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感动,有没有用?

白岩松 《 人民文摘 》(

    《感动中国》对于每个普通的观众来说,可能意味着无法被擦干的泪水,或者是心灵的一次净化。

    泪水里,人们有一种怎样的期待?当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感动着中国的时候,意味着我们的富有还是贫穷?这感动,与我们寻找中的信仰有关系吗?我们,还会感动多久?感动,有用吗?

    (一)

    敬一丹大姐曾经问过一个10岁的小女孩:“你感动过吗?”小女孩说:“有一天,我放学晚了一个小时,走出校门时,我看见姥爷在寒风里一直等着,我就哭了。”这就是感动。

    2003年2月14日,第一届《感动中国》在央视播出。这一届的《感动中国》,在录制的时候,颁奖过程中穿插了几个文艺节目。

    顺利录制完毕,然而赵化勇台长在审完片之后,作了一个决定,将颁奖礼中所有的文艺因素拿掉,朴素一些,单纯一些。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正确且关键的决定,人们需要的,正是最朴素的感动。

    节目播出的当天,我就接到很多短信,都是表达感动。

    节目播出的第二天晚上,我去人民大会堂,贾庆林看到我,最先表达了对《感动中国》的称赞,他说:“昨天的节目我看了,真感人!”隔了一会儿,我又看到吴仪和周永康,他们向我表达了对《感动中国》的喜爱之情,语言也都非常朴素:“太感人了!”

    几乎在最短的时间,《感动中国》似乎获得了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这也就意味着,《感动中国》触碰到了时代的敏感点,满足了大家心中有,可周围笔下无的内在需求。

    《感动中国》在众人的关注下,开始悄悄地拓宽并成长。

    (二)

    到现在为止的八年,《感动中国》的制作过程,应当是一个另类的模板。

    这个团队超级稳定,但稳定也有一个坏处,一见老熟人,觉得去年的此时像昨天,立刻感受到流水年长。中年人最怕时光匆匆,可熟人在熟悉的工作中相见,更苦时光之短。

    领导往往不以领导的身份介入制作,但却以另外一种方式投入。按理说,当时的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每年看完节目把个关表个态就可以,可这位多年唐诗宋词朗诵会的幕后操盘手,对文字与声音的表达绝对内行并“发烧”。有一次,为《感动中国》颁奖词的朗读问题,给我打了40分钟的电话,之后也多次与我交流,这时候,他绝对不是什么副部长,而是一个文人,一个被《感动中国》打动的老大哥。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罗明,是《感动中国》的出品人和把关人,很多《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及四个字的定评之词,都是出自他的笔下。然而这与他是领导无关,一来这是他以广院大师哥的文字功底“争取”到的机会;二来自觉自愿;第三,写得不好的照样坚决不用,他也不会提异议。而假如因为写得不错,事后夸他,他会极其得意地笑起来。

    制片人朱波手机的铃声,长年是《感动中国》的歌曲旋律,虽然他还负责其他一些大型年度制作,但显然,他让自己时刻处于“感动”状态中。

    导演樊馨蔓,是我所认识的人当中,名字笔画最多的一个。名字笔画多,心更细,每年都能用她信奉的超自然力量把合作者累趴下。这美女导演一年似乎就干《感动中国》这一件事,头半年反思,后半年思考,其余时间,是编片子时夸所有的合作者并陪被采访者哭。

    (三)

    做《感动中国》的主持人,是一件既幸福又痛苦的事情。幸福在于,你可以离感动如此之近;而痛苦在于,当你被感动时,你必须克制,不能放纵泪水一次又一次地滑落。

    有一次,现场录制时,屏幕上在放片子,一名解放军军官,陪来部队探亲的妻子女儿周末上街,看见一位轻生者落水,他下水救人。轻生者获救了,而他,却在妻女的注视下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三四岁的小女儿,在人群中拿着爸爸脱下的旅游鞋边哭边喊:“爸爸回家,爸爸回家……”

    我是一个父亲,这个画面我之前也看过,可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依然没能忍住,泪水夺眶而出并难以控制,然而又必须控制,因为两分钟之后,是我的主持段落。于是,让同事飞快拿来大把大把纸巾,迅速抹掉泪水,还不能擦掉脸上的妆,一阵手忙脚乱。两分钟后,我平静下来,开始自己的主持段落,可情感却难以真正平静。

    第二届《感动中国》的获奖者退休医生高耀洁,从70岁接触到艾滋病人之后,走上了艾滋病预防和救助的道路。她一路走得不易,不仅是因为周遭环境,还因为她那双曾经裹过的小脚,让她常常步履蹒跚,但就是这双似乎最古老的“小脚”,一路奔波抵抗着最现代的艾滋病,尽着她的一己之力。

    那一年的颁奖舞台,获奖者需要从高处向下走十余个台阶来到舞台中央。当厚重的大门缓缓打开,160cm、77岁、满头白发的高耀洁出现在公众面前,她艰难地走下台阶,身体一颤,差点儿摔倒。这时,我已接近流泪,赶紧快走两步上前,把手伸给了高耀洁。高耀洁抬头看了我一眼,接下来用手轻轻一挥,拒绝了我伸出的手,这时的我,没有任何尴尬,反而泪水夺眶而出。而细心的观众也发现了这个细节,掌声响起,倔强的高耀洁终于稳稳地站到了舞台中央。

    后来,我发现,之所以流泪的冲动一次强于一次,一来是因为自己年岁渐长,内心越发地脆弱起来;二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感动中国》的获奖者当中,平民百姓明显增多,他们很多人都是在日复一日地坚持和坚守中实现了一种伟大,也因此,更具感动的力量,且往往自己并不以为意。

    (四)

    感动,可不都意味着泪水与温暖,常常也与愤怒伴生。

    作为一个学者,刘姝威站在了造假者的对面,但是,很长时间里,刘姝威只是一个弱者,而造假者强悍无比。虽然最后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可在过程中,刘姝威的压力大到几乎崩溃。那个时候,除去她身边的一些普通人,正义与保护在哪里?

    其实,有些感动,原本可以没有!

    一个到海滨城市打工的年轻人,第一次见到大海,却在同时,看到有人落水陷入绝境。这名叫魏青刚的小伙子没有犹豫,一次又一次下海救人,岸上围观者众,也有喝彩声与加油声,却无人下水。救完人,魏青刚拍拍手,走了。舞台上,我问他最想要的是什么,他回答:“我活儿干得不错,大家帮我找点儿活干吧!”

    于是,我相信,下一次,再遇到需要救人的情况,魏青刚依然会下水,但让我不确定的是:今天被魏青刚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我们,下一次,遇到这样的场面,是不是依然袖手旁观?

    所以,每当《感动中国》播出后,受到人们称赞,我总习惯性地去想:感动了,然后呢?

    可问题的关键是,在感动的那一瞬间,我们曾经立下无数誓言,后来,困意来了,我们关掉电视,沉沉地睡去,只是不知道,那些咬紧牙关许下的承诺,我们是否,还会在醒来后想起?

    摘自《幸福了吗?》 长江文艺出版社

感动,有没有用?
城市白领眼中的养老困局
意外“走红”的反贪硕士班
赖昌星胞弟的后走私生活
一颗假牙背后的利益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