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年画中的门神为何多丑陋

赖晨 《 人民文摘 》(

    “门神(看门人)”是随着城门、房屋建筑而兴起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用丑陋、低贱者看门的风俗

    年画中的尉迟恭、包拯都是黑脸,钟馗、张天师往往也是面目狰狞、极端丑陋,这是为何?

    “门神(看门人)”是随着城门、房屋建筑而兴起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用丑陋、低贱者看门的风俗。

    夏商周时代,司门是一种官职,负责守卫京城十二道门。他们除了掌管钥匙、锁,开关城门之外,还要负责检验出行者所携带的物品,征收税收,岁时节庆祀门的典礼,迎接宾客等。

    古代的守门人一般是低贱的、被边缘化了的人物。孔甲是夏朝第十四代君主,他在位时不全心治国爱民,却沉醉于信奉鬼神,是个昏庸无道的君主。有一次,孔甲外出打猎遇到大风,避风进入一户民宅。刚巧那户人家刚刚生下一个儿子,有人说这孩子将来必大吉,有人说这孩子必有大祸。孔甲饶有兴趣地听完人们的议论,于是就和那户主人商量,要带走那个婴儿。他得意洋洋地对在场的人说:“我要让他做我的儿子,看谁敢使他遭殃?”当孩子长大成人,却被劈柴斧弄断了足,昏庸无常的孔甲早已忘掉当初的许诺,派他去做了一个守门人,还假惺惺地为自己辩护说:“唉,你有了残疾,是命中注定啊(呜呼!有疾,命矣夫)!”

    周朝时的法律规定:受过墨刑的人(即脸上刺字者)去守城门,割掉鼻子的去守边关的城门——因为他们相貌丑陋,所以离当权者远一点;受了宫刑的人,因为丧失了性功能,用起来比较放心,就去守宫廷的大门;脚被砍断了的罪犯,去守帝王园林的门。

    春秋时,孔子在卫国政治避难,其学生子皋是卫国的法官,经常把罪犯的脚砍断,这些无脚的残疾人只好去守门。

    战国时,齐国发生了两个断脚看门人的故事,颇有意思。齐国有位中大夫叫夷射。一日,夷射参加了齐王一个晚宴,感到天气闷热,于是走出来靠在走廊的柱子上休息。一个断脚看门人走过来,说:“大人,这酒好香,能不能讨一些给我吃?”夷射鄙夷地说:“一个刑余之人,竟敢向大人讨酒,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快滚!”看门人讨个没趣,讨酒不成反挨骂,十分恼火,又无可奈何,悻悻而去。夷射转而一想,便在柱子旁撒了一泡尿以解晦气。第二天早上,齐王路过此地,看到了尿迹,责问守卫。断脚看门人答道:“昨天晚上夷射大人在此呆过,除此别无他人”。齐王怒而放逐了夷射。

    有一次,齐景公大白天披散头发,乘坐六匹马拉车,带美女驰出宫门。断脚看门人见了,就击打景公的马,又回过身来说:“你不是我的国君啊!”景公惭愧得不肯上朝。晏子了解到前因后果后,入宫拜见景公说,刖足的守门人都能直言,这是国君的福气呀。齐景公解开了心头的疙瘩,笑着下令加倍赏赐断脚看门人。

    到了清朝,仍有丑陋者守门的风俗。据江苏仪征人、生活于乾隆年间的秀才李斗所著的清代笔记集《扬州画舫录》卷六称,有些盐商挑选守门人的标准:“都用相貌相当丑陋的人(尽用奇丑者)。”有些被贫穷和绝望逼得走投无路的穷人,为了谋取盐商家一个守门的饭碗,觉得自己丑得不够,便毁容后用酱涂抹在脸上,在太阳下暴晒,揽镜自照,变得奇丑无比后,才觉得有被聘用的希望。

毛泽东读《二十四史》
蒋介石的阅读史
鲁迅为何不写长篇小说
齐白石三“刺”张大千
乌木10年涨价数十倍
古代落榜者在干什么
年画中的门神为何多丑陋
古代少爷也“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