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辞职信、副县长辞职信……大概没有哪份职业,能像公务员这般,一封离职信都能成为网络热门事件。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十八大”以来出台的“八项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几轮巡视等,催生了公务员新焦虑症,第三波公务员离职潮已经到来。事实真是这样吗?
真正的“离职潮”远未到来
越来越多猎头公司开始收到公务员的简历。
据武汉媒体报道,2014年11月份,多位猎头公司反映,收到多例公务员主动向猎头公司投递自荐信,这是往年少有的。
“很可能,某一天我突然就辞职了。”中部省份一位正处级公务员如是说,这句话他已经说过不下三次。
近两年,记者熟悉的明确表示有辞职想法的处级干部只是个位数。而反复提及要辞职的省市县镇科级基层公务员,已非常普遍。
2013年以来,媒体上不时出现公务员辞职案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访局原副局长黄力群转投律师事务所,广州公安局政治部原人事处处长陈伟才出走格力电器任副总裁,杭州金融办原副主任俞胜法加盟阿里巴巴,国家质检总局原新闻发言人陈熙出任360公司任副总……这些公务员“下海”的案例也因媒体的报道而备受关注。
2013年7月,四川省石宝镇副镇长赵光华的辞职感言《我为什么要辞去副镇长职务和公务员身份》在网上引发热议。
2014年2月,合肥前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周大跃的辞职,更是引发公务员圈内一场不小的震动。
11月中旬,岳阳市原平江县委书记田自力公开发表《寄语平江,祝福平江》的长文,提出主动辞职,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广为传播。
媒体舆论称当下出现了继1992年和2003年前后的第三波公务员离职潮。那么,这波离职潮真的来了吗?潮势如何?
在记者采访的数十名公务员中,中部省份处级及以上干部均表示,“离职潮”远远没有到来;大多数基层公务员也表示,偶有认识的人离开,身边大多数人有离职想法却少有人真正递上辞呈;少数85后基层公务员表示,一起入职的已陆续有人离开。
每一年全国公务员离职人数到底有多少,目前尚无公开数据。《人民日报》报道称,2015年国考报名工作于10月15日启动,招录人数在2.22万以上,创历年新高。2015年公务员职位依然是许多有志青年的人生向往和理想工作。
以武汉市为样本观察,《长江日报》报道显示,2013年武汉共有23位公务员辞职,约占全部公务员比例的0.05%。一个跟舆论相左的数据是,2013年离职人数,比2012年减少了9人。武汉市人社局某人士表示,近几年武汉辞职公务员人数都维持在30人左右。数据显示,2013年公务员离职人数是低于前几年的。
2014年初,广州人社局局长杨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每年都有极个别的隐退,并不存在“潮”的情况,另外当下公务员报考规模和往年差不多。
“根本没有什么离职潮,更没有人会为了‘八项规定’辞职。”中部某县县长张江说,他进入公务员系统20余年,曾先后在几个地市组织部门工作。“那些天天叫唤‘因为“八项规定”导致公务员离职潮’的,是既得利益群体最后的挣扎。”他坚称,公务员离职潮短期内不可能到来。
另一位中部省份的副厅级干部也表示,当下不可能出现公务员离职潮,离职的只是个别,他所接触的厅处级干部中,暂未出现离职现象。他分析,上世纪90年代因为改革的力度大,市场搏击空间比较大,所以有一批公务员下海,而现在就业形势并不好。
“只有到权力真正关进笼子里,而且市场真正起决定性作用时,才有可能出现离职潮。”他判断。
离职公务员特点:80后基层男公务员最多
舆论公认的,中国此前出现过两波官员下海的热潮:第一波发生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媒体报道称,1992年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第二波则集中出现在2002—2003年,即国企改革和中国加入WTO后。
那么这一波舆论中所谓的“离职潮”的特点如何?
据了解,从地域上来说,广东、江浙等沿海发达地区,公务员离职比中西部内陆地区要多;从性别上来说,男性离职比女性多。
从专业领域来看,专业性较强的部门,比如司法、金融、财税部门等专业部门,以及跟企业打交道较多的招商部门等,比一般行政部门要多。
从工作年限来看,80后,特别是85后,入职2~8年的人数居多;70后有少数离职,60后极为罕见。
据《楚天金报》报道,2014年猎头公司收到的20名武汉市公务员求职者简历,分别来自位于当地的银行监管部门、税务部门、商务部门、城市规划部门、检察院、人社部门等。其中16名为男性,占八成;科级公务员占八成。
“真正咬牙走的人,几乎都是能人,是能在社会上混得好的人。”上述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的县长张江分析,当下就业形势不好,出走的一般是综合素质较高,自信能过得更好,也是不会天天抱怨要辞职的人;另一种就是85后刚毕业的年轻人,不知道生活艰辛,想换一种生活方式;极少一部分是因为多种原因实在混不下去。
湖北一位地级市组织部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在中西部地区,官本位思想比沿海地区更重一些,“学而优则仕”很自然;另外内陆地区民营经济活力有限,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多;再者,公务员收入在小城市和其他行业也不会有太大落差,所拥有的办事便利度以及其他医疗教育福利,均可以让其生活得很安逸。
而在沿海地区,思想略开放,经济活跃度较高,创业的机会和诱惑多,就业岗位也多。当下媒体报道中的官员辞职事件,也大多发生在北、上、广发达地区。
离开原因:收入少+心伤透
近两年网络上传播着很多公务员辞职信,每一封都是一可读性强的故事,包含官场、励志、厚黑等多重元素,其主线就是“我为什么要辞去公职”。
其原因总结来看,用网传段子来说,辞职无外乎两大原因:一是钱给少了,二是心受委屈,公务员职业也无例外。
以备受关注的“副镇长”辞职事件为例,当事人赵光华称:“在我的价值观里,工作无非是谋生的手段,要么改善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水平,要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或者更好的是二者皆有。而我呢,两者都没有实现!”
他还“吐槽”说基层工作压力大、收入低、工资仅够给孩子买奶粉和尿布、工作6年了还得靠父母接济养家糊口。
湖北某省直单位一位处长表示,2014年9月份以前,每个月扣除各项费用后,到卡工资不到4000元,现在工资刚有新调整。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多名基层公务员反映月收入5000元左右,甚至更少。
“八项规定”的推出,以及公务员福利的减少,对公务员辞职的影响几何?大多数公务员认为,其非主因。一位厅级干部表示,之前有“我爸是李刚”,现在也有“我爸是市长”,福利减少是看得见的,不过仍有很多隐性的福利和特权存在,这说明现在还没有真正从制度上来约束官员。
晋升通道相对狭窄,人为不可控因素过多,是公务员群体反映的辞职第二大原因。
“如果真离职的话,那是因为心伤透了。”一位表示有离职想法的县长透露,媒体公众应该多关注下公务员晋升机制和地方政治生态。
他表示,如果当地政治生态,让人的价值实现没有指望,真正伤透心,可能会选择离开。他还提到近期颇受关注的某县委书记辞职信,称虽然不认识这位书记,但他能感觉到这人是“真正伤透了心,不是因为待遇或机会”。
对此现象,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周志忍教授表示,当下频发的基层公务员辞职可以从三个方面解读:一是公务员系统内部层级之间分化大,许多级别比较高的公务员所享受的福利无法覆盖到基层公务员;二是“八项规定”以来,公务员工资日益规范福利减少,实际收入降低引起心理落差;三是晋升空间狭隘或对个人能力不自信,因而缺乏对未来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