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岁老人,在他生日那天,获得到了一个以“创新”命名的大奖……
2009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2009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厉以宁接受了2009年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获奖者
这一天的颁奖,是经济学家们的盛事,也是中国经济界的大事,参加者甚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以私人身份出席了颁奖礼,他的位置被安排在首排,厉以宁的左手边。
坐上位置上的时候,李源潮发现,他的面前放着一张写有“首长”的名牌。他叮嘱工作人员将这个名牌撤去,换上了“李源潮”三字。
“在厉老师面前,我永远是学生,不是首长。”说完,李源潮向坐在身旁的老师深深一鞠躬。从1988年至1991年,李源潮曾在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科学中心(现光华管理学院)就读硕士在职专班,师从厉以宁。
在颁奖会场,李源潮说,今天是厉老师八十华诞,我作为一个学生,对我亲爱的老师,在他的八十华诞获得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感到高兴。“我要在这个场合,给我的老师敬个礼!”
厉以宁获奖的理由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以下简称“股份制”)。颁奖那天,厉伟也坐在参会者之中。看着自己已是耄耋之年的父亲上台致词,没有人比他还清楚,为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父亲厉以宁付出的有多少。
自1986年开始,中国经济学界对中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后来人们把两种不同主张分别称为“价格改革主线论”和“企业改革主线论”,厉以宁一直是后一主张的代表。1984年以来,价格改革先行、放开物价曾经成为影响国策的指导思想,但两种主张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80年代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期间,很多人对父亲的观点持有不同看法,他也逐渐被边缘化。但父亲坚持‘可以不说话,但不改变自己的观点’。”谈起这段历史的时候,厉伟只用了“乐观”二字对父亲的人生观做了总结。
1980年,厉以宁第一次提出“股份制”,到1997年十五大上“股份制”才得到承认。30年后,“股份制”获得经济理论创新奖。
“厉老爷子”
学生们私下里亲切地称呼厉以宁为“厉老爷子”。
说到厉以宁的走红,学生们都会提到他曾经让北大学子们的“惊鸿一瞥”。
当年,厉以宁刚刚从图书室资料员走上讲师岗位,开了西方经济学的课程,身上没有任何光环。他的出名,源于他的课。
“印象中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别古典、老式,但厉老师的课却特别吸引人,深入浅出。”厉以宁的学生说,厉以宁讲课没有废话,会在讲述理论的过程中穿插很多小故事。由于他的课非常受学生欢迎,只要开讲,当年北大一教二教最大的教室都会是人山人海,还有外校的学生过来听。
在30年后的今天,厉老的课仍是极受欢迎的。
在颁奖晚会上,李源潮也讲述了当年师从厉以宁教授的一些点滴。忆及厉以宁教授指导论文时的一些细节,李源潮说自己当时只是一名普通干部,但厉老师当时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授,从论文的题目、结构、提纲,到论文的修改,厉老师都花上大量心血。厉以宁甚至亲自操刀,修改李源潮论文的最后一稿,包括修改标点符号,“今天我们很多教授可能已经做不到这一点了。”
经济学家的另一面
厉以宁已经退休了,但在北大仍是一个传奇。
在新生们眼中,与其说他是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不如说他是一个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学者。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的一位老师说,厉以宁每年都会给刚入学的新生讲一堂诗词课,然后给每个学生发一本自己的诗集。
“喜欢诗词,擅长诗词。”是厉伟对父亲的印象。在他眼里,父亲厉以宁是一个对学问很严肃的人,但这份严肃却不影响他善于开玩笑的性格。
不喝酒、不打牌,偶尔听一听京剧,厉以宁在业余时间特别喜欢看史书,尤其是西方古代史。古罗马、文艺复兴、经济史都是他所涉猎书籍中的关键词。
退休后的厉以宁每天五六点钟起床,然后用一个小时时间写书,再给老伴做早饭。有时候会散散步,看看电视,和一个普通老人的日常生活没有区别,在有需要的时候会处理点公务。
“老爷子饭做得可好了!”这是厉以宁的学生和儿子一致的感慨。
厉以宁的一对儿女都很独立。尤其是大女儿厉放,在小学后期就开始住校。目前,厉放在香港的证券公司做研究工作,厉伟在深圳做风险投资。
“父亲是个谦逊而坦率的人,他明确地表示,对于微观经营他不懂,对于股票就更不懂了。”厉伟说。
厉老生活非常节俭,目前他还住在北大的教工宿舍,家里非常朴素,最多的东西就是书。
摘自《中国周刊》2009.12.15