报国。相信,随着“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深入推进,全社会必将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极大地激活国内人才的“一池春水”,让人才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时代舞台。

国家安全的“中国意蕴”
贵阳:正在崛起的“中国数谷”
从“千人计划”到“万人计划”
谁阻碍了宽带“提速降费”
“野鸡大学”何以屡打不死
亚洲基建不是中日“生死场”
韩国总理职位为何成鸡肋
俄式反腐 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