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初,一群学生到京张铁路参观。一位学生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京张铁路上,职工大都非常礼敬妻子,很多职工还是“妻管严”。个别职工家里有夫妻不和的,谁都不敢声张,生怕同事发现。
为何京张铁路盛产“好男人”呢?原来,这是受詹天佑的影响使然。詹天佑因独立自主修造京张铁路而闻名天下,时任京张铁路总办的他对于夫妻关系,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是男人就必须敬爱妻子,不敬爱妻子的男人,也必定不会信于友、忠于事;他非常讨厌听到夫妻吵闹、离婚这样的事,一旦听说谁家夫妻不和,他总是认为“过必在夫”;在工作中,詹天佑时常不厌其烦地告诫下属一定要礼敬妻子。上行下效,京张铁路职工普遍家庭和睦,两口子打架拌嘴的很少。
若干年后,那位学生成了一名记者,他对此事记忆犹新。他撰文感叹道:“特异之人,常有自擅之人生哲学。”对詹天佑“敬爱妻子”的人生哲学,他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吾望中国多有若干如詹先生其人者,则不仅国有铁路可以独立修造,妇运之前途,亦将大放光明。更望党政军各机关之长官尽如詹先生之宅心,则全国妇女之被解放可立待矣。”
这位记者写下此话语时,已身处民国,自然会由詹天佑的言行联想到妇女解放。而詹天佑说那番话的时候,却是在晚清,他也许未必会想到妇女解放之类的宏旨,他的“礼敬妻子”更多的是天性使然。
詹天佑,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10岁考取清廷官派首批赴美留学幼童班,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回国后毕生致力于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他的妻子是父亲好友谭伯邨的女儿,名叫谭菊珍。
当年清政府招考赴美留学幼童时,就是谭伯邨获悉了消息,力促詹天佑报名的。当时詹天佑的父母对于儿子远赴重洋、奔赴异国疑虑重重。谭伯邨提出:“只要天佑出国学习,我就把女儿谭菊珍许配天佑为妻。”詹天佑父母大为感动,遂决定送子出洋。
1887年,詹天佑26岁时,与谭菊珍举行了结婚典礼。此后,夫妻感情笃厚,相伴一生。詹天佑常年在祖国各地修建铁路,夫人也随之四处奔波。两人育有五子三女,分别出生于广州、直隶林西、山海关、锦州、北京五地。
笔者早年供职于北京詹天佑纪念馆的时候,常有观众好奇地问:“詹天佑有没有纳妾?”
确实,詹天佑所处的时代,蓄妾之风相当盛行,清代甚至还流行着“粤人好蓄妾”的说法(《清稗类钞》)。著名的广州十三行行商潘士成有50个妻子。康有为是开风气之先的人物,注重妇女解放,到晚年却接二连三纳妾。
梁启超是中国最早提倡一夫一妻制的学者,他还创立了“一夫一妻世界会”,但晚年他也纳了侧室。即使是留学国外喝过洋墨水的人,纳妾的也不少,如唐绍仪、严复、马寅初等。
詹天佑在晚清和民国都曾担任高官,收入也极丰厚,既具有纳妾的社会环境,也具备纳妾的经济条件。但他终生奉行一夫一妻主义,绝不纳妾。妻子身体不好,常年卧床,有人曾劝詹天佑纳妾,被他严词拒绝。
他不仅不纳妾,而且还从心底里敬爱、尊重妻子,并且敢于公开提倡。对比晚清民国那些妻妾成群的军阀、政客、商人、文人,更感觉詹天佑的难能可贵。他不仅是卓越的铁路工程师,更是当之无愧的模范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