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蒙牛进入中粮时代

李静 王先知等 《 人民文摘 》(

    中粮入主蒙牛后,从一开始承诺不参与蒙牛的具体经营,到“关于食品安全和战略的事情中粮一定插手”,再到宁高宁担任蒙牛董事会主席,以及如今中粮系高管孙伊萍接任总裁,中粮已经进入核心领导层,全面接管蒙牛运营。

    从草根到行业龙头,“蒙牛速度”曾是令人瞩目的“商业奇迹”,蒙牛及其领导者们也因此身披光环。但这些光环随着三聚氰胺等事件的发生,慢慢褪色。 

    2012年4月12日傍晚,蒙牛乳业发布公告,总裁杨文俊两届任期已满,不再兼任总裁一职,继续担任副董事长职务,总裁一职由中粮地产原副总经理孙伊萍接任。此前,蒙牛的元老人物如牛根生、姚同山、孙玉斌、孙先红、邓九强等已相继辞任或退休,随着杨文俊的退位,蒙牛的老将全部离开了管理一线,蒙牛也随之向“牛根生时代”挥手告别。 

    中粮的三年不干涉 

    在最困难的时刻,中粮入主蒙牛,并作出了三年不干涉的承诺,即中粮不参与蒙牛的具体经营管理,不改变现有的经营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改变目前的战略方向,只是战略投资。但其后蒙牛发生了数起安全事故,负面新闻不断,中粮也被指责作为大股东未履行好职责。自2009年卖身中粮,三年来,蒙牛人给中粮交出了这样一份业绩:营收从257.1亿元增至373.87亿元,净利由11.1亿元增至15.89亿元。 

    对于这样的业绩,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仍不满意。他不满意的不是数字,而是“质量”。上月底,宁高宁在媒体上表示,企业发展一定要以质量为最首要考虑,其次才是规模、盈利等。因此他不满意蒙牛过去三年的整体表现,蒙牛正在“反思”,未来中粮会更积极地参与蒙牛的日常管理,并调整蒙牛过去盈利至上的作风,做到凡事“质量优先”,从而消除社会的质疑。 

    在入主蒙牛三年后,宁高宁作出这样的表态不是“后知后觉”,而是一个在关键时间节点的“定调”。2009年7月,中粮携手厚朴投资,以61亿港元入股蒙牛,成为蒙牛最大的股东。此后,中粮又数次增资,目前持有蒙牛28.09%股权。在谈及双方的合作时,当时宁高宁和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均用“一拍即合”来形容。对此,有分析认为蒙牛引入战略投资者主要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后需要在资金上解困。而蒙牛高层则一直在否认当时存在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蒙牛怎么了? 

    牛根生曾有一句名言:蒙牛集团有一个“飞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成长,就是在高速中毁灭。如果达不到环绕速度,那么只能掉下来;只有超越环绕速度,企业才能永续发展。注重营销助推了蒙牛快速发展,但也是潜在隐患。蒙牛给外界的印象是,很会卖牛奶,品牌建设和广告策划是其强项,并且多年来一直坚持市场导向,但自有奶源及产业链的建设相对薄弱。 

    营销保持高投入是蒙牛的一大特点。据2011年财报显示,蒙牛全年的广告和宣传支出占到了总收入的7.6%,金额为28.4亿元,较上一年的23.6亿元增长了20%。去年,蒙牛先后赞助了包括《花儿朵朵》、《天骄之声,唱响校园》以及2011年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多项活动,并在博鳌论坛、探月工程、航天工程等各方面保持持续投入,而针对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蒙牛与蒙古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签署了蒙古国运动员指定牛奶合作协议。 

    蒙牛副总裁赵远花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曾说,蒙牛此前重营销、重市场、轻奶源、轻基地,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三年不干涉”结束后,中粮能否改变这种失衡? 

    中粮蒙牛“文化冲突”? 

    一个是位列全球500强的大型国企,一个是由草根发展而来的民企龙头,中粮与蒙牛在企业文化上有着太多不同。“全产业链”是中粮在2009年起开始实施的一个战略,中粮把自己打造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 

    宁高宁认为,食品行业比较适合做产业链。“做下游,做品牌,做消费品,失败的人也很多。但是成功以后,稳定性和增长性很好。我基本断定,中粮有这个能力从上下游来做。为什么?因为别人很难做出来。”宁高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显然,蒙牛的“重营销、轻建设”的作风,与这种全产业链的战略格格不入。 

    在中粮入主蒙牛后,可以看出中粮不断接纳蒙牛的过程,中粮旗下我买网已经开始销售蒙牛产品。在中粮总部福临门大厦一层咖啡吧,蒙牛的产品也和福临门食用油、滋采大米等中粮系统内自有产品放在了一起展示。 

    在2011年中粮夏季媒体沟通会上,蒙牛作为中粮的一员也派出副总裁到场,现任中粮总裁于旭波也着重向媒体介绍了蒙牛。中粮入主蒙牛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中粮入主蒙牛到现在已经第三年了,对蒙牛的投资达到近100亿港元,三年的时间,这么巨额的投资就是从无到有重新做一家乳品企业,到现在也会发展得很好了。”王丁棉说。在王丁棉看来,中粮入主后为蒙牛作出的最大贡献当属稳住了经营运作。 

    对于蒙牛与中粮的差异,蒙牛一位中层员工表示,“目前来看,我并没有看到两个企业文化打架的情况。其实,在这三年时间里,蒙牛和中粮还没有融合很多,这三年更多的是双方各干各的。”“但新老板来了只有一星期多一点,目前还没有什么举动,但以后肯定会有变化。”这位中层说。他指的是今年4月12日,孙伊萍正式出任蒙牛总裁。 

    三年后的接手 

    在“三年不干涉”结束后,出于多方面的原因,中粮必须尽快真正掌控蒙牛,中粮开始布局,包括产业和人事。2009年9月,中粮入主蒙牛不到两个月,蒙牛发布公告称已完成董事会改组,牛根生辞去其主要营运的附属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转任蒙牛乳业董事会主席,内蒙古蒙牛董事长一职由中粮集团现任总裁于旭波以非执行董事身份接任。 

    此外,中粮在蒙牛乳业董事会中占3个非执行董事名额。从此,中粮开始在人事等方面布局蒙牛。去年6月,宁高宁正式接替牛根生担任蒙牛董事会主席。虽然牛根生还在担任蒙牛乳业的非执行董事,但是据蒙牛内部人士透露,他已经不再参与蒙牛的管理。 

    中粮入主蒙牛后,从一开始承诺不参与蒙牛的具体经营,到“关于食品安全和战略的事情中粮一定插手”,再到宁高宁担任蒙牛董事会主席,以及如今中粮系高管孙伊萍接任总裁,中粮已经进入核心领导层,全面接管蒙牛运营。对于此次履新,孙伊萍除了表示对董事会的感谢之外,重点强调了“完善蒙牛质量管理体系”的信心。 

    孙伊萍的到任更多的被机构解读为利好。而宁高宁关于“暂不考虑规模与盈利,质量至上”的表态也给品牌形象带来了利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蒙牛起家主要靠牛根生的“大哥文化”,而中粮一直讲究职业经理人文化。孙伊萍作为职业经理人空降后,蒙牛的中粮特色将日渐明显。中粮集团对蒙牛的深度整合正在循序渐进地进行中。不过,要带领蒙牛夺回中国乳业老大的位置,持续昔日荣光并非一个简单的任务。 

    当然,作为国企的中粮集团,有着雄厚的实力去推动蒙牛的转型。

    综合自《新京报》《博客天下》

王亚伟:从高考状元到“基金一哥”
回顾林毅夫的世行四年
中国首富“十易其主”的背后
蒙牛进入中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