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千奇百态的名人墓志铭

童亮 《 人民文摘 》(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很多名人的墓志铭用非常有个性的文字勾勒了墓主一生的特点。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这一串数字。  

    “37,22,35,R.I.P”是美国影星玛丽莲·梦露的墓志铭,许多人闹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最终这个谜由梦露研究会揭开,这3个数字是梦露的胸围、腰围和臀围的英寸数。死者生前最大的嗜好是爱美,她用数字将自己十分钟爱的形体永久记录了下来。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数学家马克劳林是牛顿发现和培养的,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6个大字:承蒙牛顿推荐。  

    前苏联科学家施万维奇毕生研究蝴蝶花上的色彩和图案。他的墓碑上刻着他心爱的蝴蝶翅膀花纹。  

    《读者文摘》的创始人德威特·华莱士:“最完美的压缩。” 

    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逝世前,已被耳聋的痛苦折磨了二十余年。这位伟大的乐圣生前给人类创造了那么多不朽的音乐,而他临终前只留下这样一句令人伤感的遗言:“我将在天堂里听到一切。” 

    对任何一位画家的赞美,又有什么样的语言,能胜过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在俄罗斯,有一位年轻的汉学家叫彼德罗夫。他研究鲁迅、瞿秋白、巴金、老舍、郁达夫……他一直是个讲师,连副教授也没有做到。逝去之后,在自己的墓碑上只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汉字:“梦”。 

    英国世界轻量级拳击冠军琼瓦特墓志铭:“这次不管你数到几,我也不起来了!” 

    以上是外国名人的墓志铭,再来看看中国的名人墓志铭。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九月,也就是公元427年,陶渊明在自己逝世前的绝笔《自祭文》中写道:“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陶老先生时年63岁,在秋风瑟瑟大限将至的时候,把人生看成了寄居的旅店,说自己就要回老家了,堪称达观和安然。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总结自己可以无憾而逝,也算心安了。他再次重申自己不看重生前的称誉,当然更不在乎身后的咏歌。老人家最后发出一个大感慨,说人既然活得这样艰难,死又能怎么样呢?有一点“我都不怕活着,难道还要怕死吗?”的略带凄凉的豪气了。  

    聂耳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巴蜀鬼才”魏明伦曾经为自己写了一篇墓志铭:“没有白活的人,值得研究的鬼。” 

    青岛市人民政府后来重新为康有为建墓,将其葬于浮山西麓之茅岭。1985年正式举行了迁葬仪式。由康有为弟子、90岁高龄的艺术大师刘海粟重新撰书墓志铭。铭文最后写道:“公生南海,归之黄海。吾从公兮上海。吾铭公兮历沧海。文章功业,彪炳千载!”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早在1978年他虚岁66之时,就为自己预撰了自传式的墓志铭。原文是: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1987年中印战争险爆发内情揭秘
那些被破格提拔的文化人
军统最后的暗杀名单
开国大典突然冒出美国上校
忽必烈也是个美食家
中国古代如何抓小偷
千奇百态的名人墓志铭
楼兰古城是怎样被发现的
“文字侦探”流沙河
电影中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