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院长,我是清华新闻学院毕业的。您刚当院长,感觉如何?”“您会不会只是挂名呀?”今年“两会”期间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总会遇到记者这样的问题。
这是因为,就在“两会”前4天,他刚刚多了一个新的身份——3月1日,他从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手中接过了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的聘书,这意味着他成为我国第一位在职兼任高校新闻学院院长的正部级干部。
千万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掌舵人
2007年4月下旬,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下文决定:柳斌杰任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 “当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柳斌杰在就职时宣誓,他今后将“多用智慧,少用权力”,全面提高中国新闻出版业管理水平和执法水平。
柳斌杰很清楚,权力就似一柄双刃剑,用好了就是一个舞台,造福一方,赢得群众的爱戴;用得不好就会贻害无穷,不只葬送个人的前途乃至生命,还将损毁人民的事业。正因为真正读懂、“看透”了权力,柳斌杰鄙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市侩哲学,他一直认为:一个只靠权力工作的人,迟早要垮台。他在为官履职期间始终慎用手中之权,深得社会的赞誉。
作为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他乐于接受党内外各种形式的监督,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新闻出版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他要求公开审批事项和办事程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那些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不抓不管,敷衍应付,以致造成工作落空、出现问题的,他总是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决不姑息。
作为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他致力于新闻出版领域的体制改革,系统提出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和思路,积极推动印刷发行单位、出版社和报刊社深化改革、转企改制工作。
作为国家版权局局长,他认真实施国家推动版权创造工程,打造版权贸易大平台,不断完善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在他眼里,版权贸易是文化创新、发展、走出去的战略问题,而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
经受苦难磨炼,从最基层成长
柳斌杰的人生履历十分丰富:当过工人,下过矿井,进过机关,办过企业,是学者型高官。尽管职务不断升迁,但是不变的是他求真务实的本色和勇于改革、勇于探索的胆识。他说,人生的舞台有大有小,戏是否唱得好,靠的是自己的本事,与舞台的大小没有太大的关系。
柳斌杰从小失去父母,6岁那年便成了孤儿,早年他从照顾自己的地方政府与乡里乡亲那里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人世间的关爱。柳斌杰从小就相信,自强能战胜一切自己想不到的困难。经历生活的磨炼,他比同龄的孩子相对更加成熟、坚强,坚强中又不失乐观,笑对人生。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都没有中断过学业。为了省钱上学,他宁愿一天少吃一顿饭;为了挣钱买书,他很小就开始勤工俭学,曾为学校养过兔、喂过猪、放过牛。
柳斌杰努力学习,梦想以知识来改变现状。天资聪颖的他,加上刻苦用功,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多少个节假日,他都是在学校图书馆中度过的。读书使他找到了生活的动力与求知的乐趣。
“文化大革命”爆发,终止了柳斌杰的大学梦。1969年8月,柳斌杰放弃当时相对较为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成为支援西北建设的一员,来到位于甘肃境内的冶金部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工作。这是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之一,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这里的条件非常艰苦,然而,正是这艰苦环境磨炼了他的精神与斗志。在这里,企业是军管的,一切都是军事化管理。他起初出任工程公司四连班长、排长,每天带头下工地、上矿山,搬砖抹灰、打钻开掘,手掌上常常是血泡遍布,有时还面临着生命危险。这时的柳斌杰没有机会为自己的前途设计太多,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当天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很快,柳斌杰脱颖而出,他的组织才能与在青年工人中的号召力被公司总部看中。粉碎“四人帮”后,柳斌杰被提任为辉铜山矿党委常委,后改任辉铜山矿副矿长。他把自己满腔的爱国热情都抛洒在这里,激情岁月在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度过了整整10个年头。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78年初夏的一天,柳斌杰收到了一封挂号信——梦寐以求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来了!
在北京师范大学外国问题研究所学习不久,柳斌杰又报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在“文革”期间,他就对许多社会现象不理解,他想在理论上分清是非,探索社会发展背后的客观规律。
这一次,他又如愿以偿,顺利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哲学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专业。
从改革开放后的社科院哲学专业“黄埔一期”毕业后,柳斌杰被分配到团中央工作,历任团中央宣传部处长、副部长、部长等职。虽然工作单位几经变换,但柳斌杰探讨理论问题的兴趣与习惯始终没变。
从1990年7月起,柳斌杰转到了经济体制改革第一线。从团中央机关转移到团属企业,上任伊始,他大胆地对传统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尝试。在中央机关直属单位进行事转企的体制改革方面,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95年,柳斌杰走出中央部委办公楼,赶赴四川任职。到任后,四川省委让他主抓四川省计委、建委、体改委的工作。他推动了一大批工程建设进度,调整了生产力布局,深化了国企改革,一干就是4年。在投资体制的改革中,文化投资这一块该怎么办?在思考成熟后,柳斌杰着手做了一件大事,让四川的文化界为之一振,他竟然对长期以来政府不敢动刀的新闻出版、文化广电单位进行改革。改革的内容就是要让国家还包揽一切的单位转制为自负盈亏的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现在四川新华集团已改造成股份制的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改革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典范,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在30%左右,修建的物流中心从规模到技术装备在全国都堪称一流。看到当年的努力今天硕果累累,柳斌杰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柳斌杰当院长”
“柳斌杰当院长”的消息最初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在柳斌杰受聘前学生们陆续接到校方邮件通知,称将于近期举行新任院长柳斌杰的聘任仪式,邀请全院师生出席。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之所以重视这次受聘,是因为学院成立后的首任院长范敬宜于前年逝世。此后院长职位一直空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曹景行说,这一年多来,全院的工作气氛有些低沉。柳斌杰的就任重振了士气,也为清华新闻学院树立了新的标杆,“体现了新闻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
该学院的学生表示,因为很多高校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都是重量级人物,如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是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是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所以他们对新院长的身份都有所期待。但他们也坦言,柳斌杰和两位院长一样,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也担心能真正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柳斌杰在“两会”上面对记者的轮番提问,笑眯眯地回应道:“我并非只是挂个职务名分,而是会利用休息日参与授课,想开新媒体条件下新闻传播等方面的课程,我会去上课,我以后还会带博士生。”
2012年3月1日受聘仪式开始前,身着西服的柳斌杰已步入会场,与前排的老师们握手。有老师说,媒体非常关注您上任的事。柳斌杰笑言:“这几天电话被打爆了。”
受聘仪式上,柳斌杰用他带着陕西腔的口音给新闻学院学生上了“第一堂课”。整整40分钟,他几乎全程脱稿演讲。
一上来,他就用自己受聘的新闻受关注开了个玩笑,“就拿昨天来说,我们清华大学一个电邮的通知竟然成为了国内外新闻的重要内容,说明清华大学在国际、国内舆论中的影响力是非同一般的。”他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清华大学的优势和特色。
综合自《中华儿女》《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