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争议声中的华国锋陵墓

鲁超国 《 人民文摘 》(

    一生简朴的华国锋同志可能没有想到,他的陵墓尚未完工,竟然会引起非议。

    清明过后,一则关于山西修建华国锋陵墓的消息引起人们关注,报道称,在山西交城县新修的华国锋陵墓“占地10公顷,相当于14个标准的足球场”、“总投资额大约1亿元人民币”。随着华国锋从权力核心去职,交城陷入与这位老人同样的沉默。这次,因为华国锋陵墓的修建及其相关的议论,山西交城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何来“亿元之说”

    华国锋陵墓位于山西交城县城北约3公里处的卦山,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华陵”。

    “华陵”2009年4月动工,现正紧锣密鼓收尾。今年8月20日,华国锋将魂归故里。

    登上“华陵”之巅,可以遥望整个交城县城。

    按照最初设计,华陵有365个台阶,象征着365天,但“实际上共有392个台阶”。负责此项工程的交城县民政局副局长白庆峰介绍。巧合的是,这一个数字恰好和中山陵的台阶数一样。

    台阶两侧苍翠欲滴,满山松柏都是新栽的。两侧各有一条崭新的柏油路,从山脚两侧直达“华陵”之巅,这里安放着一块石鼎,华国锋的骨灰将安放此处。

    2011年4月7日,经常上网的刘永新一进家门就对母亲苏凤仙说:“有人说二舅爷的陵墓太大了。”

    苏凤仙是华国锋的亲侄女,今年已经73岁高龄。闻言她蹙起了眉头:“咋的算大?咋的算小啊?”她去过三次华陵,对大小没有概念:“大了我们也不会感觉自豪,小了我们也不会埋怨,只要让老人回来就行了,能完成老人的遗愿就行了。”

    “他们不了解情况,以前那是个荒坡,不能种地,不能建房。”苏凤仙并不为此埋怨责怪任何人。

    负责“华陵”工程的交城县民政局副局长白庆峰直言网上报道几处严重失实的地方:一是整个工程总面积为4260多平方米,而网上却说有10万平方米;二是安放工程总投资约为1200多万元,而不是过亿,而且基本都是地方政府支出,并无中央拨款;三是建筑材料有的是花岗岩,有的是当地出产的一种名叫“红晶石”的普通石头,没一块汉白玉。

    “加上正在施工的吕梁英雄纪念广场5000平方米、晋绥革命历史纪念馆1200平方米,总共也只有1.04万平方米,也就是1个多足球场大,哪里来的10公顷?”白庆峰问。

    至于工程造价,“即便是陵墓与广场、纪念馆三个工程加起来,也不会超过3000万元,何来亿元之说?”白庆峰说。

    交城的压力

    当“华陵”遭受舆论热议之后,承受压力最大的是交城县。

    针对舆论压力,交城县新闻办主任吕继峰也感叹:“成也交城,败也交城”。

    “陵墓就在那里摆着,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对吧?而且今年8月20日华老的骨灰还要回迁。”吕继峰坦诚面对媒体,并不想隐藏什么。

    “华陵”初建时,附近瓦窑村40多岁的村民王桂芳(化名)心里很高兴。

    “以前那就是一个荒坡,现在多好看。”她幻想着以后建成经常过去晨练。

    还有一个让王桂芳高兴的原因是,紧挨“华陵”南侧,有她家的几分地,而且还有几棵百年枣树,“将来‘华陵’成了景点,游人多了,树上的枣不出门就可能会卖个好价钱。”

    交城骏枣是山西十大名枣之一,“是奥运会和亚运会上的专供品,”吕继峰说。

    网上关于“华陵”占地14个足球场那么大的说法,一方面可能包括了“华陵”所在山坡的绿化面积,另一方面则可能包括了“卦山生态园”。

    “在建‘华陵’前,县里就已经规划建城郊森林公园。”交城县林业局局长燕建平解释,即使没有“华陵”,绿化还是要搞的。

    按照规划,城郊森林公园包括500多亩山地和400多亩平地。目前,“华陵”附近的500亩山地绿化任务于5月中旬完成,共种植约4万株树木,品种多样,包括松柏、柳树、国槐等,“考虑了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颜色”。

    “‘华陵’周围的树可能大一些,其他地方的可能小一些。”吕继峰说。

    “我们也只能局部考虑,用一些大的雪松点缀一下。”燕建平介绍,500亩山地绿化包括平整土地、山林养护,共花费900万元。

    而400多亩平地的规划与建设,主要是交城县城建局来承担,林业局只需要配合。这片平地就在“华陵”山脚下,绝大多数是瓦窑村的土地,其中就包括王桂芳的,“这是我们村最好的土地”,土地上有祖辈留下来的很多百年枣树。

    据燕建平介绍,按照规划,将对这一区域进行整改,主要是弘扬枣文化,老枣树一棵都不会动,还要增添至100个以上枣树品种,再造一个100平方米大的人工湖,将生态园建成一个休闲度假公园,游客可以采摘枣子。

    交城县城直到现在没有一个公园,“市民连个晨练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在马路上跑。”从2000年开始,县领导就想结束这种历史,但是政府让村民迁坟之后就没了动静。

    村民认为,现在县里要借力发力,“华陵”建好之后,“二期工程”即将开启。

    在交城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局与瓦窑村村民签订的补偿协议上显示:该工程建设将与卦山景区、华国锋同志骨灰安放工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旅游景区。

    “华陵”改变交城?

    “华陵”能给交城带来什么?据媒体此前报道,一些国家领导人的墓地已经超越了单纯缅怀先辈的意义,地方政府从选址、出资、建设等均不遗余力积极推动,有的还接受社会捐资,墓地则由相关部门专门负责管理运营。一种典型的做法是,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赋予其政治和经济双重含义。

    在交城县委、县政府新近制作的一本《情满交山》画册里,开篇语的标题是“咬定发展主题建设伟人故里”,其中指出了“抓好华老骨灰安放工程这一政治项目”。

    2009年初,当华国锋亲属提出将骨灰运回交城卦山安放,县里考虑,一符合“落叶归根”的传统习惯,二可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便经上级部门批准,决定将华国锋的骨灰安放点定在紧靠晋绥革命纪念馆、交城县文物博物馆和吕梁英雄广场的荒坡上。

    白庆峰说:“华国锋骨灰安放点是交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的一部分。”但是,他十分肯定地说,将来“华陵”不会收门票,免费开放。

    吕继峰坦承交城的旅游收入并不高,有了“华陵”,再加上其他旅游项目的推动,以后的旅游潜力会很大,“县旅游局局长对此充满了信心。”

    目前,交城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狠抓实干:以前,县城没有正规出租车,都是黑面的,而现在崭新的出租车开始出现在街头;耗资1.5亿元修建了一条长1500米的迎宾大道,直通“华陵”和“卦山生态园”;距离“华陵”不远的“卦山宾馆”已经开始营业;近几个月来交城集中整治,每个路口都有多名交警纠正大家交通出行错误,宣传文明出行……

    摘自《齐鲁晚报》2011.5.1

事业单位改革前夜的“挣扎”
上海经适房如何做到公平公正?
落马代表的“两会”声音
争议声中的华国锋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