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庄户人的幸福梦

李世唐 《 人民文摘 》(

    我的老家哎就住在这个屯

    我是这个屯里土生土长的人儿

    ……屯子里面发生过许多许多的事儿

    ……朋友们若是有兴趣儿呀

    我领你认识认识哎 哎

    认识认识我们屯里的人儿……

    当我读完郭万新的新作——长篇纪实文学《草根吉庄》的初稿时,脑海里突然想起了由赵本山演唱的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的主题曲《咱们屯里的人》。《草根吉庄》所描写的,正是我们村儿里的人,因此感觉格外亲切,仿佛回村坐在街头跟我的父老乡亲零距离地聊着家常,于是情不自禁想为这本书写点儿东西。

    还是在2009 年,万新头一次走进我的家乡吉庄村,怀着他与生俱来的乡土情结,倾情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吉庄纪事》。令我没有想到的是,2013 年年初《吉庄纪事》获得了山西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实在可喜可贺。如果说,《吉庄纪事》是从宏观的角度、以编年体的手法书写了吉庄近百年来的风雨沧桑;《草根吉庄》则是从微观的角度、以人物传记的手法记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吉庄十几户普通百姓的传奇经历。如果把《吉庄纪事》比喻成一幅凝缩了厚重历史人文的绘画长卷,那么《草根吉庄》就像一幅幅生动质朴的年画,乡土气息更加浓郁,人物刻画更加传神,一切都是那样熟悉而温馨,令人流连,令人回味,令人不忍释卷。

    首先,《草根吉庄》通过小人物的跌宕命运,真实地反映了大时代的变迁。自从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农村最先享受了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由此开始,包产到户,发家致富,村民自治,城镇化推进等等,社会的转型使吉庄每一位父老乡亲都站在全新的命运转折点上,各自走出不同的人生轨迹。比如,在《小龙女再嫁》一章中,当土地承包后每个家庭需要小平车时,勤劳的李文富抓住特定的机遇拿起焊把加工小平车,率先脱贫,成为全村的第一个万元户,在吉庄的历史上写下闪亮的一笔。再如《李清版的围城》一章,再现了2003 年村委会主任的普选,反映了村民因人而异的诉求,颇有开启乡村民主政治的里程碑意义。其他如2008 年奥运会前的环保风暴,吉庄的所有采石场和白灰窑一夜关停,也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让一个村庄必须接受的洗礼;还有2010 年当地整合教育资源,吉庄小学被撤销,那种一刀切的现状,又是那么沉重地带给一个村庄不能承受之痛。所以,不论哪一次大气候的变化,在吉庄都有小气候的响应,我们的乡亲们都要经受一番心灵的震撼,从而留下一个个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个印记便是一个个乡村历史的真实细节。

    凤凰卫视首席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先生曾说,每一位外国政要都是一本书。而我认为,每一个平民百姓也是一本书,或者至少也是社会这本大书里的一段细节。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而复杂的社会生活正是由生活在其中的形形色色的“个人”所组成的。一个时代要被未来记存,就需要有真实可感的细节和鲜活的人物。不论是外国历史,还是中国历史,最后流传下来的都是这样的细节和人物。这些人物里既有帝王将相,也有寻常百姓,他们共同构成了历史长卷。而那些小人物,像是朵朵浪花,看似平淡,却能折射出阳光的多彩;看似平凡,却能反映出时空的变化。百川东流,每一朵浪花都不可能停滞不前,朵朵浪花汇成了滔滔大江。

    其次,《草根吉庄》传递着中国梦的正能量。

    作为中国农民群体的一个单元,吉庄父老同样具备了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他们在追求幸福与梦想的过程中,爆发出来的是坚忍不拔的责任意识和生生不息的正能量。这些平凡的品质,在《草根吉庄》中的每一个人物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薛二白遭遇家庭变故,老公离奇出走,她能够走出伤痛,艰辛地劳作,只为把孩子们培养成人,从来都不曾抱怨;五日金因为成分不好在“文革”时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但他寄托于孩子们身上的希望始终不渝,终于将孩子们一个一个送入大学校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村里的两位媳妇——李桂兰和白翠萍,两人因为家庭的原因,义无反顾地走入陌生的城市,全力为儿女们搭建健康成长的平台,其曲折的遭遇,说不上感天动地,也足以催人泪下。还有我的堂弟李宝唐,不懈地努力奋斗,不屈不挠远涉重洋,最终成为全球著名的动物营养学家,虽入籍加拿大,但他始终不忘自己是吉庄李姓子孙,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即取名“激励”,谐音“吉·李”,他还一直无私地帮助国内饲料企业实现国际化的目标,其赤子情怀,如同冰心玉壶,可鉴可佩……

    《草根吉庄》中除李宝唐之外,其余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物质生活一般,没有太多、太高的欲望和要求,但他们脚踏实地,不浮躁,不郁闷,累并快乐着。小人物,小欲望,小满足,才是大幸福;你的梦,我的梦,大家的梦,构成中国梦。大家一起脚踏实地,幸福的中国梦必然梦想成真。

    再次,《草根吉庄》带给人们对当今农村的深刻思索。

    许多年来,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农业稳则天下稳,粮食丰则天下安。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生存状况,事关国家的兴衰。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对农村的震撼不亚于当年的包产到户。在《草根吉庄》的《父子支书》和《官场》两章中,前后两任支书林满和李仁义以及现任支书林建国的经历,清晰地展示出吉庄近五十年来、特别是近三十余年走过的峥嵘历程。那么,农村怎样发展,农民怎样适应时代的要求,都是全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命题。这一命题,在《草根吉庄》中没有答案,作者和主人公一样,都在思索和探寻。综观当今吉庄,大部分精英走向城镇,甚而像李宝唐那样走向世界,他们的回归几乎已没有可能;留下来的,不少人顺应潮流尝试经商,却又受到小农经济思维的局限,很少能够真正发展起来;再有类似《最后一套骡车》里的李全营,走的是一条职业农民的路子,却受困于土地集约化的步履维艰,只能小打小闹;村支书林建国更是使尽浑身解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吉庄的面貌,但如何进一步实现农民增收,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他依旧面临不少的迷茫和困惑……

    从吉庄村小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走近真实的农民、真实的农村,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农村的发展足迹,可以说,《草根吉庄》将农村的现状客观真实地展示出来,为有识之士剖析、解读、思索“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

    总之,真实,正是《草根吉庄》最大的价值所在。现今五十岁以上的农村人,或者从农村走出去的城市人,都可以从《草根吉庄》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感受。这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正如著名词作家阎肃先生为央视纪录频道所做的一句广告:“我喜欢看记录片,因为它真实。它留住了真实,留住了生活,也留住了美。”

    就在《草根吉庄》即将付梓面世之际,我又想起前段时间在央视一套热播过的电视连续剧《有你才幸福》,权且借用片头曲《小角色》的几句歌词献给我的父老乡亲,也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小角色那又有什么

    酸甜苦辣一样都过

    小角色那又怎么了

    暗淡时刻也是一种结果

    小角色没有浓妆淡抹

    不怕也是一种衬托

    小角色不怕被埋没

    早习惯了一个人自得其乐……

    (本文为《草根吉庄》代后记,作者为山西省朔州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

庄户人的幸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