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外国政要在访华过程中大“秀”中文,借以拉进与中国民众之间的距离
2013年6月29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开场几分钟的中文致辞字正腔圆,她还引用《管子》名句:“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段精彩的中文致辞开场显示了“流利顺畅”的中文功底。实际上,多名外国政要在访华过程中都大“秀”中文,借以拉进与中国民众之间的距离。
陆克文:“科班”出身
谈到会说中文的外国政要,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无疑要记上一笔。对于中文,他可谓“科班”出身。
1976年,陆克文进入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学习,主修汉语和中国历史,同年到中国深造。1984~1986年,陆克文在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工作。
2008年4月,陆克文前往北京大学演讲,用标准的中文调侃:“中国有个说法,叫‘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外开口说中国话’。”
陆克文不仅会说中文,还对中国文化有不少了解。他在北大演讲中提到“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忧国忧民”等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的词组,还历数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等北大名人。
2010年,陆克文向新华社记者发送了一段中文视频,并送上虎年祝福。他在视频中说:“大家好,祝大家新年快乐!这是一个合家团圆的重要时刻,在我们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里,这些庆祝十分重要……我衷心祝愿大家虎年兴旺发达。”
除说中文,陆克文还在中国网站开设微博,大多博文用中文发出,拥有粉丝数十万。
李显龙:“规范”中文
新加坡推行双语教育,英语为官方工作语言,同时鼓励不同人群以各自母语为第二语言,如中文、马来语等。在新加坡,会说中文的人不少,包括现任总理李显龙。
2004年,时任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前往上海访问,“秀”了一把中文。他在中文演讲中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开放,新加坡政府一直鼓励人民不断学习和适应,以便同中国一起成长。“住在上海很舒服,这里的生活水平很高,没有太大的文化和语言上的障碍,”他说,“对上海人而言,新加坡是个既舒服又友善的城市。”
2012年,李显龙到访天津,参观中新生态城后,他在生态城内的永定洲文化主题公园与中方人员共同植下一株象征合作和友谊的云杉树,并用中文叮嘱“别忘浇水”。
李显龙还鼓励新加坡青年学会规范使用中文。他2009年与新加坡中学生和大专生互动时说,他每天坚持看中文报纸,浏览中文网站也是学中文的好方法。
对于新加坡年轻人把中文、英文和方言掺杂在一起用的习惯,李显龙说,新加坡人讲中文不只是让本地人能听懂,还要让全世界的华人都能听懂。“如果我们注意语言规范化,我看这样才是‘最酷’的”。
马西莫夫:“学话”武汉
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在2008年4月12日出席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时,以中文演说,赢得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他在演讲即将结束时用中文说:“我祝中国朋友们北京奥运会成功,我相信这个历史事件无疑将成为快速发展中的新中国辉煌的证明。”
马西莫夫有中文功底不难理解,中国武汉大学是马西莫夫的“母校”之一。1989年,24岁的马西莫夫就读于武汉大学法学院,1991年毕业。
2008年4月10日,马西莫夫再次造访武汉大学,被授予武汉大学法学名誉博士和杰出校友。“湖北和武汉对我来说有特别意义,我在这儿学习、生活过3年,”他接过证书时用中文说,“我将继续……为中哈两国关系的深化发展贡献才智。”
从某种角度而言,博鳌亚洲论坛已然成为各国政要“秀”中文的舞台。除马西莫夫外,陆克文、前日本首相福田康夫都在这个场合说过中文。福田康夫2010年4月10日在“博鳌之夜”文艺演出上一字一顿地以不标准的中文说:“各——位——来——宾,晚上好!”引得台下掌声笑声不断。
各国政要:“点缀”古语
一些国际政要虽然中文功底不佳,但有时会特意在演说中加入中国古语或谚语。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2009年11月访华时,曾以“温故而知新”形容经历挫折和挑战但最终走向稳定的中美关系。
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则分别以“人心齐、泰山移”和“风雨同舟”为中美合作添加注脚。
2011年6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上顺利连任。就职演说中,潘基文引用中国古代哲人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句结语: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