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思念在云端 追忆吕诚

徐祝新 《 人民文摘 》(

    吕诚曾把希望寄托在他创作的《托起明天的太阳》,他是多么热爱家乡,多么热爱这块黑土地,多么热爱生活在这块黑土地上的人们,但无情的病魔让他过早的离去了。

    2012年9月下旬的一天,在去往西北的飞机上,接到吕诚同志病逝的消息。尽管早就知道他得了重病,但上一次看到他还是那样精神饱满,谈笑风生,看不出有任何不测迹象,不禁一阵心悸,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飞机在云端穿行,弦窗外变幻莫测的云朵在我模糊的视线里飘浮着,像剪不断的思绪,把我带到和吕诚相处的时光。

    我在佳木斯市工作28年,知道吕诚是远近闻名的剧作家。早在1983年,吕诚根据日本世界语作家、国际主义战士绿川英子的反战事迹创作了大型现代京剧《绿川英子》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990年,他以春秋战国猎户女儿无容解救赵国被围的故事,创作了新编历史京剧《赵王与无容》,这部倾注他全部心血的作品获得当年第五届全国“曹禺剧作奖”。《赵王与无容》进京展演誉满京华。吕诚的妻子谭俊英是我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专攻旦角,夫妻之间多年相濡以沫成为创作与表演的精美合璧,她在剧中艺术演绎了无容的角色,为这部京剧添色增彩。国家戏剧评论家曲润海观后非常感慨,当即写下“危难之际许封后,凯旋归来做齿羞,台下众多为官者,能不扪自问心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赞誉吕诚夫妇戏如人生,德艺双謦。

    吕诚能有这样的艺术造诣,靠的是他勤奋努力。在创作《赵王与无容》时,为写好唱词,他和合作者朱红赤一道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通宵达旦的钻研古汉语,学习传统京剧剧本,终于锻造出文白相济、刚柔有度、诗一般的唱词和对白,折服了千万观众和众多戏剧名家。  《赵王与无容》三进北京,场场爆满。开始观众疏于对北疆边城的了解,连剧情说明书都不买。当吕诚妻子谭俊英长达15分钟的唱段结束后,全场观众起立,长时间鼓掌、呐喊。人们没想到佳木斯能有这么好的剧团,这么好的演员,这么好的剧目,纷纷购买说明书,一时竞抢购一空。

    吕诚出生于1947年2月9日,黑龙江省依兰县人。父亲年轻时是鞋匠,母亲是鞋样设计裁剪师。家境贫寒过早地培养了他的吃苦精神、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父亲喜欢吹拉弹唱,母亲喜欢看戏。父母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使吕诚渐渐对艺术产生了兴趣,父母是他走上艺术道路的启蒙者。在上小学期间,吕诚就是班里的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3岁,他考上了合江地区艺术学校表演班。1961年,由于国家处于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合江艺校被迫撤销,吕诚连同其他十几名同学被分配到依兰县剧团工作。1964年,吕诚赴富锦搞“社教”,他根据贫下中农当上省人大代表的事迹,创作了处女作——现代京剧独角戏《雪夜红灯》,并由依兰县剧团搬上了舞台。《雪夜红灯》被地区调演剧本选拔评审小组充分肯定,吕诚初露锋芒就展示出他的戏剧创作能力。1970年,合江地区组建“样板戏”学习班,黑龙江省选调演员,吕诚同爱人谭俊英一同被调到“样板团”,他学习和创作更加刻苦了。他把近距离接触到的一些全省著名导演、戏剧作家、著名演员当做良师益友,像永远吸不满的海绵一样,从这些艺术家身上吸吮养料,陶冶自己。1974年,全地区举办现代戏汇演,踌躇满志的吕诚与中戏毕业的肖萧一同到农村体验生活,两个月后创作出现代京剧《大地春潮》,在全地区戏剧汇演中获优秀剧目奖第一名。

    追朔吕诚走过的创作道路,我感受到了他的人生价值观和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他创作的戏剧既有对社会良好风气,真善美的赞扬,也有对社会粗俗现象,假丑恶的鞭挞。他政治素质高,艺术敏锐性强,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人才。

    我了解和更深刻认识吕诚,还是在1992年市委任命我做文化局局长以后。当时,吕诚从佳木斯市京剧团团长位置走上市文化局副局长领导岗位,分管艺术创作。从此,佳木斯文化艺术创作迎来大发展的新阶段。也是这一时期,让我看到一个才华横溢、刚直不阿、淡泊名利的吕诚,一个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辛勤耕耘的吕诚。吕诚在分管艺术创作期间,佳木斯市文化艺术工作开始有了三个飞跃:一是文艺精品不断得奖;二是专业剧团走向市场,演出场次不断增加;三是艺术人才不断涌现。当年培养的年轻演员今天都担纲重戏。现在活跃在电视荧屏的张国强就是佳木斯市艺术剧院当年重点培养的对象。1993年,佳木斯市话剧团创作的小品《上梁下梁》一炮打响,参加央视春晚并荣获“春兰杯”小品评比第二名;评剧团独角戏《乡长醉酒》获全国地方戏评比一等奖;京剧团《霜剑摧花》获全国中青年折子戏汇演优秀剧目奖。

    佳木斯市一中“五心教育”得到中宣部的充分肯定,吕诚敏锐的感到其中奏出的主旋律,是一个精品创作的好题材。他带领主创人员深入佳木斯一中调研采访半个月,仅用45天就写出了无场次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以下简称《托》剧)剧本。经过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的排练,一部在全国巡演上千场的话剧诞生了。此剧演红大江南北,全国上百个专业剧团演出《托》剧。新华社、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日报等各大媒体,盛赞《托》剧为“太阳现象”。1994年12月9日,《托》剧进入中南海礼堂演出。1996年,《托》剧被中宣部评为“五个一”工程奖,“为农村儿童送戏超千场奖”,被文化部评为“文华奖”的新剧目奖和“文华奖”的创作奖。吕诚从事艺术创作几十年,留下了近百万字的几十部戏剧艺术精品。1991年11月,吕诚被评为全国文化战线先进工作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离开市文化局领导岗位后,吕诚被调到佳木斯市民盟市委任主委。虽然岗位发生了变化,但他把对事业、人生、戏剧的热爱转移到民盟工作当中。一个仅有中专艺校学历的学员,能在佳木斯教授如林、知识分子成堆、人才济济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民盟主委,靠的是几十年来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靠的是智慧性劳动的丰硕成果。在他的领导下,佳木斯市民盟工作与时俱进,多次受到中共佳木斯市委和上级民盟组织的表扬。

    民盟主委的职务一般都兼任市政协副主席,一些领导也有意让他出任。但提职晋级必须有高学历和文凭的“硬杠”,尽管吕诚已具有高级职称,但是他的中专学历还是成为他升迁的短板。有人私底下说,你现在弄个本科文凭,就有机会当市政协副主席走上市级领导岗位。按市俗观念,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但吕诚一笑置之。他经常说:“人不在于干什么,而在于怎么干,干到什么境界,是否无愧我心”。他潜心学问,淡泊明志。就像他在《赵王与无容》剧本里写的无容唱词那样,“危难中草民当做神仙辈,功成后分什么贵贱与尊卑”,由此看出他的人生价值观和他对待功利的态度。他一腔热血,两袖清风,不肯为“斗米折腰”,更不让别人“戳脊梁”。

    吕诚是佳木斯市文艺界戏剧创作的“红花”,但也经常甘当“绿叶”。在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为原型创作的话剧《那个燃烧的大冬天》创作期间,吕诚没有因为编剧是别人而怠慢,而是和主创人员反复推敲,认真排练,在该剧去京展演时带头住地下室,宁可千辛万苦,也把较好待遇让给一线演员,至今人们谈起来还是称赞不已。

    吕诚是专业创作人员且分管艺术工作,但十分重视群众文化。1993年春节,他带领京剧团的同志,自己动手做了上千盏风格各异的花灯,展出后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评价。此后数年佳木斯儿童公园都有春节观花灯活动。1995年,他又积极主张购买演出“大蓬车”,带领演员剧团深入乡村巡回演出,每年都是几百场,受到省文化厅的表彰……

    太阳光照射出来,映照着云层色彩斑斓。不知不觉飞机已降落在机场,我还在想和吕诚相处的往事。吕诚曾把希望寄托在他创作的《托起明天的太阳》,他是多么热爱家乡,多么热爱这块黑土地,多么热爱生活在这块黑土地上的人们,但无情的病魔让他过早的离去了。他病重期间想创作一首诗,虽然没有最后实现,但他对妻子谭俊英说:“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但走完人生旅途时,要笑着谢幕人生。”他表现出智者对生死的达观和从容。

    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托起明天的太阳是吕诚的梦想。我们要记住吕诚和他的梦想,要为明天的太阳增光,以告慰吕诚。安息吧,吕诚,我的同志、我的兄长和我的挚友。

    摘自《佳木斯日报》2012.10.31

网络文学乐与悲
传国玉玺失踪之谜
徐悲鸿与一幅古画的悲欢离合
思念在云端 追忆吕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