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

倪方六 《 人民文摘 》(

    中国是规定退休年龄较早的国家。《礼记·曲礼(上)》中有这样的文字:“大夫七十而致事”,这说明早在周代便规定了退休年龄。70岁退休,其实是约定俗成,到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武帝永明七年(公元489年),这一人事制度才有了法律内涵。时御史中丞沈渊表奏:“百官年老七十者,皆令致仕。”

    在古代中国,退休年龄发生变化的出现于明朝。朱元璋(明太祖)当了皇帝后,对旧的人事制度做了较大调整,其中规定了新的退休年龄。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二月,朱元璋“命文武官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退休年龄提前至60岁。

    五年后,即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八月,朱元璋又出人事新政,将相当于今部队、警察系统的中下级官员退休年龄提前至50岁。此即《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四)中所记,“命内外指挥、千、百户、镇抚,凡年五十以上者许以子孙代职。”

    但朱元璋规定的退休年龄在明代200多年间并没有一直贯彻下去,朱棣(明成祖)登基后即恢复“70岁退休”古制。此后不断反复,但明代退休年龄基本上是60岁以上。

    在明代朱祐樘(明孝宗)当皇帝时,还出现了类似今天“内退”的规定,凡主动提出退休的官员,无年龄限制,即使40岁提出退休也会被批准。

    古代推迟退休是什么原因

    在古代中国,提前退休与推迟退休,很多时候都是根据政务需要和具体人、具体岗位来决定的,并没有现代的养老金不足因素,有时甚至不允许退休,特别是高级官员,很多都是死在任内。有的即便退了,也会被“返聘”或改当“顾问”。

    南北朝时期,拓跋焘(北魏太武帝)当皇帝后,委任已107岁的罗结为“侍中、外都大官,总三十六曹事”,罗结一直干到110岁时才退休,并且在退休后仍为朝廷出谋划策,活到了120岁。

    古代中国推迟退休,有些时候是由腐败引起的。如唐代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权,贪恋禄位,退休年龄成了橡皮筋,可大可小,只要官场有人就能推迟退休。白居易对此十分愤慨,在其系列长诗《秦中吟》之《不致仕》中写道:“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

    至于提前退休,在古代非正常退休中所占比例便很小了,一般不是身体原因就是因为犯错误而被勒令致仕。

    古人退休后的待遇如何

    在古代中国,包括低级官员在内的普通公务员退休后是没有工资可领的,只有部分高级官员和特殊人员才能领取部分退休工资,全俸则很少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如果退休前没有“腐败”,退休后吃饭都成问题,因此在古代腐败案中常见“69岁现象”。

    在汉代,高级官员退休后才能领到原俸禄三分之一的退休工资。《汉书·平帝纪》记载,刘衎(汉平帝)当皇帝的元始元年(公元1年)规定,“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自此,汉代退休工资有了固定标准。

    从这条“退休令”来看,“比二千石”以上官员都是相当于今天中央部委、省级领导的高级官员,他们退休后也只能领到在职时三分之一的退休工资,而相当于今厅、局、市、县领导的官员,退休后则一分钱也没有。

    即便到了隋朝,退休官员也是七品(相当于今县长)以上,且有病者,才酌情发给部分俸禄。

    完善的退休制度在唐代形成,退休待遇也得到提高,但也有级别规定,相当于今副厅级、五品以上官员退休才能领到原来工资的一半,五品以下是否拿退休工资不见下文。“诗圣”杜甫从工部员外郎任上退下后便无退休金,靠严武等一班朋友照顾,在成都还盖了“草堂”。

杨开慧烈士就义实录
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次阅兵
抗战时期中共经费来源
自律有为的秦桧后人
罗盛教:差点被埋名的英雄
日军在东南亚实施的大屠杀
新中国海军的筹建奇迹
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
清朝皇帝与西洋音乐的不解之缘
“五四”时期文人手稿今值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