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向温总理说了实话之后

德军 《 人民文摘 》(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因为在温总理面前说真话而引发了全国“讨薪风暴”,她也因此而一夜成名。她就是重庆市云阳县人熊德明。成名之后的熊德明远赴城里打工,然而却并不如意,最后她决定创业,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百余个项目……

    说真话一夜成名

    熊德明是重庆市云阳县人。2003年10月24日,刚从山上打猪草回来的熊德明在自家院子里遇到了前来调研的温家宝总理。当总理询问家里是否有人在外面打工,工资好不好拿的时候,现场没有一个人出声,唯独熊德明说:“我们家去年干活就没拿到钱。”当熊德明说了这句话时,所有人都看着她,村民们以为她在总理面前说错了话,都为她感到害怕。而温家宝总理却走近她,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说:“你可说了句实话。”

    就是这句大实话,引发了全国各地为农民工讨薪的热潮。就因为说了这句实话,熊德明成为媒体关注的“红人”,找她的人从全国各地朝她家涌来,但“成名”的背后,熊德明的日子却被这些事情搅得一团糟,给她带来了很多烦恼。

    2004年2月,不堪其扰的熊德明无奈地选择了离开家乡,到重庆去打工,在一家防盗门厂当上了劳动纪律督查。她每天的主要职责就是检查员工的行为规范。这是一份会得罪人的工作,而这是熊德明不愿意的,她要求换为清洁工。对于名声在外的熊德明,公司没有答应,这让她感觉很不适应。

    这年10月18日,不愿意过别人“施舍”的城市生活的熊德明正式向公司递交辞职信。

    第二天,熊德明就坐上了回家的长途汽车。在车上,她听到别人在谈论自己,说如果有一个熊德明的商标或者熊德明的产品进入市场,肯定不愁销路,因为知道的人太多。熊德明动心了,决定用“熊德明”这三个字干出点名堂来。

    这年底,熊德明还没弄明白品牌是怎么回事儿,更没想好自己到底要利用这点名气干什么,就用自己的名字注册成了商标。她花了一万多元钱,注册了一百多个项目,其中除了普通的农产品和副食品外,还涉及了中介、咖啡馆、酒吧、养老院等。注册完以后,她真正开始创业时,才明白过来,一百多个项目,她当时能干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养猪。

    受挫后从头再来

    正巧,她听说县里有屠宰场花高价买肉猪,其价格每斤能提高1元钱。这件事使熊德明坚定了养猪的信念。这年12月底,熊德明把自己辛苦积攒的4万元拿了出来,开始了她养猪致富的创业之路。

    熊德明决定搞滚动式养殖,先养100头猪,第一年盈利后再多买一些。尽管饲料很贵,为了猪仔能够顺利成长,她还得买饲料。几个月下来,光是买饲料的钱就花去了不少。4个月终于过去了,小猪仔长成了膘肥的大猪,马上就要有回报了,意外却发生了。

    2005年4月20日早上,熊德明看到一头猪躺在猪圈里,就用一根棍子去打这头“睡着”的猪。可猪一动不动,她意识到出问题了。仔细检查,发现猪已没了气息。她再看看其他的猪,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她非常害怕,立即找来兽医,兽医说猪得了“瘟症”,他也无能为力。果然,熊德明家的猪接二连三地倒地不起……

    养猪花了大本钱,却一分钱没有赚回来,这对熊德明的打击很大。本钱花光了,下面做什么呢?放弃创业,自然不行,既然决心要用熊德明的名字干出点名堂,那么就一定不能放弃创业。

    改行干点别的?她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养猪合适。可本钱哪来呢?村里知道她要办个体养猪场都很支持,由村里出了证明,熊德明贷款5万元从头开始。

    首先是翻修猪圈,这一下就花去了3万元。这年5月,熊德明带着2万元来到县城买猪仔。买回了猪仔,她还特意从城里和外乡请来了一些养猪“专家”,教自己养猪的技术。在同行的指点下,熊德明也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有了这些养猪知识,她养的猪的确比以前长得更快,在短短3个月里,小猪仔就长成了膘肥的大猪。

    同年8月,熊德明去和县里屠宰场的老板谈生意。熊德明要求屠宰场的收购价格必须每斤增加1元钱,老板听到这儿很不情愿,但由于屠宰场的货源紧缺,老板只得同意高价收购。解决了销路问题,熊德明准备大干一场,她决定扩大养猪场的规模。

    获得财富和成功

    2008年初,因为三峡工程的需要,熊德明所在的村子要搬迁。她想趁这个机会一步到位,建个千头养猪场。建这么大的养猪场,大约要花去90万元,熊德明家的拆迁补偿款,再加上积蓄一共就45万元,考虑到资金困难,她用这45万元,向当地政府申请了一片土地,在山上建养猪场。2009年8月,由于资金不够,养猪场建了一半就停工了。她在这建了一半的养猪场里勉强养上了100多头猪仔。

    后来,一家大型食品企业得知熊德明的举动,马上派人来到熊德明家中,和熊德明商量长期合作。不仅如此,食品公司还拿出10万元钱来支持熊德明的养猪场建设。

    熊德明养猪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在县领导的支持下,熊德明还当上了“德明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这个社是库区第一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养猪专业合作社,麾下有5户养殖农户。熊德明要把品牌打出去,占领重庆主城市场。

    如今,熊德明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财富之路,她利用“成名”的资源,大胆地进行创业,并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成功。

    摘自《南京晨报》2010.7.20

30年后重访“扬眉剑出鞘”作者
向温总理说了实话之后
寻子旗下十三年
25岁女孩体验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