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叶锋 《 人民文摘 》(

    家住上海市杨浦区恒阳花园11号的独居老人金老太太年近八旬,每周的家务主要由助老员上门完成。金老太太用电话拨打上海一条为老年人服务热线的电话“96890”。在电话的后台,这笔业务被迅速就近派送至杨浦江浦路街道养老服务社助老员柯红。

    柯红随身带着一个手机模样的移动终端。进门后,她从老人手里接过服务卡一刷,便开始忙活起来。两个小时内,她帮老人清理厨房、卫生间、卧室,整理衣服被褥,还帮她剪指甲。临走时,柯红再次刷卡,与“96890平台”联网的移动终端自动完成计时、计费工作。

    杨浦区黄兴路156号9楼是96890的“总后台”。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一共有300个座席,现场一片忙碌,部分席位为老人提供电话关爱,其他则接受老人电话预订服务,并“发包”到各街镇的养老服务社及家政、理发、送餐、旅游、家电修理等3000余家供应商。

    大屏幕上,“96890平台”的电子地图精确到每一栋住宅楼。鼠标所及,金老太太的信息、健康档案、需求、服务时间、收费等一目了然。而像金老太太这样接受过助老服务、纳入“96890”的数据库的老人已超过40万人。

    虚拟平台,实体服务,这就是上海一家社会组织——海阳老年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组建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海阳的理事长徐超介绍,这座特殊的“养老院”利用“云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和数据库,创新运营模式。这个智能信息平台,包括面向老人的紧急援助、主动关爱、健康档案管理、费用结算等七大系统。

    自2010年8月开通至今,海阳的智能服务平台已涵盖3500多名服务人员、3000多家供应商,“关爱电话”呼出量超过650万人次,各种服务需求呼入量约21万人次,服务老人超过40万人。

    据了解,上海的老龄化程度为全国最高。截至2012年,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已达到25.8%,为老年人服务的供求矛盾尤为突出,资源分散、利用低效等问题也十分明显。与此同时,行政化手段主导的社区养老模式弊端日渐凸显。

    杨浦区江浦路养老服务社负责人陈瑾对此深有感触。她说,助老员是街道属地化管理,就算只隔条马路,也不能“越界”跑到另一个街道辖区内的老人家中去服务。杨浦区民政局局长王莉静说:“养老工作面广、工作量大,区民政局加上全部事业单位,总人数也不过200人,政府包揽根本做不到,只能借助社会组织和市场力量,为此需要把体制内‘可以拿的东西’拿出来交给他们。”

    近年来,上海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社会化,海阳抓住机遇,脱颖而出。截至目前,海阳已托管了上海4个区、23个街镇的助老员队伍,将他们纳入统一调配管理,在满足政府“托底”养老需求的前提下,不断做大市场化服务。

    自2011年至今,杨浦区政府在先期5个街道试点的基础上,已将全部12个街镇1200多名助老员委托给海阳管理。根据协议,海阳必须首先满足纳入政府补贴范围的独居、特困等老年群体的服务需求。财政补贴用于这些老人助洁、助浴、助餐等服务,标准是每小时12~13元。

    柯红从过去街道的“非正式用工”转为海阳的正式员工。她说,原来每天只做3家~4家政府补贴的老人,每月固定收入1450元;现在常接到自费老人订单,现在每天能做五六家,月收入1800元左右。

    徐超说,从经济效益看,政府“外包”的部分养老服务要求高、监管严,一些业务还是“赔本买卖”。但目前养老服务市场化程度低、水平参差不齐,与政府合作,既能确保业务规模,也能提高信誉和竞争力。某种程度上说,正是政府的“退”与“放”,才成就了社会组织的“进”与“强”。

    截至目前,上海已有浦东、杨浦、虹口、静安等4个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48个项目委托给海阳管理运营,总计金额3000万元。“政府给了一个巨大的平台,就看我们有没有理念、勇气和实力去接手。”徐超说。

定制公交:“堵城”新选择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新白领标准”月薪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