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不方便,公交地铁拥挤;就业不公平,“萝卜招聘”频现;食品不放心,安全隐患不少……这些关乎民生的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让体面生活打了折扣。
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要及时发现并积极地解决问题,不让同样的问题反复发生。改善出行环境,推进社会公平、实现招聘过程透明化,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要及时发现并积极地解决问题,不让同样的问题反复发生。改善出行环境,推进社会公平、实现招聘过程透明化,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这是老百姓对体面生活的呼声,也是政府应该承担起的责任。
乘车难,患上“出行焦虑症”
回山东老家探亲,是让上海白领王元畅最纠结的事。
王元畅老家离京沪铁路不远,来往车辆不少,可每次回家,无论是春节期间还是平常,买火车票都要费不少劲。
就算买到票,回家的路也不轻松。从上海出发到山东站,到处都是人。火车站里,赶着回家的人拖着大包小包把候车室挤得满满的,有的人实在是累得不行了,就在候车大厅里席地而睡;火车上,过道挤满了人,甚至洗手间、存放垃圾的地方都挤着人;在车上,几米的距离十几分钟都挤不过去。
回老家不容易,在城里上班也不轻松。挤公交、钻地铁,每天都像在打仗。
按照公司规定,工作日8点半之前要打卡。每天早晨,王元畅不到7点就要起床。简单地洗漱之后,来不及做早饭,草草啃个面包就要出门赶往公司。
出小区走几十米,王元畅要先坐公交车。由于只有一趟车通往地铁口,不少人都在排队等这趟车。王元畅说,上车后人贴着人站,手都不知道该放在哪。
出租车舒服一些,可王元畅承担不起每天打车的费用。
王元畅说,目前出行过程中遭遇的各种拥挤,让他非常不愿意出门,甚至可以说患上“出行焦虑症”。“要是哪天出门坐公交车地铁宽松点了,回家火车也不那么挤了,就会感觉生活体面不少!”
人口集聚对公共交通服务的需求跟着上涨,保证人们行有所乘、体面出行,是政府应该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实现这一点,需要从软硬两方面着手:在硬件设施方面要加快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有效供给;在软环境方面要改善公交等公共服务的质量,服务意识再多一些、服务态度再好一些。
缺少“门路”,找工作没底气
王文博是北京一所大学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从去年9月份开始,他就一直奔波在求职路上。很多时候早晨七八点钟出发,到了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宿舍。外资企业、公务员、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网上能够搜索到的信息,他能试的都试了,可到现在还没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起初,王文博还指望着找一份可以解决北京户口的工作,但现在标准也降低到能签合同就可以了,期望工资也从最初的每月5000元、4000元,一路降到3000元。
大学生的数量增加迅速,可工作岗位毕竟有限,能达到或者超过毕业生理想标准的就更寥寥。僧多粥少,就业自然不容易。然而,与人数多带来的竞争压力相比,大学生们更多的担心来自对就业不公平的焦虑没有“拼爹”的资本,找工作就没有底气。
找工作,本应凭本事吃饭,能者胜出。可目前就业过程中的各种不公平,在不断冲击着大学生们对就业公平的信任,也影响着他们的信心。
“学得再好,也不如有个好爹。”王文博感慨地说,“如果以后每走一步都要靠关系,就算侥幸过了找工作这一关,在以后发展的过程中,我又拿什么跟有关系有背景的人拼呢?”拿什么跟别人拼关系?这已经不是王文博一个人的疑问。除了大学生就业,目前很多领域都存在拼关系的现象。去一些大医院看病,不找熟人很难挂上号;小孩上学,得托关系才能上个好一点的学校。凡事都要“拼关系”、找“门路”,生活尊严、体面感从何谈起?
唯有让制度公开、透明起来,才能营造体面生活环境。在招聘过程中,为了避免“关系户”,就只有最大程度地公开招聘流程,让招聘在阳光下运转;同时,要有有效的约束机制,让一些人不敢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胡来。
问题多了,消费者无所适从
刚从学校毕业的马宏卫在单位附近租住了一个一居室,虽然有个小厨房,但他不习惯自己做饭,经常在下班后跟同事一起到不远的一条小吃街随便吃点。小吃街上餐厅很多,早、中、晚都有餐食提供,让他的生活多了不少便利。
可最近接连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让马宏卫去吃饭的时候多了些犹豫。不敢随便买包子,担心加多了香精;不敢吃油条,怕是用“地沟油”炸出来的;不敢吃烧烤,怀疑用的肉不新鲜……
不时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出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的多种隐患:农产品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食品加工环节滥用工业添加剂等等。这也说明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还存在诸多漏洞,没有对生产者的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解决这些问题还要监管机关承担起责任,增加经营者的违法成本。”马宏卫说,违法成本太低让很多经营者肆无忌惮。
在利益驱使下,出现经营者见利忘义、忽视消费者安全的现象并不难理解。但食品安全问题多了,会让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打折扣,甚至导致对于市场环境的质疑。
让老百姓吃得明白、放心,生活才更有尊严。
摘自《人民日报》201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