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兽首只是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中极小的一部分,包括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的其他文物又该如何寻找呢
兽首“回家”啦!2013年6月28日,圆明园鼠首兔首失而复得,正式“入住”国家博物馆,在令人欣慰的同时,国人更是激起了对十二兽首团圆、“三山五园”文物寻踪和海外流失文物归国的更大期待。
而事实上,海外文物追索之路并不平坦。大到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小到器不盈掌的战国玉佩,“海外遗珠”能重归故里的少,仍漂泊流浪的多。那么,海外寻遗的难点在哪,又要如何追回呢?
鼠兔回家
未归兽首下落何在?
目前,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已寻回七件,其中,新归家的鼠首兔首入藏国家博物馆,而虎首、猪首、猴首、马首和牛首现存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至今还未归国的兽首有五尊,分别为龙首、狗首、蛇首、羊首和鸡首。其中龙首和狗首曾被媒体曝出部分下落信息,但在文物界尚有争议,其余三尊兽首则音信全无。
“目前还从来没有出现过5个失踪兽首的任何文字和照片资料,”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多次对媒体强调,“寻回的确比较困难,民众要给予耐心。”
“三山五园”
更多文物如何寻找?
圆明园的兽首只是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中极小的一部分,包括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的其他文物又该如何寻找呢?
6月28日,三山五园文化国际传播与研究中心在北京语言大学成立,旨在把流失海外的“三山五园”历史文献、影像和文物制作成数据库,为国内研究提供参考。
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颐和园和畅春园一起,构成了我国现存皇家园林的精华——“三山五园”的主体部分。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这些遗产自元明以来都被收藏在这些皇家园林中。直到近代,多次战争使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为了能让这些文物早日“回家”,我国一直坚持进行依法追索。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表示,进行有效依法追索的学术基础是建立起国家流失海外文物目录,它能够提供法律依据,即遭受掠夺的罪证,只有基于此,才能开展追索工作。
文物回归
追索体制如何建立?
不论是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远离故土,还是“三山五园”中众多文物漂泊海外,都是中国文物流失历史中的一个缩影。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海外,其中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而大多数又散落在民间。
面对中国海外流失文物数量巨大这一情况,中国政法大学司法研究所副所长霍政欣介绍,目前我国海外文物回流的三种主要途径为:捐赠交换、商业回购以及依法追索。
霍政欣表示,三种方式中捐赠属于理想的文物回归方式,但由于流失文物价格较高,不太可能成为普遍现象,此次的皮诺家族捐赠兽首也只是一个特例。
他进一步强调:“商业回购行为也面临着回购价格高的难题,而且在客观上会变非法抢掠为合法流通,再一次伤害民族尊严,也不宜提倡。”
对于依法追索,年逾90高龄的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认为,这是目前最为合理的文物回归方式。但由于国际公约的约束力和溯及力有限,依法追索难度较大。
针对文物追索中所遇到的阻碍,霍政欣建议:“首先我们要‘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的文物流失情况,查清文物的所在以及保存情况,再对症处理;其次,政府必须坚持反对拍卖非法掠夺文物的行为;同时,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通过国际合作,在国际法则下进行文物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