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福记之殇:民企上市公司猝死样本

陶斯然 《 人民文摘 》(

    总部位于上海,为诸多500强企业提供工作餐。2004年初登陆香港联交所,年度盈利近8000万元,4年后,2008年度盈利已达4.2亿元,增长速度傲视整个行业,成为内地最大的送餐服务供货商。然而这样一个曾经被很多人认为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却意外猝死,这就是福记食品服务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记)。

    值得玩味的是福记的掌门人名叫“魏东”,在中国资本市场,这个名字或许注定要被铭记!

    “天才赌徒”终陷四面楚歌 

    2010年3月15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浦东新区宝安大厦的福记酒楼,门口的红板宣告着一对新人刚刚在此举办婚礼。两位前台小姐中,一个在打着电话,另一个正百无聊赖地翻着一本时装杂志。

    一切似乎安然无恙。福记,这家集合了酒楼经营、送餐服务、方便食品生产三大业务的餐饮大王,业务经营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可是在金融市场,福记早已是一片颓态,昔日的投资者为之唏嘘。香港交易所里,曾经上扬至33港元的福记股票已经以7.68港元的价格停盘5个月。2009年10月,福记突然宣称,来自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正在对福记进行清盘。

    随后至今,中粮、谭鱼头等食品大鳄,竞相出价争夺福记。

    当下,最悲情还是公司的董事长魏东,这个在10年前从一家小饭店起家,短短5年使福记在香港成功上市、个人身价位列2006胡润百富榜第73名的神话人物,此刻却只能沉默地任由自己的产业被他人抢夺。

    拒绝了所有媒体采访的魏东,或许正在黯然神伤:“这究竟是为什么?”

    毕业自江西财经大学的魏东早年并未过多地展现他的经商天赋。自1990年开始,他在南通市国家税务局做了8年的公务员,然后突然下海。1998年,魏东东拼西凑,依靠银行贷款200万元,在南通开了一家餐馆。

    他并非无备而来。他将公务员那套严谨的制度搬进了餐馆里,设立了完整的管理模式,下设总经理、技术总监等职务,并将职能明确分工。同时,营销上对菜单并不限制,尽一切可能满足客人需求,最大程度上吸引客源。

    那还是创业的“洪荒”阶段,所谓的创业者罕有管理的概念,魏东如此细致的管理又何愁不能成功?1999年餐馆的收益近千万;2000年,魏东乘胜追击,收购了苏州的两家餐馆,开办了苏州新区福记好世界餐厅。2000年5月,公司增资至800万元,正式以“福记”品牌经营。

    偏安江苏一隅已经不能满足魏东,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进军长三角地区的核心——上海。2001年,魏东32岁,他来到上海浦东,开办酒楼。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更是精明商人的天堂。有着良好商业嗅觉的魏东迅速看到了一个潜力更为巨大的市场——那时,上海的张江、外高桥、金桥等几个工业园区刚刚兴起,由于园区大多远离市中心且大部分公司都未设食堂,职员的就餐成为一大难题。

    魏东为此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送外卖。

    魏东的转型,正是时候。

    2002年,魏东正式进军餐饮配送行业,并以他的管理天才,推出了日后被业界顶礼膜拜的流程化“教科书”——福记垂直化模式。魏东将送餐流程自上到下,分为中央采购、开封及用料分配、清洗、切割、腌泡、半加工产品,以及由中餐馆、送餐、方便食品组成的营销终端。

    就这样,福记,这艘魏东精心打造的餐饮巨轮终于驶上了快速发展的航程。

    2004年12月,福记食品服务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集资净额约达2.88亿港元。魏东成功了。

    急转直下

    2004年底,初登资本市场的福记每天可以生产10万份左右的盒饭,不过,魏东的野心远不止这么一点,他的目标是超过100万的日生产、配送量。

    要达到这些目标,魏东需要钱,上市所募得的资金远远达不到他的要求。2005年,魏东瞄上了可转换公司债券。

    何谓可转债?投资界人士常常戏称,可转债对投资者而言是保证本金的股票,它兼具了股票和债券两者的属性。其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获取公司还本付息;也可以选择在约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资本增值。通常来讲,当公司股价上涨,投资者对企业前景看好时,就会选择将债权转为股权,获取更大收益。

    相比于银行贷款,可转债的融资成本更低。在当时人民银行的网站上,一至三年(含三年)贷款利率约为9.47%,大大高过了可转债。

    2005年10月,距福记上市还不到一年,福记发行6.2亿港元的可转债,换股价定为10.25港元。2006年3月底,福记的年营业额上升,其股价也一路飙升至近20港元,成为当年港股市场涨势最好的股票之一,魏东夫妇也以35亿人民币的身家,位列2006年胡润百富榜第73位,与百度的李彦宏并列。

    2006年和2007年,他又相继通过投行签订了两笔可转债,金额也提高到10亿港元和15亿港元(换股价定为32.825元,比当时的股价高出32%)。

    可是,金融市场并非如此简单,金融工具的使用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悄然潜伏下来。

    2006年当年,尽管公司的业绩突飞猛进,但其利润也仅2.5亿港元。也就是说,如果2009年11月福记的股价不能达到双方合同约定的17.18港元,福记就要偿还近10亿元的债务。

    如此巨大的债务,应该怎么偿还?可是2007年,股市正是一片欣欣向荣,福记的业绩也是一片向好,魏东正急着用募集的资金四处投资,哪里会关心潜伏的债务风险呢?

    脱缰的风险

    拿着筹来的钱,整个2007年,福记公司虽呈现爆炸式的发展状态。然而,此时的福记,其实已经走到了悬崖边。

    2007年底,福记的年报揭晓,其年度盈利已经达到3.4亿元,不过,仔细阅读其财务报表就会发现,当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金额为4.8亿元,但其投资所用现金净额却已达11.4亿元,如果剔除可转债所带来的融资收入,福记的流动资金将出现巨大亏空,并面临着陆续到期的近25亿港元的债务风险。

    紧接着,国际金融危机成为推倒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击。

    2008年整个股市大幅下挫,福记从最高时的近29.20港元跌至最低时的2.27港元,换股无望,25亿港元的债务压力滚滚而来。

    2008年底,福记爆出财务报表造假传闻,财务总监突然宣布辞职。整个福记,由于缺乏基本的风险管理体系,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

    值得一提的是,自福记股价下跌后,当年帮助福记签订可转债合同的摩根大通大幅减持了所有的福记股票。

    福记股票最终一路狂泻,而后“猝死”。

    在2009年福记宣布清算之后,曾有财经人士如此评论,“如若当初福记不采纳这样的激进手段,而是稳扎稳打发展,又怎会到今日这个地步。”

    摘自《每日经济新闻》2010.3.18

福记之殇:民企上市公司猝死样本
李泽楷:“小超人”变身“败家子”
宗庆后:新首富二十三年风雨路
玩不转的“姚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