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有机与其说是对结果的检测,还不如说是对过程的控制。有机认证与其说是对产品的认证,不如说是对生产过程的认证。
2013年1月的一个周末,雾霾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室外的PM2.5指数高达800。
魏晓青驱车30公里来到了北京东北五环外的有机农夫市集。魏晓青是市集的常客,150元一只的走地鸡,20元一块的豆腐,10元一斤的蔬菜,90元一斤的猪肉,她习以为常。
不到1个小时,魏晓青自带的一个小型购物车,和一个巨大的购物袋,已经鼓鼓囊囊。她为这次赶集付出了超过1000元。
魏晓青没有仔细计算过每个月用在购买有机食物上的消费,“外面糟糕的空气是我控制不了的,吃的总得买最好的,这是健康投资。”
农业的进步?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机的兴起并不是为了生产出更安全、更优质的食物。
人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可以替代石油农业的新生产方式,有机农业应运而生。“西方人最开始做有机,是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不是为了食品安全,不是为了挣钱。”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教授杜相革说,“有机农业核心是什么,不是去小岛上找一块特别好的处女地去开垦,生产有机食品,而是通过有机生产把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地球的法则》一书作者、美国生态学家斯图尔特·布兰德说,他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有机食品,因为有机农业能减少化肥、除草剂和杀虫剂对土壤、水和野生动物的影响,“我多花的那部分钱其实是在服务社会。”
虽然有机农业的概念和标准在各国略有不同,但内核大体一致: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除草剂、化肥、生长激素、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物质,不使用离子辐射技术和基因工程,希望按照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保持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的可持续性。
有机农业要求在生产中所有投入的技术和物质,和环境都是相容的,不投入环境中没有的化学物质。
在诞生的最初几十年里,有机农业还是非主流的。然而,很快它就得益于全球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西方上世纪90年代疯牛病和大肠杆菌的肆虐,中国2000年之后多起食品安全事故,让有机农业从小众走向大众,也从一种社会运动变成了一门庞大的生意。
截至2010年,全球已经形成了一个产值高达800亿美元的有机市场,每年还在以20%-30%的速度增长。
消费者只在乎结果?
而中国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理解是,只要对我好,我才买。“宣传它的环保理念,公众也不理解,也不接受,只有宣传它是安全的食物,把它置于与公众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地位,公众才关注它。”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组织者常天乐注意到,大型有机企业的宣传都是强调食品安全,“这是很好笑的,因为食品安全在中国不会永远是个问题,中国食品安全没有问题了呢,谁还来吃你的东西,这是自掘坟墓的恐吓式营销。”
“最近几年,比较强调有机的结果”,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小毛驴农庄的创始人石嫣说,“大部分消费者认为,有机是对结果的认证,消费者也并不在意过程如何,更在意的是,产出的食物是完美的、零污染的。”
实际上,有机与其说是对结果的检测,还不如说是对过程的控制。有机认证与其说是对产品的认证,不如说是对生产过程的认证。
“国外的有机就是一个过程控制,产品不用做检测的,中国最后落在产品检测上,农药不得检出,因为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敏感,所有大家最后落点落在产品检测上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总工程师郭春敏说。
要认证为有机食品,生产过程,收获、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各自有规矩:食物加工时不不允许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包装要采用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在运输和屠宰动物时应尽量安静、温柔,电棒等工具不允许使用,运输时间也不允许超过8小时……
“有机生产的过程控制更多的是控制在企业手里,我们不可能一年到头盯着它,”郭春敏说,“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诚信,也许我去10天看不出什么,也许走了之后他用药,那也没办法。”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从事认证的人士称,有机认证首先看这些企业申报的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再去田间地头考察,但去考察的次数并不多,一个生产周期去两次,生产季节去一次,加工季去一次,如果仅仅是简单生产,就去一次。“有机的过程控制主要是根据企业申报的材料。”
常天乐对这一套认证程序有些疑惑,“认证员去农场的频率甚至没有我们市集的工作人员去我们农户的次数多,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确定农场交给他们的资料都是真实可靠的。”
“总体来讲,大家离有机技术体系都还很远,这个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圈内的有机造假,多多少少,程度不一。”翡翠湾农场主孙德玮说。
食品金字塔尖?
孙德玮提到,他的消费者里有一些工薪阶层的母亲,自己不吃,都是买给孩子吃的,“她们想给自己的孩子一些健康保障。”
魏晓青愿意花上普通食物8-10倍的价格,也是因为相信有机食品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存在——在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里生产出来的纯净、无污染的产品。
商人们言之凿凿:有机食品不使用杀虫剂、化肥、生长激素、抗生素,是纯天然的健康食品,在安全、营养等方面是传统食物所不及的。
农业专家也来背书,有机食品更是位于食品金字塔的塔尖——有机食品代表食品质量的最高层次,在食品安全金字塔中是最安全的食品。
魏晓青这样的消费者也因此笃定,没有使用农药和化肥,有机食品比传统食品更安全更健康。
魏晓青是2008年三聚氰胺危机爆发后,开始热衷有机食物。“绿叶蔬菜都有农药残留,鸡肉和猪肉都是速成的,有机食品是贵,我就当买份健康保险,和以后可能付出的高昂的医药费比起来,还算值得。”
事实上,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试图证实有机产品的优势。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成功。
近两年的研究结果尤其让人失望:2009年英国食品标准局和2012年斯坦福大学的两项大型研究证实,有机食品和普通食物的营养成分相差无几。
“公众买的是心理上的安全和安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直言,“你买到的是真正的有机食品吗?大大的问号!有机食品和非有机食品有多大的区别呢?大大的问号!”
虽然全球有超过20个国家制定了有机的国家标准,但官方从未对有机食品的质量发表评论。负责监督和规范有机生产的中国认监委的官方声明称,没有统计学证据证明有机产品比常规产品更安全;美国农业部也不允许商家宣称有机食物比普通食物更营养,更安全,更健康。
即使是搞有机认证的郭春敏,也反对把有机食品看做是食品安全的金字塔尖。“这是公众的误会和某些人的误导,很难讲有机必绿色,绿色比无公害更安全,更健康。十年前就有人提出这个有机食品是食品的金字塔尖的说法,我是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